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晓玲专利>正文

一种雨天防雨雾的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79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天防雨雾的后视镜,包括壳体和镜面,所述镜面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的两端均连接有导线,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流通腔,所述流通腔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流通腔内转动安装有转筒,所述转筒的一侧套接有皮带,所述皮带远离转筒的一端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转动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皮带与蜗轮套接,所述蜗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也转动安装在壳体上,所述蜗杆的下端连接有导棒。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雨水在滴落过程中的重力势能,当其接触转筒的时候,会将重力势能转化为机械能,转筒的转动将会通过皮带带动导棒的转动,导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电流的热效应对镜面具有加热的效果。

A kind of rear view mirror against rain and fog in rainy day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天防雨雾的后视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雨天防雨雾的后视镜。
技术介绍
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国均规定了汽车上必须安装后视镜,且所有后视镜都必须能调整方向,其中外后视镜安装在外车门上。在下雨天外后视镜常常会被雨水淋湿模糊,使得镜面无法观看,严重影响驾驶员观看后视镜,下雨天本身路面湿滑,而驾驶员又无法查看后方情况,这对驾驶员来说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很容易由于不清楚路况而发生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在湿滑的雨天,外后视镜很容易被雨水淋湿而无法查看,而提出的一种雨天防雨雾的后视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天防雨雾的后视镜,包括壳体和镜面,所述镜面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的两端均连接有导线,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流通腔,所述流通腔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流通腔内转动安装有转筒,所述转筒的一侧套接有皮带,所述皮带远离转筒的一端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转动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皮带与蜗轮套接,所述蜗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也转动安装在壳体上,所述蜗杆的下端连接有导棒,所述导棒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磁条,所述导棒为U型,所述导棒的两端均卡接有电刷,所述电刷安装在壳体内,两个所述电刷分别与两个导线电连接。优选的,所述转筒上开设有多个扇形腔,所述扇形腔内设置有斜面。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挡雨板。优选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设置在滑板的一侧,所述滑槽与滑板滑动连接,所述滑板上安装有卡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卡扣对应的扣槽,所述卡扣与扣槽卡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雨水在滴落过程中的重力势能,当其接触转筒的时候,会将重力势能转化为机械能,转筒的转动将会通过皮带带动导棒的转动,导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电流的热效应对镜面具有加热的效果。当雨板本身具有一定的挡雨效果,同时配合对镜面的加热,加快表面雨水的雾化,从而有效的保证镜面的干净,避免雨滴粘在上面,避免其阻碍司机的视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雨天防雨雾的后视镜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雨天防雨雾的后视镜加热丝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雨天防雨雾的后视镜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雨天防雨雾的后视镜中转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挡雨板、3镜面、4加热丝、5导线、6滑块、7转筒、8皮带、9蜗轮、10蜗杆、11磁条、12导棒、13流通腔、14电刷、15扇形腔、16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4,一种雨天防雨雾的后视镜,包括壳体1和镜面3,镜面3安装在壳体1上,壳体1的上侧设置有卡槽,卡槽内卡接有挡雨板2,壳体1内安装有加热丝4,加热丝4的两端均连接有导线5,壳体1内开设有流通腔13,流通腔13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滑板6,壳体1上开设有滑槽,滑槽设置在滑板6的一侧,滑槽与滑板6滑动连接,滑板6上安装有卡扣,壳体1上设置有与卡扣对应的扣槽,卡扣与扣槽卡接,流通腔13内转动安装有转筒7,转筒7上开设有多个扇形腔15,扇形腔15内设置有斜面16,转筒7的一侧套接有皮带8,皮带8远离转筒7的一端设置有蜗轮9,蜗轮9转动安装在壳体1内,皮带8与蜗轮9套接,蜗轮9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杆10,蜗杆10也转动安装在壳体1上,蜗杆10的下端连接有导棒12,导棒1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磁条11,导棒12为U型,导棒12的两端均卡接有电刷14,电刷14安装在壳体1内,两个电刷14分别与两个导线5电连接。本专利技术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安装在壳体1上侧的挡雨板2具有挡雨的作用,能够阻挡部分雨,在雨水较小的天气中,挡雨板2完全可以做到阻挡的效果,有效的避免镜面3上沾染雨滴。在雨水较大的天气中,挡雨板2能够阻挡部分的雨水,但是无法保证雨水不会飘落到镜面3上,由于雨势较大,使用者可以移动滑板6,打开流通腔13,雨水将会滴落到流通腔13内,由于转筒7仅仅暴露出半边,则雨水一定只会对一侧具有加大的作用力,且斜面16的存在,使得雨水朝着一侧流动,在源源不断的雨水重力作用下,整个转筒7将会转动,转筒7将会通过皮带8带动蜗轮9转动,蜗轮9与蜗杆10啮合,则蜗轮9带动蜗杆10转动,蜗杆10将会带动连接的导棒12转动,两个磁条11之间存在磁场,则导棒12在转动的过程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导棒12上将会产生电流,电流通过电刷14转换方向,将会通过导线5传导出去,电流会经过加热丝4形成回力,加热丝4在电流作用下发热,对镜面3具有加热效果,则飘落在镜面3上的雨水能够及时的被蒸发掉,从而保持镜面3表面的干净整洁,司机能够良好的观察后方车况。不借助汽车自身的电池通电产热,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不需要考虑汽车电池状况,雨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在电磁感应现象下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对镜面3表面的加热效果,节能环保,其中加热丝4的材质为石墨烯,石墨烯是良好的热导体,通电之后能够迅速发热。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天防雨雾的后视镜,包括壳体(1)和镜面(3),所述镜面(3)安装在壳体(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加热丝(4),所述加热丝(4)的两端均连接有导线(5),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流通腔(13),所述流通腔(13)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滑板(6),所述流通腔(13)内转动安装有转筒(7),所述转筒(7)的一侧套接有皮带(8),所述皮带(8)远离转筒(7)的一端设置有蜗轮(9),所述蜗轮(9)转动安装在壳体(1)内,所述皮带(8)与蜗轮(9)套接,所述蜗轮(9)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杆(10),所述蜗杆(10)也转动安装在壳体(1)上,所述蜗杆(10)的下端连接有导棒(12),所述导棒(1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磁条(11),所述导棒(12)为U型,所述导棒(12)的两端均卡接有电刷(14),所述电刷(14)安装在壳体(1)内,两个所述电刷(14)分别与两个导线(5)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天防雨雾的后视镜,包括壳体(1)和镜面(3),所述镜面(3)安装在壳体(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加热丝(4),所述加热丝(4)的两端均连接有导线(5),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流通腔(13),所述流通腔(13)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滑板(6),所述流通腔(13)内转动安装有转筒(7),所述转筒(7)的一侧套接有皮带(8),所述皮带(8)远离转筒(7)的一端设置有蜗轮(9),所述蜗轮(9)转动安装在壳体(1)内,所述皮带(8)与蜗轮(9)套接,所述蜗轮(9)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杆(10),所述蜗杆(10)也转动安装在壳体(1)上,所述蜗杆(10)的下端连接有导棒(12),所述导棒(1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磁条(11),所述导棒(12)为U型,所述导棒(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沈晓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