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水装置及电镀液回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128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挡水装置及电镀液回收系统,包括底座、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座、挡水辊、回流槽和储液槽。相对的两个挡水辊与各自所在的弧形凹槽内壁面之间留有缝隙,板材通过挡水辊之间的过板间隙时,电镀槽中的电镀液分别通过两侧挡水辊的缝隙和过板间隙形成分流,一部分电镀液进入缝隙中并经第一排液口排出,减少了电镀液随着板材移动仅从过板间隙中流出时受到的压力差,减少了电镀液在挡水辊出口处俯冲下去溅射在下方装置上从而形成的气泡,电镀液回收系统中,通过支撑盒、隔离罩以及排液管上多个弯曲部的设置,以减少电镀液流经时的落差,在回收电镀液至电镀槽中循环使用时不会由于存在气泡而影响电镀效果。

A water retaining device and electroplating solution recover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挡水装置及电镀液回收系统
本技术属于电镀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挡水装置及电镀液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板材的垂直电镀工艺中,板材在传输带的输送下由前一个槽体向后一个槽体直线移动,板材相邻两个槽体之间设置回流槽,并在回流槽内设置挡水装置,使得相邻两个槽体相互隔离开,防止前一个槽体内的溶液倾泻进入后一个槽体中。比如,现有技术中的挡水装置主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座,两个安装座相互面对的一侧壁面上分别设有向内凹陷的弧形凹槽,分别可转动地设在一个弧形凹槽内的挡水辊,两个挡水辊相互面对的一端紧密抵接。挡水辊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板材随着传输带从前面的电镀槽向后面的回流槽移动时,板材穿过并挤压两个挡水辊相互抵接的面,以在两个挡水辊的抵接面之间形成过板间隙,板材由于电镀槽内具有一定液面高度的电镀液,电镀槽与回流槽之间存在强大的压力差,板材通过挡水辊时,大量的溶液经过板间隙俯冲入回流槽内,该部分溶液在回流槽内产生大量的气泡,若这些气泡在短时间内来不及时被消散,就会经回流槽被循环输送到前面的电镀槽内,对电镀液循环利用,由于板材上设有多个孔,气泡就会进入板材上的孔内堵塞该孔,导致后续板材上该孔内电镀液无法进入,即使电镀液进入该孔内,电镀液将包裹该气泡,使得该孔内电镀上的镀层内含有气泡,影响电镀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挡水装置在板材通过时,溶液从挡水装置出口处俯冲进入回流槽,在回流槽内形成大量气泡,气泡被带回电镀槽进入板材的孔隙中板材,影响板材的电镀效果。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挡水装置,包括底座;两个安装座,相对设在所述底座上且相互面对的一端上分别设有向内凹进并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弧形凹槽;两个所述安装座上的弧形凹槽一一相对;所述弧形凹槽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排液口;挡水辊,一一嵌入所述弧形凹槽内且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底座上;相对的两个所述挡水辊中,相互靠近的一端密封抵接且受挤压时形成供板材穿过的过板间隙;所述挡水辊的周向外壁面与各自所在的弧形凹槽的内壁面之间预留所需缝隙。优选地,上述挡水装置,还包括一一对应设在所述安装座的背向所述弧形凹槽一侧的外壁上的过渡槽;所述过渡槽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排液口下方的第二排液口;所述第一排液口将所述缝隙与所述过渡槽的内腔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二排液口与外界连通。优选地,上述挡水装置,同一个所述安装座的所述弧形凹槽上的所有所述第一排液口与该所述安装座上的所述过渡槽的内腔连通。优选地,上述挡水装置,还包括沿所述挡水辊的轴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过渡槽内的至少一个隔板,以所述隔板为界,将所述过渡槽分割为至少两个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弧形凹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排液口为一个;沿板材的移动方向,所述第二排液口设在所述安装座上处于末端位置的所述挡水辊所对应的第一内腔的底部上。优选地,上述挡水装置,所述过渡槽的相对的两内壁面上分别设有沿挡水辊的轴向延伸的滑槽,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插入一个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滑槽的底部高于所述过渡槽的底部。优选地,上述挡水装置,任一个所述安装座上设置至少两个弧形凹槽。优选地,上述挡水装置,所述第一排液口沿所述挡水辊的轴向分布在所述弧形凹槽的槽底;和/或所述第一排液口为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排液口沿所述挡水辊的轴向呈间隔分布。优选地,上述挡水装置,所述挡水辊的周向外壁面与所述弧形凹槽的槽口处之间形成第一缝隙;并与所述弧形凹槽的内腔之间形成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缝隙的宽度。优选地,上述挡水装置,所述底座为两个,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在一个底座上;每个底座包括调整组件和与所述调整组件相对的固定部件;相对的两个所述挡水辊中,一个所述挡水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一个调整组件上,另一个所述挡水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一个固定部件上,并且所述调整组件用于调整其上的所述挡水辊与另一个所述挡水辊之间的间距。优选地,上述挡水装置,每个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调整板;锁紧件,与所述调整板连接;所述调整板受所述锁紧件的驱动而沿所述挡水辊的径向可伸缩地设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挡水辊的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调整板上。优选地,上述挡水装置,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或设有槽口面向所述过板间隙的安装凹槽,与该所述安装板对应的所述调整板嵌入所述第二安装孔或安装凹槽内,对应的所述锁紧件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或安装凹槽的槽底上并与对应所述调整板连接。优选地,上述挡水装置,所述固定部件呈板块;固定在所述安装座底部上的调整组件的安装板与固定在所述安装座底部上的固定部件相对拼接设置,并且该所述安装板和固定部件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弧形槽,相对的两个第一弧形槽围成第一过板排液口,所述第一过板排液口位于所述挡水辊供板材穿过的出口一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镀液回收系统,包括回流槽,适于与电镀槽连通;至少一个上述所述的挡水装置,设在所述回流槽内;所述第一排液口与所述回流槽连通。优选地,上述电镀液回收系统,还包括设在所述回流槽内的支撑盒,所述挡水装置的底部安装在所述支撑盒的顶部上;所述挡水装置的底座上设有第一过板排液口,所述第一过板排液口位于所述挡水辊供板材穿过的出口一侧;所述支撑盒上开设与所述第一过板排液口一一对应的第二过板排液口。优选地,上述电镀液回收系统,还包括储液槽,设置在所述回流槽下方;至少两个排液管,连通所述回流槽和所述储液槽,所述回流槽通过所述储液槽与电镀槽连通;远离所述挡水辊的一侧的所述回流槽底部架设隔离罩;所述支撑盒、隔离罩与所述回流槽底部之间围成第二集液槽;所述回流槽底部开设至少两个第三排液口;所述排液管一一对应所述第三排液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液槽和所述储液槽。优选地,上述电镀液回收系统,任一所述排液管在竖直方向上设置至少一个弯曲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挡水装置,相对的两个挡水辊与各自所在的弧形凹槽内壁面之间留有缝隙,板材通过挡水辊之间的过板间隙时,电镀槽中的电镀液分别通过两侧挡水辊的缝隙和过板间隙形成分流,一部分电镀液进入缝隙中并经第一排液口排出,减少了电镀液随着板材移动仅从过板间隙中流出时受到的压力差,减少了电镀液在挡水辊出口处俯冲下去溅射在下方装置上从而形成的气泡,在回收该电镀液至电镀槽中循环使用时不会由于气泡而影响电镀效果。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挡水装置,从缝隙中流出的电镀液通过第一排液口流入过渡槽中,再经过过渡槽底部的第二排液口排出至外界或者回流槽中,在多段排液的过程中,减小电镀液由于落差或者每段排液的行程过长而形成气泡的可能性。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挡水装置,过渡槽内设置隔板,将过渡槽分为与弧形凹槽一一对应的两个第一内腔,电镀液经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n两个安装座(1),相对设在所述底座上且相互面对的一端上分别设有向内凹进并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弧形凹槽(11);两个所述安装座(1)上的弧形凹槽(11)一一相对;所述弧形凹槽(11)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排液口(12);/n挡水辊(2),一一嵌入所述弧形凹槽(11)内且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底座上;相对的两个所述挡水辊(2)中,相互靠近的一端密封抵接且受挤压时形成供板材穿过的过板间隙;/n所述挡水辊(2)的周向外壁面与各自所在的弧形凹槽(11)的内壁面之间预留所需缝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两个安装座(1),相对设在所述底座上且相互面对的一端上分别设有向内凹进并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弧形凹槽(11);两个所述安装座(1)上的弧形凹槽(11)一一相对;所述弧形凹槽(11)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排液口(12);
挡水辊(2),一一嵌入所述弧形凹槽(11)内且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底座上;相对的两个所述挡水辊(2)中,相互靠近的一端密封抵接且受挤压时形成供板材穿过的过板间隙;
所述挡水辊(2)的周向外壁面与各自所在的弧形凹槽(11)的内壁面之间预留所需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一对应设在所述安装座(1)的背向所述弧形凹槽(11)一侧的外壁上的过渡槽(3);
所述过渡槽(3)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排液口(12)下方的第二排液口(31);所述第一排液口(12)将所述缝隙与所述过渡槽(3)的内腔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二排液口(31)与外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安装座(1)的所述弧形凹槽(11)上的所有所述第一排液口(12)与该所述安装座(1)上的所述过渡槽(3)的内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挡水辊(2)的轴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过渡槽(3)内的至少一个隔板(5),以所述隔板(5)为界,将所述过渡槽(3)分割为至少两个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弧形凹槽(1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排液口(31)为一个;沿板材的移动方向,所述第二排液口(31)设在所述安装座(1)上处于末端位置的所述挡水辊(2)所对应的第一内腔的底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槽(3)的相对的两内壁面上分别设有沿挡水辊(2)的轴向延伸的滑槽(32),所述隔板(5)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插入一个所述滑槽(32)内;且所述滑槽(32)的底部高于所述过渡槽(3)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个所述安装座(1)上设置至少两个弧形凹槽(11)。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液口(12)沿所述挡水辊(2)的轴向分布在所述弧形凹槽(11)的槽底;和/或
所述第一排液口(12)为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排液口(12)沿所述挡水辊(2)的轴向呈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辊(2)的周向外壁面与所述弧形凹槽(11)的槽口处之间形成第一缝隙(21);并与所述弧形凹槽(11)的内腔之间形成第二缝隙(22),所述第一缝隙(2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缝隙(22)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两个,所述安装座(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在一个底座上;
每个底座包括调整组件(400)和与所述调整组件(400)相对的固定部件(401);
相对的两个所述挡水辊(2)中,一个所述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泽军罗冬华程露吴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东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