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推送装置的吸痰管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3189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推送装置的吸痰管,包括用于连接负压气源的负压接头、内管、与负压接头连接的外管和推送装置,内管套设在外管内,内管靠近两端的外侧壁与外管弹性连接并使内管与外管之间限定处一环形的隔离空间;外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长条形安装孔,推送装置活动设置在安装孔内且与安装孔的周侧弹性密封连接;推送装置位于环形隔离空间内的部分与内管外侧壁配合以推动内管沿外管轴向移动;直接通过推动推送装置推出内管进行吸痰,避免了与内管的直接接触,无需另戴手套,在有效完成吸痰工作的同时减少护士工作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方便、省时、价格低廉、及时满足患者需求。

A sputum suction tube with a push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推送装置的吸痰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耗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推送装置的吸痰管。
技术介绍
吸痰术是指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适应症是昏迷病人,痰液特别多有窒息可能或需气管内给药,注入造影剂或稀释痰液的病人。禁忌症是颅底骨折病人禁用鼻导管吸痰。吸痰技术是临床医疗中重要的操作技术之一,可以解决移除阻塞气道痰液、采集痰液样本检验、避免痰液堆积引发感染、促进呼吸道通畅的临床问题。目前临床科室常用一次性吸痰管,重症监护病房常用密闭式吸痰管。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临床开始应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losedendotrachealsuctioning,CS),20世纪末引入我国并首先在重症监护室应用(2003.5.19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陈宗南,范关荣)。气管插管和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吸痰可以维持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密闭式可以减少患者气道和大气相通,减少缺氧和感染的机会,并经过时间验证可以减少患者缺氧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普通病房、老年病房、康复医院内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或昏迷病人无需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是需要吸痰者大有人在,普通病房内依然有很多病患没有呼吸机辅助通气却需要间断吸痰,昏迷肺炎临床情况对吸痰的要求也比较高。及时迅速有效的吸痰方式可以满足临床需求。一次性吸痰管是插入呼吸道,靠吸引去除痰液的高分子材料软管。常用材料是软聚氯乙烯、硅胶或乳胶。传统吸痰法每次吸痰均打开吸痰包装,带手套连接负压吸引器进行,吸痰之后摘掉手套丢弃一次性吸痰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推送装置的吸痰管,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种。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推送装置的吸痰管,包括用于连接负压气源的负压接头、内管、与负压接头连接的外管和推送装置,内管套设在外管内,内管靠近两端的外侧壁与外管弹性连接并使内管与外管之间限定处一环形的隔离空间;外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长条形安装孔,推送装置活动设置在安装孔内且与安装孔的周侧弹性密封连接;推送装置位于环形隔离空间内的部分与内管外侧壁配合以推动内管沿外管轴向移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可相对移动的外管与内管,当使用内管进行吸痰时,将内管推送出进行吸痰,当不使用时,将内管收纳于外管中,减少内管与医院空气的流通,避免痰液的污染,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通过弹性连接提供可伸缩的弹性,同时环形隔离空间可以起到隔离保护的作用;而通过推送装置推动内管相对于外管的移动,可以减少使用现有一次性吸痰管时需先穿戴手套这一操作,使用者直接通过推动推送装置推出内管进行吸痰,避免了与内管的直接接触,无需另戴手套,在有效完成吸痰工作的同时减少护士工作量,本技术操作简单、方便、省时、价格低廉、及时满足患者需求。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内管的外侧壁上设有一内管挡片,推送装置沿安装孔移动到预设位置时,推送装置位于环形隔离空间内的部分与内管挡片抵接配合。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推送装置推动内管挡片移动进而带动内管移动;同时,由于推送装置与内管并未固定连接,还可以实现,当出现痰量大的情况时,可以直接拔除内管,将外管的管口伸入患者口中进行吸痰处理,尽快解除痰液阻塞。进一步,推送装置位于环形隔离空间内的部分设有卡接凸起,内管挡片上设有卡接凹槽,推送装置沿安装孔移动到预设位置时,卡接凸起与卡接凹槽卡接配合。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卡接凸起和卡架凹槽,实现推送装置与内管挡片的限位配合。进一步,推送装置位于环形隔离空间内的部分与内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推送装置与内管的外侧壁的固定连接,带动内管的移动。进一步,外管的内径大于内管的外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出现痰量大的情况时,内管吸痰无法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以直接拔除内管,将外管的管口伸入患者口中进行吸痰处理,外管的内径大于内管的外径,可以尽快解除痰液阻塞。进一步,外管内径与内管外径的比值为5: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外管管径比值过大的话,操作会不便,推动内管移动时晃动较大;内外管管径比值过小的话,当拔除内管使用外管直接吸痰时,外管起不到尽快解除痰液阻塞的作用。进一步,内管的长度等于或小于外管的长度。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不应用时,可将内管完全收纳进外管,可减少与大气、医院空气相通。进一步,外管的两端分别为负压连接端和内管连接端,负压连接端与负压接头连接,内管连接端可拆卸连接有将内管密封到外管内的端盖。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管收纳至外管内后用封盖封闭,减少与大气的接触,避免污染。进一步,内管的另一端延伸出环形隔离空间,且在延伸部分的外壁上开设有通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开设的通孔用于辅助吸痰,提高吸痰效率。进一步,内管靠近两端的外侧壁与外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弹性薄膜和第二弹性薄膜连接;推送装置与安装孔的周侧通过第三弹性薄膜密封连接;外管的材质为硬质PVC;内管的材质为软质PVC或硅胶;第一弹性薄膜、第二弹性薄膜和第三弹性薄膜的材质为PVC、EVA、LDPE或LLDPE。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管需安装推送装置,为推送装置提供支撑,因此外管的材质为硬质PVC,而内管需插入呼吸道,为保护呼吸道,内管的材质为软质PVC或硅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有推送装置的吸痰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推送装置与外管的安装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负压接头,11、负压调节管,2、内管,21、通孔,3、外管,4、推送装置,41、推动部,411、卡接凸起,42、卡接部,5、第一弹性薄膜,6、第二弹性薄膜,7、第三弹性薄膜,8、内管挡片,81、卡接凹槽,9、端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推送装置的吸痰管,包括用于连接负压气源的负压接头1、内管2、与负压接头1连接的外管3和推送装置4,内管2套设在外管3内,内管2靠近两端的外侧壁与外管3弹性连接并使内管2与外管3之间限定处一环形的隔离空间;外管3的侧壁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长条形安装孔,推送装置4活动设置在安装孔内且与安装孔的周侧弹性密封连接;推送装置4位于环形隔离空间内的部分与内管2外侧壁配合以推动内管2沿外管3轴向移动。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可相对移动的外管3与内管2,当使用内管2进行吸痰时,将内管2推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推送装置的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负压气源的负压接头(1)、内管(2)、与所述负压接头(1)连接的外管(3)和推送装置(4),所述内管(2)套设在所述外管(3)内,所述内管(2)靠近两端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管(3)弹性连接并使所述内管(2)与所述外管(3)之间限定处一环形的隔离空间;所述外管(3)的侧壁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长条形安装孔,所述推送装置(4)活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且与所述安装孔的周侧弹性密封连接;所述推送装置(4)位于所述环形隔离空间内的部分与所述内管(2)外侧壁配合以推动所述内管(2)沿所述外管(3)轴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推送装置的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负压气源的负压接头(1)、内管(2)、与所述负压接头(1)连接的外管(3)和推送装置(4),所述内管(2)套设在所述外管(3)内,所述内管(2)靠近两端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管(3)弹性连接并使所述内管(2)与所述外管(3)之间限定处一环形的隔离空间;所述外管(3)的侧壁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长条形安装孔,所述推送装置(4)活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且与所述安装孔的周侧弹性密封连接;所述推送装置(4)位于所述环形隔离空间内的部分与所述内管(2)外侧壁配合以推动所述内管(2)沿所述外管(3)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推送装置的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的外侧壁上设有一内管挡片(8),所述推送装置(4)沿所述安装孔移动到预设位置时,所述推送装置(4)位于所述环形隔离空间内的部分与所述内管挡片(8)抵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具有推送装置的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装置(4)位于所述环形隔离空间内的部分设有卡接凸起(411),所述内管挡片(8)上设有卡接凹槽(81),所述推送装置(4)沿所述安装孔移动到预设位置时,所述卡接凸起(411)与所述卡接凹槽(81)卡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推送装置的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装置(4)位于所述环形隔离空间内的部分与所述内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远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