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107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踏板装置和车辆。其中,踏板装置包括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上至少一侧设有开口;第一踏板组件,与框架结构可转动连接,第一踏板组件可由开口向外翻转展开或向框架结构内翻转收回;第二踏板组件,与框架结构滑动连接,且第二踏板组件可由开口向外伸出或向框架结构内收回。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优化连接结构,实现了滑动踏板与转动踏板的结合,可增大踏板装置的有效伸出长度,改善了使用舒适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减少了部件外露,可降低故障率,增强了踏板装置的可靠性。

Pedal units an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踏板装置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踏板装置和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领域常见的上车踏板的类型有固定式、翻转式、伸缩式等,但以上形式的上车踏板存在固定和连接稳定性差,使用不方便,占用空间,增大了车体宽度,容易与外界物体发生干涉等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固定踏板与气动翻转踏板的组合式踏板装置,但该踏板装置中的固定踏板相对于车体的伸出量受限,且容易与人体或外界物体发生碰撞,使用舒适性差,同时,该踏板装置的驱动装置以及连杆结构外露,容易产生故障,影响踏板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踏板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踏板装置,包括: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至少一侧设有开口;第一踏板组件,与框架结构可转动连接,第一踏板组件可由框架结构的一侧开口向外翻转展开或向框架结构内翻转收回;第二踏板组件,第二踏板组件与框架结构滑动连接,且第二踏板组件可由开口向外伸出或向框架结构内收回。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技术方案,踏板装置包括框架结构、第一踏板组件和第二踏板组件。第一踏板组件与框架结构可转动连接,第二踏板组件与框架结构滑动连接,以通过框架结构对第一踏板组件和第二踏板组件提供支撑。框架结构的至少一侧设有开口,第一踏板组件可由开口向框架结构外翻转展开或由开口向框架结构内翻转收回,第二踏板组件可由开口向外滑动伸出或向框架结构内滑动收回,以在踏板装置使用时,通过第一踏板组件和第二踏板组件供人员踩踏,辅助上下车,特别是在踏板装置应用于消防车辆、工程车辆或机械时,可有效提高上下车的舒适性。同时,第一踏板组件和第二踏板组件分别采用转动和滑动的形式,仅在框架结构的高度范围内即可完成转换,使用结束后第一踏板组件和第二踏板组件可收回至框架结构内,占用的空间较少,特别是踏板装置装配于车辆上时,在使用状态时,增大了踏板装置相对于车体的伸出量,方便踩踏,在非使用状态时,踏板装置不会超出车辆的尺寸限制,且不会与外界物体发生干涉。另外,框架结构可对第一踏板组件和第二踏板组件的驱动装置以及连接部件形成保护,还起到防水防尘作用,有利于降低踏板组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踏板装置的可靠性更强。需要强调的是,第一踏板组件和第二踏板组件的空间布置可以是第二踏板组件位于第一踏板组件上方,也可以是第一踏板组件设于第二踏板组件上方。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踏板装置可以应用于消防车、工程车、货车、客车等汽车,也可以应用于工程机械或轨道车辆。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踏板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踏板组件包括第一踏板和第一驱动装置,第一踏板与框架结构可转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的一端与框架结构可转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踏板可转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踏板由所开口向外翻转或向框架结构内收回;第二踏板组件,包括第二踏板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二踏板与框架结构滑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的一端与框架结构连接,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二踏板连接,以驱动第二踏板由开口向外伸出或向框架结构内收回。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踏板组件包括第一踏板和第一驱动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踏板与框架结构可转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的一端与框架结构可转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踏板可转动连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踏板相对于框架结构进行转动,实现第一踏板由框架结构的开口向外翻转展开或向框架结构内翻转收回。第二踏板组件包括第二踏板和第二驱动装置,通过设置第二踏板与框架结构滑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的一端与框架结构连接,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二踏板连接,以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踏板滑动,实现第二踏板由框架结构的开口向外伸出或向框架结构内收回。本专利技术的踏板装置,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为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提供动力,无需人工操作,可节省上下车时间,方便控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踏板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踏板,设于第二踏板下方,第三踏板与位于开口两侧的两个侧壁板可转动连接;至少一个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踏板和第三踏板可转动连接,以通过第一踏板的转动时带动第三踏板同步转动,其中,第一踏板和第三踏板设于第二踏板下方,第一踏板的转动轴线与第二踏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一踏板的转动半径,且第三踏板的转动轴线至第二踏板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三踏板的转动半径。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踏板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踏板和至少一个连接杆。第三踏板位于第二踏板下方,通过设置第三踏板与位于框架结构的开口两侧的两个侧壁板可转动连接,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踏板和第三踏板可转动连接,以在第一踏板转动时,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三踏板与第一踏板同步转动,使得第一踏板组件形成两级联动踏板结构,利用自锁气功同时驱动第一踏板和第三踏板转动,一方面增加了踏板层级和数量,进一步提高了踏板装置的使用舒适性,另一方面提高了自锁气缸的利用效率。其中,通过设置第二踏板位于第一踏板和第三踏板的上方,且第一踏板的转动轴线与第二踏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一踏板的转动半径,第三踏板的转动轴线至第二踏板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三踏板的转动半径,以防止第一踏板以及第三踏板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二踏板发生干涉,同时,可使得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在转动过程中的最大高度不超过框架结构的高度范围,而第二踏板仅由框架结构的开口向外滑动伸出或向内滑动收回,运动范围也不会超出框架结构的高度范围,从而可减少对框架结构外的空间占用,还有利于简化连接结构。需要强调的是,第一踏板与第三踏板的相对位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在第一踏板组件处于与展开位置时,第三踏板可以位于第一踏板上方,也可以位于第一踏板下方,均可实现本方案中的技术效果。在第三踏板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三踏板还可以分别设于第一踏板的上方和下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踏板组件处于收回位置时,第三踏板与第一踏板处于不同的竖直平面内;其中,第一踏板位于第三踏板的下方,第一踏板组件处于展开位置且第二踏板组件处于完全伸出位置时,第二踏板、第三踏板及第一踏板位于开口外侧的部分,沿开口的方向上的尺寸由上至下依次增大;或,第一踏板位于第三踏板的上方,第一踏板组件处于展开位置且第二踏板组件处于完全伸出位置时,第二踏板、第一踏板及第三踏板位于开口外侧的部分,沿开口的方向上的尺寸由上至下依次增大。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在第一踏板组件处于收回位置时,第三踏板与第一踏板处于不同竖直平面内,可避免第三踏板与第一踏板之间产生干涉,有利于第一踏板组件与第二踏板组件之间的空间布置,可提高空间利用率。当第一踏板位于第三踏板的下方时,第一踏板组件处于展开位置且第二踏板组件处于完全伸出位置时,第二踏板、第三踏板及第一踏板位于开口外侧的部分,沿开口的方向上的尺寸由上至下依次增大;或,当第一踏板位于第三踏板的上方时,第一踏板组件处于展开位置且第二踏板组件处于完全伸出位置时,第二踏板、第一踏板及第三踏板位于开口外侧的部分,沿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上至少一侧设有开口;/n第一踏板组件,与所述框架结构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踏板组件可由所述开口向外翻转展开或向所述框架结构内翻转收回;/n第二踏板组件,与所述框架结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踏板组件可由所述开口向外伸出或向所述框架结构内收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上至少一侧设有开口;
第一踏板组件,与所述框架结构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踏板组件可由所述开口向外翻转展开或向所述框架结构内翻转收回;
第二踏板组件,与所述框架结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踏板组件可由所述开口向外伸出或向所述框架结构内收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踏板组件包括第一踏板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框架结构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框架结构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踏板可转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踏板由所述开口向外翻转展开或向所述框架结构内翻转收回;
所述第二踏板组件,包括第二踏板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踏板与所述框架结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踏板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踏板由所述开口向外伸出或向所述框架结构内收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踏板组件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三踏板,所述第三踏板与所述框架结构可转动连接;
至少一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踏板和所述第三踏板可转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踏板的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三踏板同步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踏板和所述第三踏板设于所述第二踏板下方,所述第一踏板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踏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踏板的转动半径,且所述第三踏板的转动轴线至所述第二踏板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踏板的转动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踏板组件处于收回位置时,所述第三踏板与所述第一踏板处于不同的竖直平面内;其中,
所述第一踏板位于所述第三踏板的下方,所述第一踏板组件处于展开位置且所述第二踏板组件处于完全伸出位置时,所述第二踏板、所述第三踏板及所述第一踏板位于所述开口外侧的部分,沿所述开口的方向上的尺寸由上至下依次增大;或,所述第一踏板位于所述第三踏板的上方,所述第一踏板组件处于展开位置且所述第二踏板组件处于完全伸出位置时,所述第二踏板、所述第一踏板及所述第三踏板位于所述开口外侧的部分,沿所述开口的方向上的尺寸由上至下依次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结构至少包括位于所述开口两侧的两个侧壁板以及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后侧壁,所述第一踏板和所述第三踏板分别与所述两个侧壁板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踏板与所述两个侧壁板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彩庭张珂陈剑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