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转子氦气压缩机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156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转子氦气压缩机的冷却装置,包括转子式压缩机,所述转子式压缩机的底部设有油池,所述转子式压缩机的外壁上盘绕有冷却水系统,所述油池连接有冷却油系统;所述冷却水系统与冷却油系统相互独立运行;所述冷却水系统包括盘管A和盘管B,所述盘管B缠绕于转子式压缩机外壁的油池区域,所述盘管A缠绕于转子式压缩机外壁的非油池区域;所述冷却油系统包括管道Ⅰ、换热器、管道Ⅱ、管道Ⅲ、油过滤器、出油口以及设置于压缩机外壁侧下部与压缩机气缸贯通的压缩机吸气口。通过冷却水系统对压缩机外壁进行散热冷却,通过冷却油系统对压缩机气缸内部进行冷却,冷却降温效果更好,有利于转子氦气压缩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转子氦气压缩机的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转子氦气压缩机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低温制冷领域中使用的制冷机一般是采用高压氦气膨胀而获得低温,为了得到较高的高压氦气,需要使用氦气压缩机。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转子式氦气压缩机不同于空调制冷剂的压缩,需要专门设计冷却系统以解决压缩机的过热问题,通过冷却系统控制压缩机的气缸温度使压缩机安全、稳定运行。现有的转子式压缩机冷却系统通常采用在压缩机外面缠绕水冷却管路,对压缩机汽缸进行冷却,这样的冷却方式使压缩机工作温度依然较高,不利压缩机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转子式压缩机有效冷却降温的问题,提供一种转子氦气压缩机的冷却装置,使转子式压缩机运行更加安全稳定。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转子氦气压缩机的冷却装置,包括转子式压缩机(10),所述转子式压缩机的底部设有油池,所述转子式压缩机的外壁上缠绕有冷却水系统,所述油池连接有冷却油系统;所述冷却水系统与冷却油系统相互独立运行。采用上述双冷却系统,对转子式压缩机外壁及压缩机内部同时冷却,使得冷却效果更加突出。油池设在底部与压缩机气缸贯通,便于压缩机气缸中的润滑油流入油池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系统包括盘管A和盘管B,所述盘管B缠绕于转子式压缩机外壁的油池区域,所述盘管A缠绕于转子式压缩机外壁的非油池区域;所述盘管A和盘管B沿转子式压缩机的圆柱形外壁顺时针或逆时针缠绕,缠绕方向一致。进一步地,所述盘管A和盘管B沿转子式压缩机外壁缠绕后的间隙填充有导热材料。通过上述设置,盘管规则地缠绕于压缩机及油池,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散热,同时在缠绕后的盘管间隙之中填充导热性能良好的导热材料,导热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导热散热作用更明显,进一步降低了压缩机外壳的温度。进一步地,所述盘管A和盘管B的端口串联连接,盘管A的另一个端口为盘管出水口,盘管B的另一个端口为盘管进水口。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油系统包括管道Ⅰ、换热器、管道Ⅱ、管道Ⅲ、油过滤器、出油口以及设置于压缩机外壁侧下部与压缩机气缸贯通的压缩机吸气口;所述换热器的外部设有换热器进水口、换热器出水口、换热器进油口和换热器出油口;管道Ⅰ连接出油口与换热器进油口,管道Ⅱ连接换热器出油口与油过滤器,管道Ⅲ连接油过滤器与压缩机吸气口,形成一个封闭油路通道。采用上述方式,将对转子式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油通过油池的出油口和管道I进入换热器,经换热器降温后的润滑油通过管道Ⅱ、油过滤器、管道Ⅲ和压缩机吸气口进入转子式压缩机气缸,以此往复循环,实现对转子式压缩机内部的降温。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油口设置在转子式压缩机靠近底部的侧面,与转子式压缩机内部的输油管一端贯通连接,输油管的另一端延伸于油池底部。上述结构,使油池中的润滑油通过内部的输油管,在转子式压缩机内部气体压缩产生的压力作用下将油池中的润滑油压出至出油口。进一步地,所述的换热器进水口与盘管进水口并联连接到外部冷却水进水管道;所述的换热器出水口与盘管出水口并联连接到外部冷却水排水管道。进一步地,所述的换热器内部设有金属板式管、螺旋管或弯折管,金属板式管、螺旋管或弯折管两端分别与换热器进油口和换热器出油口螺纹连接。上述方式,在换热器内部设置的金属螺旋管或弯折管,经过多道盘旋或多层弯折,使流经该管道的润滑油与换热器内部的冷却水接触充分,加快了交换热量的速度,冷却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所述的盘管A和盘管B缠绕后,盘管外壁间距不大于5mm。进一步地,所述的盘管A和盘管B为中空的紫铜圆管,外直径为4至8mm。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盘管之间填充导热材料,大大增加了盘管与压缩机壳体的导热接触面积,使压缩机壳体的热量能快速传递,与盘管中的循环冷却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对转子式压缩机壳体的降温效果比一般的水冷却系统更加优异;2.将压缩机气缸内的高温润滑油导出,经换热器水充分冷却降温后,重新进入气缸,如此循环地对压缩机气缸内部进行降温,有利于压缩机气缸的安全;结合上述两种措施,分别对转子式压缩机壳体及气缸进行降温,有效降低了压缩机工作时的温度,使转子式压缩机工作更加稳定,寿命更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转子式压缩机盘管结构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出油口与油池连接的局部图。图中标记:1是压缩机排气口;2是压缩机吸气口;3是出油口;31是输油管;4是管道Ⅰ;5是换热器;61是管道Ⅱ;62是管道Ⅲ;7是油过滤器;8是盘管A;9是盘管B;10是转子式压缩机;11是盘管出水口;12是盘管进水口;13是换热器进水口;14是换热器出水口;15是油池;16是换热器进油口;17是换热器出油口;18是导热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用于转子氦气压缩机的冷却装置,包括转子式压缩机10,所述转子式压缩机10的底部设有油池15,所述转子式压缩机10的外壁上缠绕有冷却水系统,所述油池15连接有冷却油系统;所述冷却水系统与冷却油系统相互独立运行。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系统包括盘管A8和盘管B9,所述盘管B9缠绕于转子式压缩机10外壁的油池15区域,所述盘管A8缠绕于转子式压缩机10外壁的非油池15区域;所述盘管A8和盘管B9沿转子式压缩机的圆柱形外壁顺时针或逆时针缠绕,缠绕方向一致。进一步地,所述盘管A8和盘管B9沿转子式压缩机10外壁缠绕后的间隙填充有导热材料18。进一步地,所述盘管A8和盘管B9的端口串联连接,盘管A8的另一个端口为盘管出水口11,盘管B9的另一个端口为盘管进水口12。进一步地,所述的盘管A8和盘管B9缠绕后,盘管外壁间距为3mm。进一步地,所述的盘管A8和盘管B9为中空的紫铜圆管,外直径为6.4mm。采用上述冷却水系统后,当冷水经过盘管进水口12进入盘管内循环流动时,在盘管及导热材料的热传递作用下,将高温的压缩机壳体热量传递交换给盘管中的冷水,达到压缩机壳体快速降温的效果。所谓的导热材料是专门研制开发的一种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材料,通过在盘管间隙的填充,导热材料进一步固化后,就增加了压缩机外壳与铜质盘管之间的热交换面积,改善了导热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油系统包括管道Ⅰ4、换热器5、管道Ⅱ61、管道Ⅲ62、油过滤器7、出油口3以及设置于压缩机外壁侧下部与压缩机气缸贯通的压缩机吸气口2;所述换热器5的外部设有换热器进水口13、换热器出水口14、换热器进油口16和换热器出油口17;管道Ⅰ4连接出油口3与换热器进油口16,管道Ⅱ61连接换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转子氦气压缩机的冷却装置,包括转子式压缩机(10),所述转子式压缩机(10)的底部设有油池(15),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式压缩机(10)的外壁上缠绕有冷却水系统,所述油池(15)连接有冷却油系统;所述冷却水系统与冷却油系统相互独立运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转子氦气压缩机的冷却装置,包括转子式压缩机(10),所述转子式压缩机(10)的底部设有油池(15),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式压缩机(10)的外壁上缠绕有冷却水系统,所述油池(15)连接有冷却油系统;所述冷却水系统与冷却油系统相互独立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转子氦气压缩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系统包括盘管A(8)和盘管B(9),所述盘管B(9)缠绕于转子式压缩机(10)外壁的油池(15)区域,所述盘管A(8)缠绕于转子式压缩机(10)外壁的非油池(15)区域;所述盘管A(8)和盘管B(9)沿转子式压缩机的圆柱形外壁顺时针或逆时针缠绕,缠绕方向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转子氦气压缩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A(8)和盘管B(9)沿转子式压缩机(10)外壁缠绕后的间隙填充有导热材料(18)。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转子氦气压缩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A(8)和盘管B(9)的端口串联连接,盘管A(8)的另一个端口为盘管出水口(11),盘管B(9)的另一个端口为盘管进水口(12)。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转子氦气压缩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油系统包括管道Ⅰ(4)、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何先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黄金地真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