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01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11
一种自行车的刹车把手,适于组装于一车手握把;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包含一壳体、一油压缸体、一刹车拉杆及一组装元件;壳体围绕出一容置空间;油压缸体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具有一油压腔室、一储油腔室及一注油通道;储油腔室位于油压腔室及注油通道之间;刹车拉杆具有一枢转轴,枢转轴枢设于油压缸体;组装元件设置于油压缸体,并用来装设于车手握把;其中,油压腔室、储油腔室及注油通道位于刹车拉杆的枢转轴及组装元件之间,且油压腔室相较于储油腔室及注油通道邻近刹车拉杆的枢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缩短了整体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高度及宽度,提升了自行车外观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的刹车把手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特别是一种具有油压缸体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上运动风气的盛行,目前大众大多通过骑乘自行车来达到运动及休闲的目的,因此造就了自行车的市场蓬勃发展。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适用于登山或竞速的高阶自型车,或是供一般大众休闲娱乐的低阶自行车,厂商除了着重于提升自行车的性能与配备之外,亦对于自行车的外观进行优化。以目前市面上生产的自行车高阶自行车来说,高阶自行车大多同时采用油压式的刹车系统及电子变速系统,故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内通常设有油压缸体、电池及电路板等元件。一般而言,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油压缸体内的油压腔室及储油腔室的排列方式通常为横向并排或垂向排列,但横向并排或垂向排列的油压腔室及储油腔室分别会让整体油压缸体的宽度或高度增加,而使刹车把手的宽度及高度亦随的增加,因此降低了自行车的美观性。另一方面,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壳体通常为二半壳,且二半壳上皆设有同时容纳电池的槽体。然而,在将电池组装于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壳体的过程中,需将二半壳的槽体进行对位来让二半壳的槽体同时容纳电池,故造成组装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时间增加,进而降低了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组装效率。因此,关于如何缩小油压缸体的宽度或高度以及增加自行车的刹车把手的组装效率,乃为此产业研发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借此解决先前技术中横向并排或垂向排列的油压腔室及储油腔室会增加刹车把手的宽度及高度,以及容纳电池的二半壳的槽体会降低刹车把手组装效率的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揭露之一种自行车的刹车把手,适于组装于一车手握把。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包含一壳体、一油压缸体、一刹车拉杆及一组装元件。壳体围绕出一容置空间。油压缸体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具有一油压腔室、一储油腔室及一注油通道。储油腔室位于油压腔室及注油通道之间。刹车拉杆具有一枢转轴,枢转轴枢设于油压缸体。组装元件设置于油压缸体,并用来装设于车手握把。其中,油压腔室、储油腔室及注油通道位于刹车拉杆的枢转轴及组装元件之间,且油压腔室相较于储油腔室及注油通道邻近刹车拉杆的枢转轴。定义贯穿该注油通道的一中心轴线,该中心轴线与该储油腔室保持一距离。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更包含一活塞组件,且该刹车拉杆更具有一驱动轴,该活塞组件包含一连杆及一活塞,该连杆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该刹车拉杆的该驱动轴及该活塞,该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油压腔室内,该油压缸体更具有一出油孔,该出油孔位于该油压腔室,且该出油孔位于该刹车拉杆的该驱动轴及该活塞之间。该活塞组件更包含一弹性复位件,且该油压缸体具有一通口及一阀栓,该通口连通该油压腔室,该阀栓装设于该通口,该弹性复位件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及一活动端,该固定端固定于该阀栓,该活动端抵靠该活塞,该弹性复位件用来施予该活塞朝远离该出油孔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力,该连杆穿设该弹性复位件及该阀栓。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更包含一信号传输模块,该信号传输模块包含一电池、一电路板及一天线,该电池电性连接该电路板,该天线设置于该电路板,该壳体具有面对该容置空间的一内壁面,该电池与该电路板皆位于该内壁面及该油压缸体之间,且该电池与该电路板分别位于该储油腔室的相邻二侧。该刹车拉杆远离该枢转轴的一侧具有一端缘,该电池相较于该储油腔室邻近于该刹车拉杆的该端缘。该壳体具有一开口,该开口对应于该电池。该壳体包含相组装的一第一半壳及一第二半壳,该第一半壳具有一第一组装边缘及一第一容置槽体,该第二半壳具有一第二组装边缘,该第一组装边缘贴合于该第二组装边缘,该第一半壳与该第二半壳共同形成该容置空间及该内壁面,该第一组装边缘与该第二组装边缘贴合处形成一贴合面,该第一容置槽体朝该第二半壳延伸并凸出于该贴合面,且该电池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体。该第一半壳更具有一第二容置槽体,该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体。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包含一壳体、一油压缸体、一刹车拉杆及一信号传输模块。壳体包含相组装的一第一半壳及一第二半壳。第一半壳具有一第一组装边缘及一第一容置槽体,第二半壳具有一第二组装边缘。第一组装边缘贴合于第二组装边缘,且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共同围绕出一容置空间。第一组装边缘与第二组装边缘贴合处形成一贴合面,第一容置槽体朝第二半壳延伸并凸出于贴合面。油压缸体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刹车拉杆枢设于油压缸体。信号传输模块包含一电池,电池设置于第一容置槽体。该信号传输模块更包含一电路板及一天线,该电池电性连接该电路板,该天线设置于该电路板,该第一半壳更具有一第二容置槽体,该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体。该第二半壳具有一开口,且该第一容置槽体具有一容置槽,该开口对应该容置槽,且该电池位于该容置槽内。本技术的又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自行车的刹车把手,适于组装于一车手握把。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包含一壳体、一油压缸体、一刹车拉杆、一活塞组件及一组装元件。壳体围绕出一容置空间。油压缸体设置于容置空间内。油压缸体具有一油压腔室及一出油孔,出油孔位于油压腔室。刹车拉杆具有一枢转轴及一驱动轴,枢转轴枢设于油压缸体。活塞组件包含一连杆及一活塞。连杆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刹车拉杆的驱动轴及活塞,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油压腔室内,且出油孔位于刹车拉杆的驱动轴及活塞之间。组装元件设置于油压缸体,用来装设于一车手握把。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更包含一油槽盖,该油槽盖装设于该油压缸体,且该油槽盖与该油压缸体共同形成一储油腔室,该储油腔室位于该油压腔室的上方,且该储油腔室连通该油压腔室,该油槽盖具有连通该储油腔室的一注油孔。该储油腔室具有相连通的一第一储油部及一第二储油部,该第一储油部相较于该第二储油部远离该组装元件。该第一储油部的深度大于该第二储油部的深度。该第二储油部的深度小于该油压腔室的内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更包含一第一定位件,该油槽盖通过该第一定位件定位于该油压缸体。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更包含一第二定位件,该油槽盖通过该第一定位件及该第二定位件定位于该油压缸体,且该第一定位件与该第二定位件位于该油压缸体的相对二侧。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更包含一信号传输模块,该信号传输模块包含一电池、一电路板及一天线,该电池电性连接该电路板,该天线设置于该电路板,该壳体具有面对该容置空间的一内壁面,该电池与该电路板皆位于该内壁面及该油压缸体之间,且该电池与该电路板分别位于该油压腔室的相邻二侧。该刹车拉杆远离该枢转轴的一侧具有一端缘,该电池相较于该油压腔室邻近于该刹车拉杆的该端缘。该活塞组件更包含一弹性复位件,且该油压缸体具有一通口及一阀栓,该通口连通该油压腔室,该阀栓装设于该通口,该弹性复位件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及一活动端,该固定端固定于该阀栓,该活动端抵靠该活塞,该弹性复位件用来施予该活塞朝远离该出油孔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力,该连杆穿设该弹性复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的刹车把手,适于组装于一车手握把,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壳体,围绕出一容置空间;/n一油压缸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油压缸体具有一油压腔室、一储油腔室及一注油通道,该储油腔室位于该油压腔室及该注油通道之间;/n一刹车拉杆,具有一枢转轴,该枢转轴枢设于该油压缸体;以及/n一组装元件,设置于该油压缸体,并用来装设于该车手握把;/n其中,该油压腔室、该储油腔室及该注油通道位于该刹车拉杆的该枢转轴及该组装元件之间,且该油压腔室相较于该储油腔室及该注油通道邻近该刹车拉杆的该枢转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25 TW 1071256751.一种自行车的刹车把手,适于组装于一车手握把,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围绕出一容置空间;
一油压缸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油压缸体具有一油压腔室、一储油腔室及一注油通道,该储油腔室位于该油压腔室及该注油通道之间;
一刹车拉杆,具有一枢转轴,该枢转轴枢设于该油压缸体;以及
一组装元件,设置于该油压缸体,并用来装设于该车手握把;
其中,该油压腔室、该储油腔室及该注油通道位于该刹车拉杆的该枢转轴及该组装元件之间,且该油压腔室相较于该储油腔室及该注油通道邻近该刹车拉杆的该枢转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定义贯穿该注油通道的一中心轴线,该中心轴线与该储油腔室保持一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活塞组件,且该刹车拉杆更具有一驱动轴,该活塞组件包含一连杆及一活塞,该连杆的相对二端分别连接该刹车拉杆的该驱动轴及该活塞,该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油压腔室内,该油压缸体更具有一出油孔,该出油孔位于该油压腔室,且该出油孔位于该刹车拉杆的该驱动轴及该活塞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活塞组件更包含一弹性复位件,且该油压缸体具有一通口及一阀栓,该通口连通该油压腔室,该阀栓装设于该通口,该弹性复位件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及一活动端,该固定端固定于该阀栓,该活动端抵靠该活塞,该弹性复位件用来施予该活塞朝远离该出油孔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力,该连杆穿设该弹性复位件及该阀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信号传输模块,该信号传输模块包含一电池、一电路板及一天线,该电池电性连接该电路板,该天线设置于该电路板,该壳体具有面对该容置空间的一内壁面,该电池与该电路板皆位于该内壁面及该油压缸体之间,且该电池与该电路板分别位于该储油腔室的相邻二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刹车拉杆远离该枢转轴的一侧具有一端缘,该电池相较于该储油腔室邻近于该刹车拉杆的该端缘。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一开口,该开口对应于该电池。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相组装的一第一半壳及一第二半壳,该第一半壳具有一第一组装边缘及一第一容置槽体,该第二半壳具有一第二组装边缘,该第一组装边缘贴合于该第二组装边缘,该第一半壳与该第二半壳共同形成该容置空间及该内壁面,该第一组装边缘与该第二组装边缘贴合处形成一贴合面,该第一容置槽体朝该第二半壳延伸并凸出于该贴合面,且该电池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半壳更具有一第二容置槽体,该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体。


10.一种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包含相组装的一第一半壳及一第二半壳,该第一半壳具有一第一组装边缘及一第一容置槽体,该第二半壳具有一第二组装边缘,该第一组装边缘贴合于该第二组装边缘,且该第一半壳与该第二半壳共同围绕出一容置空间,该第一组装边缘与该第二组装边缘贴合处形成一贴合面,该第一容置槽体朝该第二半壳延伸并凸出于该贴合面;
一油压缸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一刹车拉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嘉文廖翊均林宝文
申请(专利权)人: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