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3242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净化效果好且无毒副作用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其包括安装板、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及电路控制单元,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固定于安装板,电路控制单元连接于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其中,每组离子净化组件包括一对上盖板、一对下盖板、一对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第一安装支架组、第二安装支架组及一对离子发生器电源,上盖板连接于下盖板,二者合围构成一开放容置腔,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卡置于开放容置腔内,第一安装支架组连接于安装板及上盖板,第二安装支架组连接于第一安装支架组及下盖板,离子发生器电源连接于第一安装支架组、第二安装支架组及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各地区经贸文化的交流,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型交通方式,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社交途径,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然而,由于轨道交通的车厢空间较为局限,一次性容纳人员数量较多,且为了保证列车的高速、安全驾驶,列车车厢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列车装饰及旅客用品中将会释放出一些有害物质,且在空间封闭的情况下,一旦旅客出现疫病,病毒将迅速在车厢内扩散,传染大量旅客,使得疫情扩大化。因此,需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以应对轨道交通车厢内空气不易流通造成的空气质量较差的问题。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以滤网为主、以光触媒与紫外灯结合为主及以负离子发生器为主的三种轨道交通用空气净化器。采用滤网时,滤网仅能对车厢空气中的较大颗粒的杂质进行滤除,难以杀灭空气中的病毒和有害细菌,净化效果不足,且随着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滤网将发生堵塞,需要频繁进行检修及更换,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成本较高,列车车厢内人员较多,频繁更换空气净化器将影响车厢内的正常秩序;采用光触媒与紫外灯结合时,空气净化器内部件较多,装卸较为麻烦,且光触媒本身有毒,其泄露后将造成旅客中毒,不利于安全驾乘;采用负离子发生器时,负离子发生器使用过程中将释放一定量的臭氧,臭氧量难以控制,过量的臭氧将危害车厢内人员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且无毒副作用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其包括安装板、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及电路控制单元,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固定于安装板,电路控制单元连接于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其中,每组离子净化组件包括一对上盖板、一对下盖板、一对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第一安装支架组、第二安装支架组及一对离子发生器电源,上盖板连接于下盖板,二者合围构成一开放容置腔,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卡置于开放容置腔内,第一安装支架组连接于安装板及上盖板,第二安装支架组连接于第一安装支架组及下盖板,离子发生器电源连接于第一安装支架组、第二安装支架组及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盖板的中部具有一贯通槽,上盖板的两端分别具有插接部,下盖板的结构与上盖板完全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支架组包括左支架及右支架,左支架与右支架分别设置于上盖板的两端,第二安装支架组的结构与第一安装支架组的结构完全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左支架的中部具有一方形凸槽,左支架的两端具有与插接部配合的卡持部,右支架与左支架的结构对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板具有对应离子发生器电源的至少一对方形通孔及对应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的至少一对条形通孔,离子发生器电源贯穿方形通孔并卡固于方形凸槽内,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贯穿条形通孔并卡固于开放容置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条形通孔之间具有通气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控制单元包括接线盒底板、防水接线盒顶壳及电源主控板,接线盒底板固定于第二安装支架组,防水接线盒顶壳连接于接线盒底板,电源主控板设置于防水接线盒顶壳内并连接于离子发生器电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线盒底板具有网格状接线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利用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对轨道交通车厢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通过离子片的发射极放电激发出正、负离子,可沉降空气中的灰尘杂质并对车厢内的病毒及细菌进行杀灭,净化效果较好;离子片放电次数多,使用寿命长,检修更换少,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本技术以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为主要部件,其余部件均用于固定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装卸作业的难度;正、负离子本身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正、负离子生成过程中亦无有毒有害物质产生,保证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离子净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展示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其应用于空气净化
,用于对轨道交通车厢内的空气进行净化,为车厢内的旅客提供新鲜洁净的空气。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技术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包括安装板1000、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2000及电路控制单元3000,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2000固定于安装板1000,电路控制单元3000连接于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200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1000固定于轨道交通车厢的顶部,其用于承置离子净化组件2000及电路控制单元3000,为离子净化组件2000及电路控制单元3000的设置提供稳定支撑。本实施例所指轨道交通,不仅包括高铁,还包括动车、地铁等高速运动、内部空间封闭的大型交通工具,于此不再赘述。离子净化组件2000为本技术的核心部件,其用于在通电状态下释放出离子,以对轨道交通车厢内的污浊空气进行净化,为车厢内的旅客及工作人员提供新鲜洁净的空气。电路控制单元3000用于控制离子净化组件2000电路的接通和断开,进而实现离子净化组件2000的动作。请参阅图3,图3为本技术的离子净化组件2000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离子净化组件2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及电路控制单元,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固定于安装板,电路控制单元连接于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其中,每组离子净化组件包括一对上盖板、一对下盖板、一对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第一安装支架组、第二安装支架组及一对离子发生器电源,上盖板连接于下盖板,二者合围构成一开放容置腔,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卡置于开放容置腔内,第一安装支架组连接于安装板及上盖板,第二安装支架组连接于第一安装支架组及下盖板,离子发生器电源连接于第一安装支架组、第二安装支架组及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及电路控制单元,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固定于安装板,电路控制单元连接于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其中,每组离子净化组件包括一对上盖板、一对下盖板、一对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第一安装支架组、第二安装支架组及一对离子发生器电源,上盖板连接于下盖板,二者合围构成一开放容置腔,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卡置于开放容置腔内,第一安装支架组连接于安装板及上盖板,第二安装支架组连接于第一安装支架组及下盖板,离子发生器电源连接于第一安装支架组、第二安装支架组及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上盖板的中部具有一贯通槽,上盖板的两端分别具有插接部,下盖板的结构与上盖板完全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支架组包括左支架及右支架,左支架与右支架分别设置于上盖板的两端,第二安装支架组的结构与第一安装支架组的结构完全相同。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毅江永年潘金全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智平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