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边驱动系统以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377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边驱动系统以及车辆,轮边驱动系统包括:轮边电机、减速器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减速器包括: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在竖直平面内相互啮合;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所述行星轮设置在所述行星架上,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太阳轮啮合,所述行星轮还与所述齿圈啮合,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输出齿轮相连,所述行星架被固定,所述齿圈与车轮的轮毂集成在一起。由此,通过轮边电机、减速器和行星齿轮机构配合,能够使轮边驱动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拓宽车辆通道宽度,并且,也能够使轮边驱动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单,可以提高轮边驱动系统的传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边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轮边驱动系统及具有该轮边驱动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对于传统中央发动机或电机驱动方式的客车,后段底板一般采用踏步式高低板,无法实现全通道低地板式结构。现有技术中的轮边驱动桥的主减速器使用了两组分开式的二级减速传动齿轮副,使得减速器的轴向尺寸较大,使得车辆后段地板也只能采用踏步式高地板,勉强做成全通道低地板式结构,其通道宽度也十分狭窄,影响通过性,而且一些海外国家法规对于全通道低地板式结构的通道宽度具有一定的要求,同时也影响国内客车品牌推广海外运营。相关技术中,行星减速器的行星齿轮机构采用齿圈固定且行星架输出的方式,行星架与行星减速器壳体连接传动,对连接方式有着较高的要求,存在连接松脱造成行星减速机构失效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轮边驱动系统,该轮边驱动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拓宽车辆通道宽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边驱动系统包括:轮边电机、减速器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减速器包括: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在竖直平面内相互啮合,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轮边电机相连;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所述行星轮设置在所述行星架上,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太阳轮啮合,所述行星轮还与所述齿圈啮合,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输出齿轮相连,所述行星架被固定,所述齿圈与车轮的轮毂集成在一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边驱动系统,通过轮边电机、减速器和行星齿轮机构配合,能够使轮边驱动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拓宽车辆通道宽度,并且,也能够使轮边驱动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单,可以提高轮边驱动系统的传动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毂的内壁上形成有一圈内齿,所述内齿形成所述齿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毂包括:轮毂本体和圆周部,所述圆周部设置在所述轮毂本体的一侧,所述圆周部内部中空且内表面形成所述齿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周部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轮毂本体相连,所述第二端部的内表面形成有所述齿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轮毂本体固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毂本体设置有多个围绕所述圆周部分布的安装孔,多个紧固件穿过对应的多个所述安装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套设部和安装部,所述套设部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所述套设部套设在所述圆周部的外侧,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轮毂本体通过多个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速器还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齿轮固设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太阳轮集成为一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边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所述输入齿轮、所述输出齿轮、所述太阳轮和所述行星轮后动力输出给所述轮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轮边驱动系统。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轮边驱动系统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轮边驱动系统的减速器与行星齿轮机构的爆炸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轮边驱动系统的轮毂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轮边驱动系统10;轮边电机1;减速器2;输入齿轮21;输出齿轮22;第一壳体23;行星齿轮机构3;太阳轮31;行星轮32;行星架33;齿圈34;第二壳体35;套设部351;安装部352;输出轴36;紧固件4;端盖5;输入轴6;制动器7;制动盘71;制动卡钳72;制动气室73;制动盘固定螺栓74;螺母8;电机座9;车轮20;轮毂30;轮毂本体301;圆周部302;第一端部303;第二端部304;安装孔305;轮毂轴承30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轮边驱动系统10。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轮边驱动系统10包括:轮边电机1、减速器2和行星齿轮机构3。减速器2可以包括:输入齿轮21和输出齿轮22,输入齿轮21和输出齿轮22在竖直平面内相互啮合,输入齿轮21与轮边电机1相连。需要说明的是,竖向方向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行星齿轮机构3可以包括:太阳轮31、行星轮32、行星架33和齿圈34,行星轮32可以设置在行星架33上,行星轮32可以通过轴承空套在行星架33上,行星轮32相对行星架33可以自由转动,行星轮32与太阳轮31啮合,行星轮32还与齿圈34啮合,太阳轮31与输出齿轮22相连,行星架33被固定,齿圈34与车轮20的轮毂30集成在一起,齿圈34可以将轮边电机1的动力传递至轮毂30。其中,本申请的减速器2采用输入齿轮21和输出齿轮22进行减速增扭,满足整车的动力性,减速器2通过将输入齿轮21和输出齿轮22竖向布置,能够使轮边驱动系统10的结构更加简单,可以使减速器2在轴向方向上的结构更加紧凑,这样设置能够使减速器2的尺寸减小,有利于拓宽驱动桥桥壳宽度,可以使车辆内达到尽可能大的通道宽度,从而可以拓宽车辆通道宽度。并且,行星齿轮机构3通过将齿圈34与轮毂30集成在一起,由于行星架33固定,动力可以经过轮毂30直接输出驱动车轮20转动,如此设置能够减少动力的损失,可以提高动力的传动效率。由此,通过轮边电机1、减速器2和行星齿轮机构3配合,能够使轮边驱动系统10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拓宽车辆通道宽度,并且,也能够使轮边驱动系统10的结构更加简单,可以提高轮边驱动系统10的传动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轮毂30的内壁上可以形成有一圈内齿,内齿可以形成齿圈34。需要解释的是,当行星齿轮机构3装配完成后,内齿可以与行星轮32相互啮合,这样设置能够将轮毂30和齿圈34集成,可以使行星齿轮机构3的结构更为简单,并且,也能够使轮毂30与齿圈34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可以减小行星齿轮机构3的体积,也能够省去单独设置齿圈34的工序,可以减少组成行星齿轮机构3的零部件数量,从而可以使行星齿轮机构3的结构更加简单,进而可以简化轮边驱动系统10的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轮毂30可以包括:轮毂本体301和圆周部302,圆周部302可以设置在轮毂本体301的一侧,例如:如图2所示,圆周部302可以设置在轮毂本体301的左侧,圆周部302内部中空设置,并且圆周部302的内表面可以形成齿圈34,如此设置能够使齿圈34的设置位置更加合理,可以保证齿圈34能与行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边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轮边电机;/n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包括: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在竖直平面内相互啮合,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轮边电机相连;/n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所述行星轮设置在所述行星架上,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太阳轮啮合,所述行星轮还与所述齿圈啮合,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输出齿轮相连,所述行星架被固定,所述齿圈与车轮的轮毂集成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边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边电机;
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包括: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在竖直平面内相互啮合,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轮边电机相连;
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所述行星轮设置在所述行星架上,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太阳轮啮合,所述行星轮还与所述齿圈啮合,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输出齿轮相连,所述行星架被固定,所述齿圈与车轮的轮毂集成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边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的内壁上形成有一圈内齿,所述内齿形成所述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边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包括:轮毂本体和圆周部,所述圆周部设置在所述轮毂本体的一侧,所述圆周部内部中空且内表面形成所述齿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边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周部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轮毂本体相连,所述第二端部的内表面形成有所述齿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宬谢毅徐兆峰文银均彭旺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