一种含氨氮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4278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化学反应池、澄清池、过滤池、臭氧接触池、活性炭吸附池,处理系统还包括设于与澄清池连通设置的压滤机,处理系统还包括与压滤机、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通过收集系统连通的接水池,接水池与调节池通过回流系统连通设置;该处理系统能够将压滤机、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各环节产生的污水收集后再处理,从而避免将污水直接排放至外界,避免污染环境,可以极大的提高污水处理的利用率,大大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企业处理废水的经济效益。

An ammonia nitroge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含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含氨氮废水的处理过程所经过的设备一般包括调节池、化学反应池、澄清池、过滤池、臭氧接触池、活性炭吸附池等,其中,澄清池必须定时排泥,污泥中会夹杂着一定量的污水,澄清池内夹杂着污水的污泥会经过压滤机加工成泥饼,而污泥内夹杂的污水则直接排放掉;而在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等环节中,需要定时进行反冲洗,会产生反冲洗污水,现有技术中不仅污泥内夹杂的污水直接排放,上述产生的反冲洗污水也是直接排放掉,这些污水中都存在大量的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直接排放也浪费了水资源。如何避免这些环节产生的污水对环境造成污染,并提高废水资源的回用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氨氮废水处理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化学反应池、澄清池、过滤池、臭氧接触池、活性炭吸附池,处理系统还包括设于与澄清池连通设置的压滤机,处理系统还包括与压滤机、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超滤膜设备、反渗透膜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通过收集系统连通的接水池,接水池与调节池通过回流系统连通设置。优选地,收集系统包括连通在压滤机、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与接水池之间的收集管道。优选地,收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收集管道上的阀门。优选地,回流系统包括与接水池通过第一回流管道连通的储水箱、将储水箱与调节池的入水口连通的第二回流管道、设于第二回流管道或储水箱中的泵。优选地,储水箱的液位高度低于接水池的液位高度。各环节产生的污水中难免会夹带少许的杂质,杂质会沉淀在接水池的底部,通过重力方式使接水池内的水下流至储水箱中,避免搅动接水池内的水。优选地,接水池的池壁由上而下依次开设有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和第三排水口,第一回流管道具有多根,且多根第一回流管道分别将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和第三排水口与储水箱连通。优选地,储水箱的液位高度低于第三排水口的高度。接水池内的废水通过重力的方式流入储水箱中,不采用任何泵动装置,从而避免搅动接水池内的水,避免接水池底部的杂质被搅动起来。优选地,回流系统还包括分别设于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和第三排水口处的第一水阀、第二水阀和第三水阀,回流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水阀、第二水阀和第三水阀启闭的自动控制系统。通过上下设置的三个排水口,可以避免接水池内废水液位相对排水口过高时产生旋流,从而进一步避免废水在流至储水箱时产生过大的搅动导致沉淀的污泥被搅动起来。优选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设于接水池内的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液位传感器和第一水阀、第二水阀及第三水阀信号连接的控制器。优选地,压滤机、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均与接水池连通。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含氨氮废水处理系统,通过收集系统、接水池及回流系统与压滤机、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的配合连通设置,使得各环节产生的污水都能够经收集系统进入接水池内,最后接水池内的污水会被泵动并回流至调节池内,进而依次经过后续处理工序依次处理后得到达标排放水。本技术的含氨氮废水处理系统能够将压滤机、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各环节产生的污水收集后再处理,从而避免将污水直接排放至外界,避免污染环境,可以极大的提高污水处理的利用率,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企业处理废水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接水池与储水箱配合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调节池;2、化学反应池;3、澄清池;30、压滤机;4、过滤池;5、臭氧接触池;6、活性炭吸附池;10、收集管道;11、阀门;20、接水池;21、第一排水口;22、第二排水口;23、第三排水口;201、储水箱;41、第一回流管道;42、第二回流管道;43、泵;50、液位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含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1、化学反应池2、澄清池3、过滤池4、臭氧接触池5、活性炭吸附池6,处理系统还包括设于与澄清池3连通设置的压滤机30,处理系统还包括与压滤机30、过滤池4、活性炭吸附池6均通过收集系统连通的接水池20,接水池20与调节池1通过回流系统连通设置。具体地,收集系统包括分别连通在压滤机30、过滤池4、活性炭吸附池6与接水池20之间的个收集管道10。收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每个收集管道10上的阀门11。本例中,回流系统包括与接水池20通过第一回流管道41连通的储水箱201、将储水箱201与调节池1的入水口连通的第二回流管道42、设于第二回流管道42或储水箱201中的泵43。接水池20的池壁由上而下依次开设有第一排水口21、第二排水口22和第三排水口23,第一回流管道41具有多根,且多根所述第一回流管道41分别将所述第一排水口21、第二排水口22和第三排水口23与储水箱201连通。储水箱201的液位高度低于第三排水口23的高度。各环节产生的污水中难免会夹带少许的杂质,杂质会沉淀在接水池20的底部,接水池20内的废水通过重力的方式流入储水箱201中,不采用任何泵动装置,从而避免搅动接水池20内的水,避免沉淀的杂质被搅动起来。此外,通过上下设置的三个排水口,可以避免接水池20内废水液位相对排水口过高时产生旋流,从而进一步避免废水在流至储水箱201时产生过大的搅动导致沉淀的杂质被搅动起来。进一步地,回流系统还包括分别设于第一排水口21、第二排水口22和第三排水口23处的第一水阀、第二水阀和第三水阀(三个水阀图中均未示出),回流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水阀、第二水阀和第三水阀启闭的自动控制系统。该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设于接水池20内的液位传感器50、分别与液位传感器50和第一水阀、第二水阀及第三水阀信号连接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通过控制器实现第一水阀、第二水阀及第三水阀的自动化启闭;当液位传感器50检测到接水池20内的液位在第一排水口21之上时,控制器则根据液位传感器50的检测信息控制第一水阀打开,接水池20内废水则经第一排水口21流至储水箱201中;当液位传感器50检测到接水池20内的液位在第二排水口22之上且位于第一排水口21之下时,控制器则根据液位传感器50的检测信息控制第二水阀打开,接水池20内废水则经第二排水口22流至储水箱201中;当液位传感器50检测到接水池20内的液位在第三排水口23之上且位于第二排水口22之下时,控制器则根据液位传感器50的检测信息控制第三水阀打开,接水池20内废水则经第三排水口23流至储水箱201中。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含氨氮废水处理系统,通过收集系统、接水池及回流系统与压滤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氨氮废水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化学反应池、澄清池、过滤池、臭氧接触池、活性炭吸附池,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设于与所述澄清池连通设置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压滤机、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通过收集系统连通的接水池,所述接水池与所述调节池通过回流系统连通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氨氮废水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化学反应池、澄清池、过滤池、臭氧接触池、活性炭吸附池,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设于与所述澄清池连通设置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压滤机、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通过收集系统连通的接水池,所述接水池与所述调节池通过回流系统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系统包括连通在所述压滤机、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与所述接水池之间的收集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收集管道上的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系统包括与所述接水池通过第一回流管道连通的储水箱、将所述储水箱与所述调节池的入水口连通的第二回流管道、设于所述第二回流管道或所述储水箱中的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的液位高度低于所述接水池的液位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冬顾继松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德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