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989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底盘,具有底盘机架,在底盘机架上安装有履带、驱动轮、张紧轮、支重轮、托带轮,驱动轮位于前方,张紧轮位于后方,支重轮位于下方,托带轮位于支重轮上方,履带围绕驱动轮、张紧轮、支重轮、托带轮形成环形结构,在底盘机架上安装有前方导向轮,前方导向轮位于前方,前方导向轮位于前方的支重轮与驱动轮之间,前方导向轮安装位高于前方的支重轮,低于驱动轮;驱动轮与支重轮之间的高度差H2大于前方导向轮与支重轮之间的高度差H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行走通过性和行走安全性及稳定性,防止履带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底盘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履带底盘。
技术介绍
履带底盘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拖拉机、农用机械等野外作业车辆。行走条件恶劣,要求该履带底盘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安全性、稳定性。履带与地面接触,驱动轮不与地面接触。当驱动轮转动时,通过驱动轮连续不断地把履带从后方卷起。接地那部分履带给地面一个向后的作用力,而地面相应地给履带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是推动机器向前行驶的驱动力。当驱动力足以克服行走阻力时,支重轮就在履带上表面向前滚动,从而使机器向前行驶。目前,农用机械的履带底盘由履带、驱动轮、张紧轮、支重轮、托带轮组成,履带一般采用橡胶履带,由于农用机械的履带底盘是在田间行走,工作环境恶劣,经常需要越过很高的田坎,所以驱动轮与支重轮的高度差较大,履带底盘的接地角很大,驱动轮与支重轮之间的距离较大。履带底盘在越过很高的田坎,前方履带斜边中部受到田坎的作用力会产生严重的弯曲变形,使驱动轮和支重轮的包角增大,履带张紧力增大,容易造成履带断裂,影响履带底盘的通过性、安全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履带底盘,解决履带容易断裂,影响履带底盘的通过性、安全性、稳定性的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履带底盘,具有底盘机架,在底盘机架上安装有履带、驱动轮、张紧轮、支重轮、托带轮,驱动轮位于前方,张紧轮位于后方,支重轮位于下方,托带轮位于支重轮上方,履带围绕驱动轮、张紧轮、支重轮、托带轮形成环形结构,在底盘机架上安装有前方导向轮,前方导向轮位于前方,前方导向轮位于前方的支重轮与驱动轮之间,前方导向轮安装位高于前方的支重轮,低于驱动轮;驱动轮与支重轮之间的高度差H2大于前方导向轮与支重轮之间的高度差H3。进一步地,前方导向轮安装位相比前方的支重轮更靠前,相比驱动轮靠后。进一步地,前方导向轮与位于前方的履带斜边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距H4。进一步地,位于前方的履带斜边在外力作用力履带斜边抵靠在前方导向轮上。进一步地,驱动轮与支重轮之间的高度差H2大于张紧轮与支重轮之间的高度差H1。进一步地,前方导向轮与支重轮之间的高度差H3大于张紧轮与支重轮之间的高度差H1。进一步地,驱动轮和位于前方的支重轮之间的连线与地面的倾斜角度为接地角R2,张紧轮和位于后方的支重轮之间的连线与地面的倾斜角度为离地角R1,接地角R2大于离地角R1。进一步地,在底盘机架上安装有底部导向轮,支重轮包括四个,底部导向轮位于四个支重轮之间;底部导向轮与履带下边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距,履带下边在外力作用力履带下边抵靠在底部导向轮上。进一步地,在底盘机架上安装有两个导轨,两个导轨嵌入履带下边的导轨槽中以防止履带运动时打滑。进一步地,托带轮托起履带上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履带底盘,本技术在底盘机架上安装有前方导向轮,前方导向轮位于前方,前方导向轮位于前方的支重轮与驱动轮之间。本技术的履带底盘在越过很高的田坎,前方履带斜边中部受到田坎的作用力时,履带斜边中部会抵靠在前方导向轮上,防止履带弯曲变形,使驱动轮和支重轮的包角保持不变,防止履带张紧力增大,避免履带断裂,提高履带底盘的通过性、安全性、稳定性。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履带底盘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前方导向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优选了一种履带底盘,具有底盘机架1,在底盘机架1上安装履带行走机构2,履带行走机构2包括有履带20、1个驱动轮24、1个张紧轮26、4个支重轮22、1个托带轮25、1个前方导向轮23、1个中间导向轮27、2个导轨21。履带20为橡胶履带,驱动轮24位于最前方,张紧轮26位于最后方,4个支重轮22和2个导轨21及中间导向轮27位于下方,托带轮25位于支重轮22上方。托带轮25托起履带20上边,4个支重轮22和2个导轨21压在履带20下边上,两个导轨21嵌入履带20下边的导轨槽中以防止履带20运动时打滑。履带20围绕1个驱动轮24、1个张紧轮26、4个支重轮22、1个托带轮25、1个前方导向轮23、1个中间导向轮27、2个导轨21形成环形结构。履带20与地面接触,驱动轮24不与地面接触。当驱动轮24转动时,通过驱动轮24连续不断地把履带20从后方卷起。接地那部分履带20给地面一个向后的作用力,而地面相应地给履带20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是推动机器向前行驶的驱动力。如图1所示,前方导向轮23位于前方,前方导向轮23位于前方的支重轮22与驱动轮24之间,前方导向轮23安装位高于前方的支重轮22,且低于驱动轮24,也就是驱动轮24与支重轮22之间的高度差H2大于前方导向轮23与支重轮22之间的高度差H3。前方导向轮23安装位相比前方的支重轮22更靠前,且相比驱动轮24靠后,也就是说前方导向轮23、前方的支重轮22、驱动轮24之间存在前后位置差。另外,前方导向轮23与位于前方的履带斜边200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距H4,当位于前方的履带斜边200在外力作用力克服间距H4履带斜边200抵靠在前方导向轮23上。如图2所示,前方导向轮23由左右两侧滚轮组成。当履带底盘在越过很高的田坎,前方履带斜边200中部受到田坎的作用力时,履带斜边200中部变形消除间距H4时,履带斜边200中部会抵靠在前方导向轮23上,防止履带20继续弯曲变形,使驱动轮24和支重轮22的包角保持不变,防止履带20张紧力增大,避免履带20断裂,提高履带底盘的通过性、安全性、稳定性。如图1所示,驱动轮24与支重轮22之间的高度差H2大于张紧轮26与支重轮22之间的高度差H1。前方导向轮23与支重轮22之间的高度差H3大于张紧轮26与支重轮22之间的高度差H1。驱动轮24和位于前方的支重轮22之间的连线与地面的倾斜角度为接地角R2,张紧轮26和位于后方的支重轮22之间的连线与地面的倾斜角度为离地角R1,接地角R2大于离地角R1。该结构设计提高了履带底盘通过性、安全性、稳定性。如图1所示,底部导向轮27位于四个支重轮22之间;底部导向轮27与履带20下边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距,履带20下边在外力作用力履带20下边抵靠在底部导向轮27上。以上未描述的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履带底盘,具有底盘机架,在底盘机架上安装有履带、驱动轮、张紧轮、支重轮、托带轮,驱动轮位于前方,张紧轮位于后方,支重轮位于下方,托带轮位于支重轮上方,履带围绕驱动轮、张紧轮、支重轮、托带轮形成环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底盘机架上安装有前方导向轮,前方导向轮位于前方,前方导向轮位于前方的支重轮与驱动轮之间,前方导向轮安装位高于前方的支重轮,低于驱动轮;驱动轮与支重轮之间的高度差H2大于前方导向轮与支重轮之间的高度差H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底盘,具有底盘机架,在底盘机架上安装有履带、驱动轮、张紧轮、支重轮、托带轮,驱动轮位于前方,张紧轮位于后方,支重轮位于下方,托带轮位于支重轮上方,履带围绕驱动轮、张紧轮、支重轮、托带轮形成环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底盘机架上安装有前方导向轮,前方导向轮位于前方,前方导向轮位于前方的支重轮与驱动轮之间,前方导向轮安装位高于前方的支重轮,低于驱动轮;驱动轮与支重轮之间的高度差H2大于前方导向轮与支重轮之间的高度差H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前方导向轮安装位相比前方的支重轮更靠前,相比驱动轮靠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前方导向轮与位于前方的履带斜边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距H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位于前方的履带斜边在外力作用力履带斜边抵靠在前方导向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驱动轮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术平宋思明胡军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龙舟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