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罗汉果种苗脱毒效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3387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47
一种提高罗汉果种苗脱毒效率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一,配制含病毒抑制剂罗汉果种苗快繁培养基;步骤二,将罗汉果种苗转入步骤一所述的培养基中25~30℃继代培养;步骤三,将步骤二的罗汉果种苗于35~39℃培养,切取种苗的茎尖;步骤四,将步骤三的罗汉果种苗茎尖接种到常规快繁培养基培养30~45天,获得脱毒罗汉果植株;其中,所述病毒抑制剂培养基至少包含以下的一种:病毒唑10~60ppm,吗啉胍100~500ppm,达菲20~100ppm。本发明专利技术联合使用病毒抑制剂、茎尖脱毒法,对罗汉果种苗进行二次脱毒,显著提高了罗汉果种苗的脱毒效率。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脱毒培养方法简单、简化了操作程序,生产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A method to improve the detoxification efficiency of Siraitia grosvenorii seed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罗汉果种苗脱毒效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罗汉果植物繁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罗汉果种苗脱毒效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罗汉果脱毒方法主要有两个:1)常规的茎尖培养法:以罗汉果组培苗为试材,在高温热处理不同天数后剥取茎尖,进行罗汉果花叶病毒脱毒。2)使用脱毒培养基进行脱毒,如:中国专利CN106718922A公开了一种罗汉果高效脱毒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将外植体进行消毒得到无菌外植体;将所得无菌外植体接种至MS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得到无菌试管苗;将所得无菌试管苗于MS预培养基中进行预培养得到预培养试管苗;将所得的预培养试管苗接种至MS脱毒培养基中进行脱毒培养得到试管丛生芽;选取健壮的试管丛生芽接种至1/2MS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得到带根植株,最后将所得的带根植株进行练苗和移栽;其中,所述MS诱导培养基至少包含0.5~1.0mg/L的金刚烷酮,所述MS预培养基至少包含0.5~1.0mg/L的金刚烷酮和0.1~0.6mg/L的硝酸银,所述脱毒培养基包含:0.2~1.0mg/L的TDZ0.1~0.5mg/L的ZT0.1~1.0mg/L的IBA30g/L蔗糖和5g/L的琼脂,pH值为5.5~6。但上述脱毒方法存在有一定缺陷,无论是常规的茎尖培养法还是脱毒脱毒培养基得使用,只是进行了一次性脱毒,脱毒效率得不到保证;同时其技术性强,脱毒培养方法繁琐、生产成本高,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提高罗汉果种苗脱毒效率的方法,显著提高带病毒罗汉果植株的脱毒效率,降低工业化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罗汉果种苗脱毒效率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一,配制含病毒抑制剂罗汉果种苗快繁培养基;步骤二,将罗汉果种苗转入步骤一所述的培养基中25~30℃培养;步骤三,将步骤二的罗汉果种苗于35~39℃培养,切取种苗的茎尖;步骤四,将步骤三的罗汉果种苗茎尖接种到常规快繁培养基培养30~45天,获得脱毒罗汉果植株;其中,所述病毒抑制剂培养基至少包含以下的一种:病毒唑10~60ppm,吗啉胍100~500ppm,达菲20~100ppm;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培养基的病毒抑制剂的浓度为10~250ppm;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每次继代培养的天数为10~30天;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培养的天数为5~15天;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培养的温度为38~39℃;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茎尖为0.2~0.5mm;优选地,将所述步骤四中脱毒罗汉果植株在快繁培养基上扩繁;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如下:在MS培养基添加植株生长调节剂6-BA和NAA,使得其终浓度分别达到0.3~0.7ppm和0.03~0.07ppm,高压灭菌后加入过滤灭菌处理过的病毒抑制剂。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病毒抑制剂预处理罗汉果种苗,通过先降低种苗细胞内的病毒密度,再用茎尖培养法脱毒处理,对罗汉果组培苗采用进行二次脱毒处理,显著提高了罗汉果种苗的脱毒效果。同时,与对比例单独使用病毒抑制剂、茎尖脱毒法相比,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脱毒率高达75%,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脱毒率高达90%,显著高于对比例的10%及35%,联合使用病毒抑制剂、茎尖脱毒法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联合使用病毒抑制剂、茎尖脱毒法,优化了两者联合使用过程中病毒抑制剂、茎尖脱毒的最佳条件,对罗汉果种苗进行二次脱毒,显著提高了罗汉果种苗的脱毒效率。2、本专利技术脱毒培养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3、本专利技术以组培苗作为材料进行热处理,避免了大田取材需要灭菌和污染率高的缺点,省去了外植体消毒的步骤,简化了操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实施例一一、病毒抑制剂培养基的配制:在MS培养基添加植株生长调节剂6-BA和NAA,使得其终浓度分别达到0.3ppm和0.03ppm。高压灭菌后加入病毒唑10ppm。二、罗汉果感病种苗的脱毒预处理:取病毒苗1cm顶芽转接于病毒抑制剂培养基中继代培养1次,每次10天,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强33umol/s/m2,光照时间每天12小时。然后转入35℃下处理15天后取出用于剥取茎尖。三、茎尖的准备和培养:将高温处理的病毒苗取出,在体视显微镜下剥取0.3mm的茎尖分生组织,茎尖剥离后立即放入不含病毒抑制剂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强33umol/s/m2,光照时间每天12小时。四、茎尖再生苗的形成病毒检测:在上述培养条件下大约45天后茎尖培养产生完整植株,取叶片用于病毒检测。实施例二一、病毒抑制剂培养基的配制:在MS培养基添加植株生长调节剂6-BA和NAA,使得其终浓度分别达到0.7ppm和0.07ppm。高压灭菌后加入吗啉胍100ppm。二、罗汉果感病种苗的脱毒预处理:取病毒苗1cm顶芽转接于病毒抑制剂培养基中继代培养5次,每次30天,培养条件为:温度30℃,光强33umol/s/m2,光照时间每天12小时。然后转入39℃下处理5天后取出用于剥取茎尖。三、茎尖的准备和培养:将高温处理的病毒苗取出,在体视显微镜下剥取0.3mm的茎尖分生组织,茎尖剥离后立即放入不含病毒抑制剂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强33umol/s/m2,光照时间每天12小时。四、茎尖再生苗的形成病毒检测:在上述培养条件下大约45天后茎尖培养产生完整植株,取叶片用于病毒检测。实施例三一、病毒抑制剂培养基的配制:在MS培养基添加植株生长调节剂6-BA和NAA,使得其终浓度分别达到0.5ppm和0.05ppm。高压灭菌后加入达菲20ppm。二、罗汉果感病种苗的脱毒预处理:取病毒苗1cm顶芽转接于病毒抑制剂培养基中继代培养3次,每次20天,培养条件为:温度30℃,光强33umol/s/m2,光照时间每天12小时。然后转入38.5℃下处理15天后取出用于剥取茎尖。三、茎尖的准备和培养:将高温处理的病毒苗取出,在体视显微镜下剥取0.2mm的茎尖分生组织,茎尖剥离后立即放入不含病毒抑制剂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温度30℃,光强33umol/s/m2,光照时间每天12小时。四、茎尖再生苗的形成病毒检测:在上述培养条件下大约45天后茎尖培养产生完整植株,取叶片用于病毒检测。实施例四一、病毒抑制剂培养基的配制:在MS培养基添加植株生长调节剂6-BA和NAA,使得其终浓度分别达到0.4ppm和0.05ppm。高压灭菌后加入病毒唑60ppm、达菲100ppm。二、罗汉果感病种苗的脱毒预处理:取病毒苗1cm顶芽转接于病毒抑制剂培养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罗汉果种苗脱毒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一,配制含病毒抑制剂罗汉果种苗快繁培养基;步骤二,将罗汉果种苗转入步骤一所述的培养基中25~30℃继代培养;步骤三,将步骤二的罗汉果种苗于35~39℃培养,切取种苗的茎尖;步骤四,将步骤三的罗汉果种苗茎尖接种到常规快繁培养基培养30~45天,获得脱毒罗汉果植株;其中,所述病毒抑制剂培养基至少包含以下的一种:病毒唑10~60ppm,吗啉胍100~500ppm,达菲20~100pp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罗汉果种苗脱毒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一,配制含病毒抑制剂罗汉果种苗快繁培养基;步骤二,将罗汉果种苗转入步骤一所述的培养基中25~30℃继代培养;步骤三,将步骤二的罗汉果种苗于35~39℃培养,切取种苗的茎尖;步骤四,将步骤三的罗汉果种苗茎尖接种到常规快繁培养基培养30~45天,获得脱毒罗汉果植株;其中,所述病毒抑制剂培养基至少包含以下的一种:病毒唑10~60ppm,吗啉胍100~500ppm,达菲20~100pp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罗汉果种苗脱毒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培养基的病毒抑制剂的浓度为10~250pp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罗汉果种苗脱毒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每次继代培养的天数为10~30天。


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华莫雪燕兰玉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