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平衡救援装置及电梯平衡救援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393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03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平衡救援装置及电梯平衡救援系统,电梯平衡救援装置,包括绳索、收绳装置、防逆转装置、延长件以及可分离的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第一轮架内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第二轮架内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绳索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轮架上,另一端绕过第一滑轮后与第二滑轮固定连接;第二滑轮与收绳装置、防逆转装置传动连接,其中,收绳装置,用于带动第二滑轮沿收绳方向转动;防逆转装置,用于防止第二滑轮沿收绳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发生逆转;延长件与收绳装置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收绳装置,以带动第二滑轮沿收绳方向转动。该电梯平衡救援装置可提高救援效率,降低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平衡救援装置及电梯平衡救援系统
本申请属于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电梯平衡救援装置及电梯平衡救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无机房电梯发展非常迅猛,随着无机房电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市场上对无机房电梯的产品需求也日益增加,但无机房电梯在出现人员被困而需要救援的状况时,由于电梯的主机安装在井道内,因此作业人员无法像有机房电梯一样直接对主机进行盘车操作以实施救援,而当建筑电源和停电自救电源均失效时,由于载人轿厢与对重的重量相接近,会出现松开曳引机抱闸后轿厢不能溜车移动进行救援的状况,针对此状况,现有技术中大多采取在轿顶上增加重物的方式来打破平衡状态,但这种救援方式存在安全隐患,且难以应对作业人员无法引入轿顶的极端情况,严重影响救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平衡救援装置及电梯平衡救援系统,旨在解决在无机房电梯产品中,因电梯故障而出现人员被困的状况时,现有救援方式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的问题。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平衡救援装置,包括绳索、收绳装置、防逆转装置、延长件以及可分离的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第一轮架内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第二轮架内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绳索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轮架上,另一端绕过第一滑轮后与第二滑轮固定连接;第二滑轮与收绳装置、防逆转装置传动连接,其中,收绳装置,用于带动第二滑轮沿收绳方向转动;防逆转装置,用于防止第二滑轮沿收绳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发生逆转;延长件与收绳装置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收绳装置,以带动第二滑轮沿收绳方向转动。作为优选,前述的电梯平衡救援装置还包括传动轴,收绳装置包括手柄、齿轮、弹性件以及与齿轮相适配的扳手,手柄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轮架,手柄的第二端与延长件固定连接,齿轮、扳手转动连接于第三轮架内且扳手设于齿轮与手柄的第一端之间,齿轮、第二滑轮套设于传动轴上,弹性件位于扳手与手柄的第一端之间,且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扳手,另一端与手柄的第一端相连接;其中,当第二滑轮沿收绳方向转动时,扳手与齿轮相咬合;当第二滑轮逆转时,扳手与齿轮相对滑动。作为优选,弹性件包括弹簧,扳手的一端具有第一扳唇和第二扳唇,另一端具有柱状部;手柄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盲孔,弹簧的一端伸入盲孔中,另一端套设在柱状部上;第一扳唇具有第一内侧面和第一外侧面,第二扳唇具有第二内侧面和第二外侧面,其中,第一内侧面、第二内侧面为圆弧面且第二内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第一内侧面的圆弧半径,第一外侧面、第二外侧面为斜面且第一外侧面的倾斜方向与第二外侧面的倾斜方向相反。作为优选,防逆转装置包括棘轮以及与棘轮相适配的棘爪,棘轮套设于传动轴上且位于第二轮架和第三轮架之间,棘爪转动连接于第二轮架上,其中,当第二滑轮逆转时,棘爪对棘轮进行止动。作为优选,传动轴远离第二滑轮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蝶形螺母,蝶形螺母面向齿轮的侧面上设有轴体,齿轮面向蝶形螺母的端面上设有与轴体相配合的圆孔,其中,轴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圆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一种电梯平衡救援系统,包括曳引机抱闸、吊绳、轿厢、对重、电梯补偿装置、电梯底坑以及前述的电梯平衡救援装置,曳引机抱闸通过吊绳分别对轿厢、对重进行牵引,电梯补偿装置的一端固定于轿厢的底部,另一端固定于对重的底部;第一轮架安装于电梯补偿装置上,第二轮架安装于电梯地坑上,电梯补偿装置为缆绳或链条。作为优选,前述的电梯平衡救援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轮架的一端具有第一挂钩,第一挂钩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电梯补偿装置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第一连接件包括“U”型螺栓、压板和至少两个调节螺母,“U”型螺栓的两端分别贯穿压板且分别与至少一个调节螺母螺纹连接,电梯补偿装置穿设于“U”型螺栓内,第一挂钩挂装于“U”型螺栓上。作为优选,当电梯补偿装置为链条时,第一连接件包括“C”型折弯件,“C”型折弯件的第一端挂装于电梯补偿装置上,第一挂钩挂装于“C”型折弯件的第二端上。作为优选,前述的电梯平衡救援系统还包括安装于电梯底坑上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轮架的一端具有第二挂钩,第二挂钩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电梯底坑固定连接,其中,第二连接件具有连接孔,第二挂钩勾在连接孔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出的电梯平衡救援装置使用简单,便于携带,救援时作业人员无需进入轿顶进行作业,只需在电梯底坑完成平衡救援装置的安装,然后在井道外进行操作即可,有效地解决了当电梯出现故障而造成人员被困的状况时,由于轿厢与对重的重量相接近,导致松开曳引机抱闸后轿厢不能溜车移动的问题,提高了救援的效率,降低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梯平衡救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梯平衡救援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梯平衡救援装置的使用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梯平衡救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电梯平衡救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挂钩与电梯补偿装置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轮架,101-第一挂钩,2-第二轮架,201-第二挂钩,3-第一滑轮,4-第二滑轮,41-安装孔,5-绳索,61-传动轴,62-蝶形螺母,621-轴体,7-收绳装置,71-齿轮,711-圆孔,72-扳手,721-第一扳唇,722-第二扳唇,723-柱状部,73-弹性件,74-第三轮架,75-手柄,8-防逆转装置,81-棘轮,82-棘爪,9-延长件,10-曳引机抱闸,11-吊绳,12-对重,13-轿厢,14-电梯补偿装置,15-第一连接件,151-“U”型螺栓,152-压板,153-调节螺母,154-“C”型折弯件,16-第二连接件,161-连接孔,17-电梯底坑,18-井外施救区,19-救援平层区,20-导轨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平衡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绳索、收绳装置、防逆转装置、延长件以及可分离的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所述第一轮架内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二轮架内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所述绳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轮架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后与所述第二滑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轮与所述收绳装置、防逆转装置传动连接,其中,/n所述收绳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滑轮沿收绳方向转动;/n所述防逆转装置,用于防止所述第二滑轮沿所述收绳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发生逆转;/n所述延长件与所述收绳装置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收绳装置,以带动所述第二滑轮沿所述收绳方向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平衡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绳索、收绳装置、防逆转装置、延长件以及可分离的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所述第一轮架内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二轮架内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所述绳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轮架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后与所述第二滑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轮与所述收绳装置、防逆转装置传动连接,其中,
所述收绳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滑轮沿收绳方向转动;
所述防逆转装置,用于防止所述第二滑轮沿所述收绳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发生逆转;
所述延长件与所述收绳装置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收绳装置,以带动所述第二滑轮沿所述收绳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平衡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轴,所述收绳装置包括手柄、齿轮、弹性件以及与所述齿轮相适配的扳手,所述手柄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轮架,所述手柄的第二端与所述延长件固定连接,所述齿轮、扳手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轮架内且所述扳手设于所述齿轮与所述手柄的第一端之间,所述齿轮、第二滑轮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扳手与所述手柄的第一端之间,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扳手,另一端与所述手柄的第一端相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二滑轮沿所述收绳方向转动时,所述扳手与所述齿轮相咬合;当所述第二滑轮逆转时,所述扳手与所述齿轮相对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平衡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所述扳手的一端具有第一扳唇和第二扳唇,另一端具有柱状部;所述手柄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盲孔,所述弹簧的一端伸入所述盲孔中,另一端套设在所述柱状部上;所述第一扳唇具有第一内侧面和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二扳唇具有第二内侧面和第二外侧面,其中,所述第一内侧面、第二内侧面为圆弧面且所述第二内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内侧面的圆弧半径,所述第一外侧面、第二外侧面为斜面且所述第一外侧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外侧面的倾斜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平衡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逆转装置包括棘轮以及与所述棘轮相适配的棘爪,所述棘轮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轮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鸣范仲华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