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8610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纤维管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该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包括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第一插接部件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插接部件包括两个以上前后延伸的成型片体,各成型片体的前端相对固定,后端悬伸,各成型片体的悬伸部分相间隔并形成供第一插接部件从后向前插入的插槽;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前后插装并共同形成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成型外周面,成型外周面用于供纤维缠绕编织成型;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的插装配合面为楔面。该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可以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将芯轴从纤维管中取出较困难的问题。

Composite mandrel for fiber tube we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
本技术涉及纤维管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
技术介绍
纤维管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依赖于芯轴来实现定型,纤维管的具体加工过程为:首先选用合适规格的芯轴,然后将芯轴固定在专用的设备中,接着将编织纤维管的纤维缠绕在芯轴外周并编织成纤维预制体,然后用基体材料使纤维预制体发生固化并形成纤维管,纤维管成型后根据需求尺寸对其进行剪裁,最后将芯轴从完成的纤维管中取出。由于成型的纤维管与芯轴之间紧密贴合,在保证不损坏纤维管的前提下,将芯轴从纤维管中取出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将芯轴从纤维管中取出较困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包括:第一插接部件,前后延伸;第二插接部件,包括两个以上前后延伸的成型片体,各成型片体的前端相对固定,后端悬伸,各成型片体的悬伸部分相间隔并形成供第一插接部件从后向前插入的插槽;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前后插装并共同形成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成型外周面,成型外周面用于供纤维缠绕编织成型;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的插装配合面为楔面。本技术所提供的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的有益效果是:该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由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组合形成,在纤维管编织成型后需要取出组合芯轴时,首先将第一插接部件从第二插接部件的插槽中取出,因为第一插接部件与第二插接部件的插装配合面为楔面,所以只需使第一插接部件相对于第二插接部件向后产生较小的位移,便可使两者的插装配合面脱开,进而可以顺畅的将第一插接部件取出;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一般较长,所以第二插接部件的悬伸部分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在第一插接部件取出后,只需要稍加晃动第二插接部件即可较容易的将第二插接部件从纤维管中取出。进一步的,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相互贴合的插装配合面中的一个上设有凹槽,另一个上设有凸起结构,凹槽和凸起结构在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插装过程中定位配合以保证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的相对位置。进一步的,凸起结构呈长条状。长条状的凸起结构可以保证较长的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中的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的相对位置。进一步的,第二插接部件的各成型片体的前端相互对合并在其外侧套装有第一箍圈,以用来固定各成型片体。通过第一箍圈来固定各成型片体的形式较为简单,且使用起来较为方便。进一步的,第二插接部件的后端外侧在第一插接部件与第二插接部件插装后套装有第二箍圈,以用来固定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的后端。通过第二箍圈来固定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的形式较为简单,且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另外,将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固定起来可以保证成型外周面的尺寸精度及防止第一插接部件从第二插接部件的插槽中脱出。进一步的,第二插接部件的前端安装第一箍圈的位置对应的结构向内凹陷以在第二插接部件的外侧形成台阶面,第一箍圈安装后其后端部与台阶面挡止以防止第一箍圈向后方窜动;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的后端安装第二箍圈的位置对应的结构向内凹陷以在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的外侧形成台阶面,第二箍圈安装后其前端部与台阶面挡止以防止第二箍圈向前方窜动。进一步的,第二插装部件的前端设有防止相邻的成型片体产生相对运动的插接结构。设置插接结构,防止各成型片体产生相对运动,进而保证成型外周面的形状不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的,相邻的成型片体中的一个上设有凸柱,另一个上设有插孔,通过凸柱和插孔的配合防止对应的成型片体产生相对运动,凸柱和插孔构成所述插接结构。凸柱和插孔的配合较为简单,易实现。进一步的,第一插接部件的后端部固定连接有卸荷结构,以便于拆卸该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时第一插接部件从第二插接部件的插槽中脱出。进一步的,卸荷结构包括卸荷轴和卸荷锤,卸荷轴安装在第一插接部件上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卸荷锤套设在卸荷轴上并可沿卸荷轴的轴向相对卸荷轴运动,卸荷轴后端设有挡止面板,挡止面板用于供卸荷锤撞击以使第一插接部件与第二插接部件的插装松动。这种卸荷结构较为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的实施例中的第一插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的实施例中的第二插接部件的立体分解图。附图中:1-第一插接部件,2-第一片体,3-第二片体,4-第一箍圈,5-第二箍圈,6-卸荷轴,7-卸荷锤,8-挡止面板,9-凸起结构,10-凹槽,11-凸柱,12-插孔,13-第一台阶面,14-第二台阶面,15-第三台阶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所提供的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该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包括插装配合的第一插接部件1和第二插接部件,第一插接部件1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插装部件具有可供第一插装部件1插装的插槽,第一插装部件1插装在第二插装部件内后与第二插装部件共同形成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成型外周面,成型外周面用于供纤维缠绕编织成型;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件1为金属。定义第一插接部件1由后向前插入第二插接部件的插槽内,插槽处于第二插接部件的内侧。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二插接部件包括第一片体2和第二片体3,第一片体2和第二片体3相对的面为自前向后、自内而外倾斜的平面,第一片体2和第二片体3的前端相对固定,后端悬伸,第一片体2和第二片体3的悬伸部分相间隔以在第一片体2和第二片体3固定后在其内部形成插槽;第一片体2和第二片体3相背的面为弧形面;第一片体2和第二片体3均为第二插接部件的成型片体。本实施例中,第一片体2和第二片体3为木质,用于纤维管编织的芯轴一般为细长条状结构(如直径为10cm,长度为2-3m的圆柱形芯轴),所以该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在实用中一般也会是细长条状结构,则第一片体2和第二片体3对应插槽的部分结构由于长度较长而具有弹性变形能力。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片体2和第二片体3的前端的外侧结构向内凹陷以在第一片体2和第二片体3的弧形面上形成第一台阶面13,在第一片体2和第二片体3对合后,在两者的凹陷位置安装有一个与其尺寸适配的第一箍圈4,第一箍圈4用于固定第一片体2和第二片体3,第一箍圈4的后端部与第一台阶面13挡止,从而可以防止第一箍圈4向后方窜动。在第一片体2的前端部设有两个朝向第二片体3的凸柱11,在第二片体3上设有两个与第一片体2上的凸柱11适配的插孔12,在第一片体2和第二片体3对合后,第一片体2上的凸柱11插入第二片体3上的插孔12内,从而可以防止第一片体2和第二片体3产生相对运动,进而可以保证成型外周面的形状不会发生变化;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其特征是,包括:/n第一插接部件,前后延伸;/n第二插接部件,包括两个以上前后延伸的成型片体,各成型片体的前端相对固定,后端悬伸,各成型片体的悬伸部分相间隔并形成供第一插接部件从后向前插入的插槽;/n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前后插装并共同形成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成型外周面,成型外周面用于供纤维缠绕编织成型;/n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的插装配合面为楔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其特征是,包括:
第一插接部件,前后延伸;
第二插接部件,包括两个以上前后延伸的成型片体,各成型片体的前端相对固定,后端悬伸,各成型片体的悬伸部分相间隔并形成供第一插接部件从后向前插入的插槽;
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前后插装并共同形成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成型外周面,成型外周面用于供纤维缠绕编织成型;
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的插装配合面为楔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其特征是,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相互贴合的插装配合面中的一个上设有凹槽,另一个上设有凸起结构,凹槽和凸起结构在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插装过程中定位配合以保证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其特征是,凸起结构呈长条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其特征是,第二插接部件的各成型片体的前端相互对合并在其外侧套装有第一箍圈,以用来固定各成型片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管编织用组合芯轴,其特征是,第二插接部件的后端外侧在第一插接部件与第二插接部件插装后套装有第二箍圈,以用来固定第一插接部件和第二插接部件的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锁黄钊铧范卫锋冯勇孔令举尹健竣刘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