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桂强专利>正文

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俯卧位头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3135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俯卧位头部支撑装置,针对现有的长时间保持俯卧位时,鼻腔呼出的热气会影响眼球恢复,同时使得脖子酸痛,头部眩晕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顶部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楔形箱,楔形箱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换气口,所述楔形箱的顶部开设有面部放置孔,所述滑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挤压槽,挤压槽内滑动安装有楔形杆,楔形杆上焊接有齿条,所述楔形杆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用性好,使得头部可以得到大幅度调节运动,同时避免了鼻腔喷射出的热气影响手术的眼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A head support device in prone position for ophthalmic surgery recov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俯卧位头部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支撑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俯卧位头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患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手术后通常要求俯卧位3-6周,即面部朝下呈水平状态,以使眼内填充物最大限度的顶压视网膜,帮助脱离的视网膜复位;由于目前没有理想的头部支撑器具,患者长时间俯卧位,鼻腔呼出的热气喷射术眼,影响术眼的恢复,也影响呼吸的顺畅,并且长时间保持俯卧位,头部不进行运动,会使脖子麻木酸痛,头部眩晕等症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长时间保持俯卧位时,鼻腔呼出的热气会影响眼球恢复,同时使得脖子酸痛,头部眩晕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俯卧位头部支撑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俯卧位头部支撑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顶部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楔形箱,楔形箱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换气口,所述楔形箱的顶部开设有面部放置孔,所述滑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挤压槽,挤压槽内滑动安装有楔形杆,楔形杆上焊接有齿条,所述楔形杆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滑动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通风口,一个通风口的顶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上焊接有两个扇叶,所述楔形杆的一侧开设有稳定槽,稳定槽内滑动安装有定杆,所述定杆的一端焊接于挤压槽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床体上开设有电机腔,电机腔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电机腔外且焊接有凸轮,凸轮与弧形槽滑动接触。优选的,所述楔形杆的斜面与楔形箱的斜面相匹配,楔形杆的斜面对楔形箱的斜面具有挤压的作用,且两个斜面相对滑动。优选的,通风口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通孔,转动杆转动安装于通孔内,且转动杆的底端焊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齿轮通过与齿条啮合实现同步转动。优选的,所述床体的两侧均开设锥形口,锥形口内固定安装有防尘网,两个锥形口分别与两个通风口相连通,两个锥形口具有广口进风的作用。优选的,所述定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楔形杆的一侧和挤压槽的一侧内壁上,弹簧对楔形杆具有复位作用。本技术中,所述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俯卧位头部支撑装置,通过:电机、凸轮、楔形杆、楔形箱、弹簧、齿条、齿轮、转动杆和扇叶相互配合,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凸轮转动,凸轮带动楔形杆滑动,楔形杆拉伸弹簧,同时楔形杆挤压楔形箱滑动,同时楔形杆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扇叶转动;本技术实用性好,使得头部可以得到大幅度调节运动,同时避免了鼻腔喷射出的热气影响手术的眼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俯卧位头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俯卧位头部支撑装置楔形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俯卧位头部支撑装置转动杆和扇叶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床体、2滑动槽、3楔形箱、4换气口、5面部放置孔、6挤压槽、7楔形杆、8齿条、9弧形槽、10通风口、11转动杆、12齿轮、13扇叶、14稳定槽、15定杆、16弹簧、17电机腔、18电机、19凸轮、20锥形口、21防尘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俯卧位头部支撑装置,包括床体1,床体1的顶部开设有滑动槽2,滑动槽2内滑动安装有楔形箱3,楔形箱3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换气口4,楔形箱3的顶部开设有面部放置孔5,滑动槽2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挤压槽6,挤压槽6内滑动安装有楔形杆7,楔形杆7上焊接有齿条8,楔形杆7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9,滑动槽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通风口10,一个通风口10的顶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杆11,转动杆11上焊接有两个扇叶13,楔形杆7的一侧开设有稳定槽14,稳定槽14内滑动安装有定杆15,定杆15的一端焊接于挤压槽6的一侧内壁上,床体1上开设有电机腔17,电机腔17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18,电机18的输出轴延伸至电机腔17外且焊接有凸轮19,凸轮19与弧形槽9滑动接触。本技术中,楔形杆7的斜面与楔形箱3的斜面相匹配,楔形杆7的斜面对楔形箱3的斜面具有挤压的作用,且两个斜面相对滑动。本技术中,一个通风口10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通孔,转动杆11转动安装于通孔内,且转动杆11的底端焊接有齿轮12,齿轮12与齿条8相啮合,齿轮12通过与齿条8啮合实现同步转动。本技术中,床体1的两侧均开设锥形口20,锥形口20内固定安装有防尘网21,两个锥形口20分别与两个通风口10相连通,两个锥形口20具有广口进风的作用。本技术中,定杆15的外侧套设有弹簧16,弹簧16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楔形杆7的一侧和挤压槽6的一侧内壁上,弹簧16对楔形杆7具有复位作用。本技术中,电机18上设置有开关,电机18由蓄电池供电,当患者需要进行俯卧位时,首先让病患趴在床体1上,将面部放在面部放置孔5内,然后启动电机18,电机18的输出轴带动凸轮19转动,凸轮19在弧形槽9内滑动同时挤压楔形杆7,凸轮19带动楔形杆7在挤压槽6内滑动,楔形杆7拉伸弹簧16,此时定杆15在稳定槽14内滑动,同时楔形杆7挤压楔形箱3在滑动槽2内滑动,从而使得患者头部的到上下小幅度调节运动,同时楔形杆7带动齿条8移动,齿条8带动齿轮12转动,齿轮12带动转动杆11转动,转动杆11带动扇叶13转动,当换气口4与通风口10相匹配时,扇叶13扇动通风口10内的空气进入楔形箱3内,从而将楔形箱3内的呼出的热空气排出,当病患俯卧位结束时,关闭电机1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俯卧位头部支撑装置,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顶部开设有滑动槽(2),滑动槽(2)内滑动安装有楔形箱(3),楔形箱(3)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换气口(4),所述楔形箱(3)的顶部开设有面部放置孔(5),所述滑动槽(2)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挤压槽(6),挤压槽(6)内滑动安装有楔形杆(7),楔形杆(7)上焊接有齿条(8),所述楔形杆(7)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9),所述滑动槽(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通风口(10),一个通风口(10)的顶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杆(11),转动杆(11)上焊接有两个扇叶(13),所述楔形杆(7)的一侧开设有稳定槽(14),稳定槽(14)内滑动安装有定杆(15),所述定杆(15)的一端焊接于挤压槽(6)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床体(1)上开设有电机腔(17),电机腔(17)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18),电机(18)的输出轴延伸至电机腔(17)外且焊接有凸轮(19),凸轮(19)与弧形槽(9)滑动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俯卧位头部支撑装置,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顶部开设有滑动槽(2),滑动槽(2)内滑动安装有楔形箱(3),楔形箱(3)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换气口(4),所述楔形箱(3)的顶部开设有面部放置孔(5),所述滑动槽(2)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挤压槽(6),挤压槽(6)内滑动安装有楔形杆(7),楔形杆(7)上焊接有齿条(8),所述楔形杆(7)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9),所述滑动槽(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通风口(10),一个通风口(10)的顶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杆(11),转动杆(11)上焊接有两个扇叶(13),所述楔形杆(7)的一侧开设有稳定槽(14),稳定槽(14)内滑动安装有定杆(15),所述定杆(15)的一端焊接于挤压槽(6)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床体(1)上开设有电机腔(17),电机腔(17)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18),电机(18)的输出轴延伸至电机腔(17)外且焊接有凸轮(19),凸轮(19)与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桂强
申请(专利权)人:冯桂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