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2998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李箱,包括箱壳以及上盖,所述箱壳包括具有凹腔的下壳体部以及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于所述下壳体部上方的环形竖板部;所述下壳体部与所述环形竖板部为铝合金材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行李箱,在现有的铝合金板坯料拉伸成型工艺条件下,通过在下壳体部上拼接环形竖板部的方式使整个箱壳的内腔得到延伸,从而在同样的内腔体积情况下可以将对开式的铝合金行李箱结构改变为翻盖式的铝合金行李箱,提高铝合金行李箱的容物能力,更加便利于放置大件物品,也便于小件物品的塞入。

Tru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李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李箱,属于箱包
,尤其涉及一种翻盖式的铝合金行李箱。
技术介绍
行李箱又叫旅行箱,是箱包中的一类,通常包括箱体、伸缩拉杆和底轮,因其使用方便而受到广泛使用。行李箱有着漫长的历史,从仅供容纳衣物的木箱、大皮箱,到如今形态各异的便携式手提箱、拉杆箱,人们手中的行李箱在不断演进。铝合金行李箱是行李箱的一种,通过将铝板坯料进行拉伸成型,得到铝合金箱壳,再将铝合金箱壳与配件进行组装,得到铝合金行李箱。由于铝板坯料的拉伸率具有工艺极限,导致单个箱壳的内腔深度有限,因此现有的铝合金行李箱均采用对开式的结构,如图1所示,大体上内腔深度相同的两个箱壳101、102相互扣合在一起,通过锁扣103扣紧。在使用时需要将物品在两个单独的箱壳内摆满后,再将两个箱壳扣合。这种对开式结构的行李箱,相比于传统的翻盖式结构的行李箱(即在具有较深内腔的箱壳上设置上盖结构的行李箱),在同样的内腔体积情况下,容纳物品却较少,尤其是在放置大件物品时,容量远不如翻盖式结构的行李箱。而铝合金行李箱受到工艺限制,无法提高铝板坯料的拉伸率,因此无法做成传统的翻盖式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翻盖式结构的铝合金行李箱,在同样的内腔体积情况下,能够便于容纳更多的物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行李箱,包括箱壳以及上盖,所述箱壳包括具有凹腔的下壳体部以及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于所述下壳体部上方的环形竖板部;所述下壳体部与所述环形竖板部为铝合金材质。所述连接件包括环形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下壳体部的上边缘和环形竖板部的下边缘插入的插槽,在所述插槽的边缘分别设置有钩部,所述下壳体部的上边缘或环形竖板部的下边缘被所述钩部限定在插槽内。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插槽内的橡胶条,所述橡胶条包覆所述下壳体部的上边缘或环形竖板部的下边缘。所述下壳体部的上边缘或环形竖板部的下边缘与所述橡胶条之间设置有凸凹配合的防脱结构。所述框体为铝合金材质。所述框体包括外侧板以及内侧板,所述外侧板与内侧板之间形成所述插槽。所述框体包括垂直于所述外侧板的两个具有间距的横板部,两个所述内侧板分别位于一个所述横板部上。所述箱壳与所述上盖通过拉链连接。所述拉链包括拉头、上布片、下布片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布片和下布片上的多个链牙;所述上布片安装于固定在所述上盖内侧的衬布边缘,所述下布片安装于固定在所述箱壳内侧的内衬边缘。所述上盖为铝合金材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行李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箱壳由铝合金材质的下壳体部与环形竖板部通过连接件拼接而成,在现有的铝合金板坯料拉伸成型工艺条件下,通过在下壳体部上拼接环形竖板部的方式使整个箱壳的内腔得到延伸,从而在同样的内腔体积情况下可以将对开式的铝合金行李箱结构改变为翻盖式的铝合金行李箱,提高铝合金行李箱的容物能力,更加便利于放置大件物品,也便于小件物品的塞入;2、通过本技术中的连接件能够在不使用铆钉的前提下将下壳体部与环形竖板部进行连接,因此能够保证铝合金行李箱外观美观;3、橡胶条能够起到填充插槽以及夹紧下壳体部的上边缘或环形竖板部的下边缘的作用,使整个连接结构更加紧实、稳固,防止连接件与下壳体部或环形竖板部的脱离;4、框体采用铝合金材质,一方面与下壳体部和环形竖板部的材质一致,能够保持加工工艺的一致性,以便于后续的表面处理等工序仅针对同一材质进行处理;另一方面,铝合金材质能够进行塑性变形,安装时当下壳体部和环形竖板部插入到插槽内后可有对铝合金材质的框体进行挤压使其发生轻微形变,将壳体部和环形竖板部卡紧;5、由于将铝合金行李箱从对开式改为翻盖式,因此可以使用成本较低、操作方便的拉链连接方式对箱壳和上盖进行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铝合金行李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铝合金行李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行李箱,包括箱壳1以及上盖2,所述箱壳1包括具有凹腔的下壳体部11以及通过连接件12连接固定于所述下壳体部11上方的环形竖板部13;所述上盖2、下壳体部11以及环形竖板部13为铝合金材质。通过上述箱壳1由铝合金材质的下壳体部11与环形竖板部13通过连接件12拼接而成的结构,在现有的铝合金板坯料拉伸成型工艺条件下,通过在下壳体部11上拼接环形竖板部13的方式使整个箱壳1的内腔得到延伸,从而在同样的内腔体积情况下可以将对开式的铝合金行李箱结构改变为翻盖式的铝合金行李箱,提高铝合金行李箱的容物能力,更加便利于放置大件物品,也便于小件物品的塞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件12包括环形的铝合金材质的框体121,所述框体121包括外侧板121a、垂直于所述外侧板121a的两个具有间距的横板部121b以及位于每个横板部121b上的内侧板121c,所述外侧板121a与内侧板121c之间形成插槽,所述插槽用于下壳体部11的上边缘和环形竖板部13的下边缘插入。在所述插槽的边缘,即所述内侧板121c和外侧板121a的边缘位置相对设置有钩部121d。所述下壳体部11的上边缘或环形竖板部13的下边缘被所述钩部121d限定在插槽内。通过该连接件12,能够在不使用铆钉的前提下将下壳体部11与环形竖板部13进行连接,因此能够保证铝合金行李箱外观美观。框体121采用铝合金材质,一方面与下壳体部11和环形竖板部13的材质一致,能够保持加工工艺的一致性,以便于后续的表面处理等工序仅针对同一材质进行处理;另一方面,铝合金材质能够进行塑性变形,安装时当下壳体部11和环形竖板部13插入到插槽内后可有对铝合金材质的框体121进行挤压使其发生轻微形变,将壳体部和环形竖板部13卡紧。所述连接件12还包括位于所述插槽内的橡胶条122,所述橡胶条122包覆所述下壳体部11的上边缘或环形竖板部13的下边缘。所述下壳体部11的上边缘或环形竖板部13的下边缘与所述橡胶条122之间设置有凸凹配合的防脱结构120,用于避免橡胶条122在下壳体部11或环形竖板部13上脱落。橡胶条122能够起到填充插槽以及夹紧下壳体部11的上边缘或环形竖板部13的下边缘的作用,使整个连接结构更加紧实、稳固,防止连接件12与下壳体部11或环形竖板部13的脱离。所述箱壳1与所述上盖2通过拉链3连接。所述拉链3包括拉头31、上布片32、下布片33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布片32和下布片33上的多个链牙34;所述上布片32安装于固定在所述上盖2内侧的衬布(图中未示出)边缘,所述下布片33安装于固定在所述箱壳1内侧的内衬(图中未示出)边缘。由于将铝合金行李箱从对开式改为翻盖式,因此可以使用成本较低、操作方便的拉链3连接方式对箱壳1和上盖2进行连接。所述行李箱还包括提手、拉杆、底轮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壳以及上盖,所述箱壳包括具有凹腔的下壳体部以及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于所述下壳体部上方的环形竖板部;所述下壳体部与所述环形竖板部为铝合金材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壳以及上盖,所述箱壳包括具有凹腔的下壳体部以及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于所述下壳体部上方的环形竖板部;所述下壳体部与所述环形竖板部为铝合金材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环形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下壳体部的上边缘和环形竖板部的下边缘插入的插槽,在所述插槽的边缘分别设置有钩部,所述下壳体部的上边缘或环形竖板部的下边缘被所述钩部限定在插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插槽内的橡胶条,所述橡胶条包覆所述下壳体部的上边缘或环形竖板部的下边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部的上边缘或环形竖板部的下边缘与所述橡胶条之间设置有凸凹配合的防脱结构。


5.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锡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冠军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