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121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池,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壳体、反应区和出水口,所述反应区含有厌氧活性污泥,还包括设于反应区内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包括互相连通的主水管和多个横向分水管,所述主水管可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多个横向分水管并联设置在主水管上,所述横向分水管间隔设置多个排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厌氧池,污水与厌氧活性污泥混合均匀,无死角产生,且污水在厌氧池内均匀分配,停留时间长,因而生物降解性能好,反应充分,污水处理量大,出水水质高。

An anaerobic tank for sewage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池。
技术介绍
厌氧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厌氧池内利用厌氧菌的作用,使有机物发生水解、酸化和甲烷化,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厌氧反应是比较长时间的一个过程,若污水通过太快,就减少了厌氧反应的有效时间,不利于厌氧的处理。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320492631.0公开了一种污水厌氧池,包含壳体、厌氧污泥净化区域和厌氧污泥防止短流板,通过厌氧污泥防止短流板交替分布一定程度上能加长厌氧生物处理时间,但因其污水管直接通入厌氧污泥净化区域,污泥粘度大,因此压力差有限,内部水流动受阻不能流到厌氧池的各个角落,布水均匀程度差,容易产生布水死区,以致有些地方不能进行厌氧发酵,特别是直径较大的厌氧池的更是难以保证布水的均匀,实际效果欠佳,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污泥会产生堆积现象,使污泥钙化和硬化,影响有机质与微生物的充分接触,最终影响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池,污水与厌氧活性污泥混合均匀,无死角产生,且污水在厌氧池内均匀分配,停留时间长,因而生物降解性能好,反应充分,污水处理量大,出水水质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池,包括壳体、反应区和出水口,所述反应区含有厌氧活性污泥,还包括设于反应区内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包括互相连通的主水管和多个横向分水管,所述主水管可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多个横向分水管并联设置在主水管上,所述横向分水管间隔设置多个排水孔。进一步的,所述布水管还包括竖向分水管,所述竖向分水管的两端与横向分水管固定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多块导流板。进一步的,多块所述导流板交错设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和内顶壁,相邻的两个导流板与所述的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水流通道。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呈左右弯折的波浪形,在所述导流板的表面形成多个凹陷区和多个凸起。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上间隔均布多个竖向导流槽。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顶部设有出气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布水通道分布稀疏,覆盖范围广,污水与厌氧活性污泥混合均匀,无死角产生,导流板的设置可以保障污水在厌氧池内均匀分配,并有效延长污水的停留时间,因而生物降解性能好,反应充分,污水处理量大,出水水质高。2.板框式的布水结构,覆盖范围更广,污水由主水管进入分水管,在主水管的带动下形成旋转水流,具有更强的剪切和循环作用,进而使厌氧活性污泥与投加的污水很快混合均匀,并且充分与污泥反应,同时周向水流消除了厌氧池边角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有效减少死角产生,污水净化效果好,处理量大。3.导流板的设置使得水流不能快速流过反应区,可以避免污水在池体内部形成短流等不利因素,有效延长污水在壳体内的停留时间,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并保证污水处理效率。4.在布水过程中,部分污水遇到导流板后变向,形成漩涡,使得整个隔室内的水体处于翻滚状态,既起到延长污水与厌氧活性污泥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作用,又能保持污水良好的流动性,使得整体的水流能有效进行去污和移动,且翻滚状态下污泥沉降减缓,污水和厌氧活性污泥接触充分,混合效果和反应能力好。5.波浪形导流板可减缓水流进入隔室时产生的冲击作用,一方面降低污水流速,另一方面起到缓冲水流和均匀布水的作用,有利于截留微生物和延长污水与厌氧活性污泥的接触时间,为厌氧反应争取充足的时间,使得厌氧反应更充分,污水净化更彻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反应区;3、出水口;4、布水管;41、主水管;42、横向分水管;43、竖向分水管;5、排水孔;6、导流板;61、竖向导流槽;7、出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池,包括壳体1、反应区2和位于壳体1一侧上部的出水口3,所述反应区2含有厌氧活性污泥,还包括设于反应区2内的布水管4,所述布水管4连接水源输送装置如提升泵(图中未示出),以给厌氧池输送待处理的污水,所述布水管4包括互相连通的主水管41和多个横向分水管42,所述多个横向分水管42并联设置在主水管41上,所述横向分水管42间隔设置多个排水孔5,主水管41流入的待处理污水从横向分水管42上排水孔5排出进入厌氧池内,同时在厌氧池外部设传动组件,如可通过皮带与电机相连接驱动,传动组件可带动主水管41绕自身轴线旋转,形成旋转水流,具有更强的剪切和循环作用,进而使低粘度的待处理污水与高粘度的厌氧活性污泥在主水管41低速运行时快速混合均匀,并且充分与厌氧活性污泥反应。优选的主水管41转速为30~70r/min。本实施例中,所述布水管4还包括竖向分水管43,所述竖向分水管43的两端与横向分水管42固定连接。通过将布水管4分成多段,形成板框式的布水结构,在相同数量的布水管4的条件下,让布水通道分布更为稀疏,覆盖范围更广,同时周向水流使得布水更加均匀,范围更广,消除了厌氧池边角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有效减少死角产生,污水净化效果好,处理量大。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多块导流板6,所述的导流板6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相密封连接,另一端为自由部,其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1内污水的深度方向同向,将所述的厌氧池分隔成多隔室,所述每一隔室均可设置至少一个布水管4。导流板6的设置使得水流不能快速流过反应区2,可以避免污水在池体内部形成短流等不利因素,有效延长污水在壳体1内的停留时间,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并保证污水处理效率。优选的,导流板6的长度与壳体1深度的比例可以为0.5:0.75~1,其具体长度可根据应用环境调整。其次,在布水过程中,随着主水管41的旋转,被搅拌的部分污水遇到导流板6以后会改变原来的旋转方向,从而形成漩涡,使得整个隔室内的水体处于翻滚状态,避免水流受阻,既起到延长污水与厌氧活性污泥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作用,又能保持污水良好的流动性,使得整体的水流能有效进行去污和移动,在一定的程度上为厌氧反应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且翻滚状态下可避免污泥过快沉降削弱污水净化效果,污水和厌氧活性污泥接触充分,无死角,混合效果得到显著改善。本实施例中,多块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池,包括壳体(1)、反应区(2)和出水口(3),所述反应区(2)含有厌氧活性污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反应区(2)内的布水管(4),所述布水管(4)包括互相连通的主水管(41)和多个横向分水管(42),所述主水管(41)可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多个横向分水管(42)并联设置在主水管(41)上,所述横向分水管(42)间隔设置多个排水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池,包括壳体(1)、反应区(2)和出水口(3),所述反应区(2)含有厌氧活性污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反应区(2)内的布水管(4),所述布水管(4)包括互相连通的主水管(41)和多个横向分水管(42),所述主水管(41)可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多个横向分水管(42)并联设置在主水管(41)上,所述横向分水管(42)间隔设置多个排水孔(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4)还包括竖向分水管(43),所述竖向分水管(43)的两端与横向分水管(42)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云张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张江至清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