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芯矫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345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芯矫直机,该矫直机包括底架,底架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主传动轴、支撑架和多个下压辊组件,主传动轴上设置有多个将主传动轴的动力传递给下压辊组件的锥齿轮组件,支撑架上设置有与下压辊组件的位置相对应的上压辊组件,上压辊组件包括丝杠、安装座和设置于安装座内的上压辊,丝杠上的螺母座固定安装于支撑架的上端面内,丝杠穿过支撑架上端面的一端与安装座可旋转的连接,下压辊组件轴向中心线与上压辊的轴向中心线垂直。该矫直机使钢芯能够交替循环使用,实现了材料利用的最大化,极大降低了材料采购资金压力,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芯矫直机
本技术涉及钢芯矫直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钢芯矫直机。
技术介绍
高压胶管是煤矿用液压支架的配套产品,担负着液压支架支撑以及前移等动作实现的液压动力传输的重担,随着大型以及超大型煤矿的诞生,为之配套的大型液压支架引领着当前支架行业的风采,作为液压支架的配套产品,4SP型缠绕胶管用量急剧升高,生产4SP型缠绕胶管必备的骨架钢芯的利用率,成为制约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瓶颈环节,胶管生产过程中,钢芯使用30次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变形,影响胶管整体质量的提升,增加生产成本。目前常用的单点矫直适用于短小、零散工件的矫直,矫直效率低,矫直质量得不到保证,20-50米长的钢芯采用单点矫直,无法达到快速、高质量矫直的目的。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芯矫直机,该矫直机使钢芯能够交替循环使用,实现了材料利用的最大化,极大降低了材料采购资金压力,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芯矫直机,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主传动轴、支撑架和多个下压辊组件,所述主传动轴上设置有多个将主传动轴的动力传递给下压辊组件的锥齿轮组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与下压辊组件的位置相对应的上压辊组件,所述上压辊组件包括丝杠、安装座和设置于安装座内的上压辊,所述丝杠上的螺母座固定安装于支撑架的上端面内,丝杠穿过支撑架上端面的一端与安装座可旋转的连接,所述下压辊组件轴向中心线与上压辊的轴向中心线垂直。r>优选的,每两个上压辊组件之间设置有导向压辊组件,导向压辊组件的结构与上压辊组件的结构相同。优选的,丝杠穿过支撑架上端面的一端绕轴向方向设置有环形的凹槽,两个螺栓分别穿过安装座置于凹槽内。优选的,所述支撑架设置为“U”形结构,支撑架的两端分别置于底架长度方向的两端上,支撑架的两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进料和出料的通孔。优选的,所述下压辊组件包括下压辊、从动轴和设置于从动轴两端的轴承座,所述从动轴的一端穿过轴承座与锥齿轮组件连接。优选的,所述下压辊组件设置为4个,4个下压辊组件均匀分布于所述底架的上端面上。优选的,所述下压辊组件与所述主传动轴的夹角设置为45°。优选的,所述主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与电机连接。优选的,至少一个丝杠远离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可拆卸的手轮。优选的,所述底架上靠近主传动轴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设置为“L”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芯矫直机,该矫直机采用四组配合使用的上压辊组件和下压辊组件碾压钢芯以及利用互为干涉的原理配以三组导向压辊,在钢芯通过该矫直机过程中强行将扭曲变形的钢芯实现矫直,20-50米规格钢芯可实现一次矫直成功,矫直效率和矫直质量均达到生产要求,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钢芯重复多次利用,提高了钢芯使用频次,降低了生产成本;四组上压辊组件和三组导向压辊组件均实现独立丝杠升降,适用于对不同规格、不同弯曲程度的钢芯的有效调整,其能将严重变形的钢芯经过渐进式的多次碾压矫直,实现钢芯轴向的矫直以及表面轻微麻点缺陷的修复;该矫直机革除了钢芯使用30次即须挑选、分割、重新焊接甚至报废的弊端,使钢芯能够交替循环使用,实现了材料利用的最大化,极大降低了材料采购资金压力,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钢芯矫直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架,2—支撑架,21—丝杠,22—安装座,23—上压辊,24—螺母座,25—手轮,26—通孔,3—下压辊,4—轴承座,5—锥齿轮组件,6—防护板,7—主传动轴。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钢芯矫直机,该矫直机使钢芯能够交替循环使用,实现了材料利用的最大化,极大降低了材料采购资金压力,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方式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技术创造。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钢芯矫直机包括底架1,底架1的下部设置为框架结构,上端面为平面结构,底架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主传动轴7、支撑架2和4个均匀分布的下压辊组件,底架1上靠近主传动轴7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板6,防护板6设置为“L”形结构,防护板6用于防护主传动轴7,防止其落入灰尘等杂物。主传动轴7的一端连接有减速机,减速机与电机连接,主传动轴7上设置有4个将主传动轴7的动力传递给下压辊组件的锥齿轮组件5,4个锥齿轮组件5的位置分别与4个下压辊组件相对应,下压辊组件包括下压辊3、从动轴和设置于从动轴两端的轴承座4,从动轴的一端穿过轴承座4与锥齿轮组件5连接,下压辊组件与主传动轴7的夹角设置为45°,锥齿轮组件5的设置实现了下压辊组件与主传动轴7之间45°夹角的方案,锥齿轮组件5的设置使得4个下压辊组件由同一个主传动轴传递动力,4个下压辊组件同步运转。支撑架2设置为“U”形结构,支撑架2的两端分别置于底架1长度方向的两端上,支撑架2的两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进料和出料的通孔26,通孔26设置为圆形结构。支撑架2上设置有与下压辊组件的位置相对应的上压辊组件,上压辊组件包括丝杠21、安装座22和设置于安装座22内的上压辊23,上压辊23的轴向中心线与下压辊组件轴向中心线垂直。丝杠21上的螺母座24固定安装于支撑架2的上端面内,丝杠21穿过支撑架2上端面的一端与安装座22可旋转的连接,丝杠21的下端绕轴向方向设置有环形的凹槽,两个螺栓分别穿过安装座22置于凹槽内,螺栓对丝杠21起到固定作用,使丝杠21的下端固定于安装座22内的同时还可以使丝杠21与安装座22相对转动。每两个上压辊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对钢芯导向的导向压辊组件,导向压辊组件的结构与上压辊组件的结构相同。支撑架2上的至少一个丝杠21远离安装座22的一端设置有可拆卸的手轮25,手轮25用于调节丝杠控制上压辊组件和导向压辊组件的高度,手轮25可拆卸节省了手轮25的使用量,手轮25是通用的适应每一个丝杠。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芯矫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主传动轴、支撑架和多个下压辊组件,所述主传动轴上设置有多个将主传动轴的动力传递给下压辊组件的锥齿轮组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与下压辊组件的位置相对应的上压辊组件,所述上压辊组件包括丝杠、安装座和设置于安装座内的上压辊,所述丝杠上的螺母座固定安装于支撑架的上端面内,丝杠穿过支撑架上端面的一端与安装座可旋转的连接,所述下压辊组件轴向中心线与上压辊的轴向中心线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芯矫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主传动轴、支撑架和多个下压辊组件,所述主传动轴上设置有多个将主传动轴的动力传递给下压辊组件的锥齿轮组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与下压辊组件的位置相对应的上压辊组件,所述上压辊组件包括丝杠、安装座和设置于安装座内的上压辊,所述丝杠上的螺母座固定安装于支撑架的上端面内,丝杠穿过支撑架上端面的一端与安装座可旋转的连接,所述下压辊组件轴向中心线与上压辊的轴向中心线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芯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每两个上压辊组件之间设置有导向压辊组件,导向压辊组件的结构与上压辊组件的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芯矫直机,其特征在于,丝杠穿过支撑架上端面的一端绕轴向方向设置有环形的凹槽,两个螺栓分别穿过安装座置于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钢芯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设置为“U”形结构,支撑架的两端分别置于底架长度方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李洪德张光玉朱志军陈庆磊李东杨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能源重型装备制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