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避震结构的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01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避震结构的电动车,包括:一对前轮、转向车把、主车架、转向机构、避震机构和后轮,所述主车架的一端连接避震机构,所述避震机构连接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连接两个所述前轮,所述主车架的另一端连接有后轮;所述转向车把的下部设置于主车架上,且所述转向车把的底端通过转向组件与两个前轮分别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车辆在转弯时的稳定性,同时保证车辆在正常行驶时不发生侧向扭转,并获得了更小的转弯角度。同时,具有良好的避震效果,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

An electric vehicle with shock absorp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避震结构的电动车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避震结构的电动车。
技术介绍
随着电池、电动机及控制技术的发展,电动滑板车因其轻巧、便携、移动灵活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三轮或四轮的小型电动滑板车,较易于操控,对使用者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可以作为日常代步工具。但目前市场上的三轮车车及四轮电动车,由于使用这类车辆时人是站立行驶的,重心较高,在转弯的时候,如果时速及转弯半径不匹配的时候,那么在转弯的时候,外侧的车轮容易起翘,从而导致翻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避震结构的电动车,包括:一对前轮、转向车把、主车架、转向机构、避震机构和后轮,所述主车架的一端连接避震机构,所述避震机构连接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连接两个所述前轮,所述主车架的另一端连接有后轮;所述转向车把的下部设置于主车架上,且所述转向车把的底端通过转向组件与两个前轮分别相连接。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主车架的前轮端向上弯折有一定角度。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避震机构包括避震器和悬架组件,所述悬架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向机构,所述悬架组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主车架上,所述避震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主车架的前轮端上,所述避震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向机构上。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固定支架、连杆、羊角支架和转向羊角,所述连杆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杆相互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连杆的中间位置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两个连杆的同一端转动连接于同一羊角支架上,所述转向羊角一端连接所述羊角支架,所述转向羊角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前轮;一个所述连杆两端连接两羊角支架的位置与另一个所述连杆连接两羊角支架的位置相同。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连接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架固设于转向车把的底端,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转向羊角,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连接架上。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后轮与主车架之间设有后轮避震机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后轮避震机构包括后固定架、后轮连接架和避震器,所述后轮连接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主车架上,所述后轮连接架的另一端连接有后轮,所述后固定架设置于主车架底部,所述避震器一端转动连接于后固定架上,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轮连接架上。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后轮连接架上设有限制所述后轮连接架转动角度的限位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提供电动车设有避震机构,从而使得本电动车在不平整道路行驶时,具有优异的避震效果,降低了从车把和车身传递给人的震动,使得驾驶者的驾驶体验更好。2、本技术提供电动车设有转向机构,由此,解决了转向时前轮与地面垂直导致的上下位移问题,使得左右两侧的轮子在产生上下相对位移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两个轮子是平行的,保证了车辆在转弯时的稳定性。3、本技术中转向机构采用多根连杆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至少存在六个转轴点,因此易于调整平行四边形变形所需的侧向力,保证车辆在正常行驶时不发生侧向扭转,整体稳定性能好,在保证一定的车速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更小转弯半径的优越操控转弯性能,而从获得优越的驾驶体感。4、本技术通过转动转向车把带动转向组件拉动前轮的转动,从而获得更小的转弯角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动车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车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转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转向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后轮避震机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避震结构的电动车,包括:一对前轮1、转向车把2、主车架3、转向机构4、避震机构5和后轮6,所述主车架3的一端连接避震机构5,所述避震机构5连接转向机构4,所述转向机构4连接两个所述前轮1,所述主车架3的另一端连接有后轮6;所述转向车把2的下部设置于主车架3上,且所述转向车把2的底端通过转向组件7与两个前轮1分别相连接。优选地,所述主车架3的前轮端31向上弯折有一定角度。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避震机构5包括避震器51和悬架组件52,所述悬架组件52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向机构4,所述悬架组件5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主车架3上,所述避震器5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主车架3的前轮端31上,所述避震器5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向机构4上。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转向机构4包括固定支架41、连杆42、羊角支架43和转向羊角44,所述连杆42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杆42相互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连杆42的中间位置与固定支架41转动连接,两个连杆42的同一端转动连接于同一羊角支架43上,所述转向羊角44一端连接所述羊角支架43,所述转向羊角4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前轮1;一个所述连杆42两端连接两羊角支架43的位置与另一个所述连杆42连接两羊角支架43的位置相同。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转向组件7包括连接架71和连接件72,所述连接架71固设于转向车把2的底端,所述连接件72的一端转动连接转向羊角44,所述连接件7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连接架71上,且所述连接杆72是由万向球头关节721与拉杆722相间隔连接而成。如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后轮6与主车架3之间设有后轮避震机构8。优选地,所述后轮避震机构8包括后固定架81、后轮连接架82和避震器83,所述后轮连接架8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主车架3上,所述后轮连接架82的另一端连接有后轮6,所述后固定架81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避震结构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前轮、转向车把、主车架、转向机构、避震机构和后轮,所述主车架的一端连接避震机构,所述避震机构连接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连接两个所述前轮,所述主车架的另一端连接有后轮;/n所述转向车把的下部设置于主车架上,且所述转向车把的底端通过转向组件与两个前轮分别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避震结构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前轮、转向车把、主车架、转向机构、避震机构和后轮,所述主车架的一端连接避震机构,所述避震机构连接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连接两个所述前轮,所述主车架的另一端连接有后轮;
所述转向车把的下部设置于主车架上,且所述转向车把的底端通过转向组件与两个前轮分别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的前轮端向上弯折有一定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机构包括避震器和悬架组件,所述悬架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向机构,所述悬架组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主车架上,所述避震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主车架的前轮端上,所述避震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向机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固定支架、连杆、羊角支架和转向羊角,所述连杆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杆相互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连杆的中间位置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两个连杆的同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夏峰费世方唐国斌刘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乐迪高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