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98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连接件,包括连接钣金,所述连接钣金延其长度方向具有两连接端分别为后横梁连接端以及加强横梁连接端,所述加强横梁连接端为连接钣金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向下弯折后再向外弯折形成的L状的连接部Ⅰ,所述后横梁连接端为连接钣金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宽度逐渐变大形成的连接部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该连接件将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连接为一体,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改善了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局部模态,防止产生共振导致的异响,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

Connecting piece for connecting the front floor rear cross member and the lifting lug reinforced cross me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连接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连接件。
技术介绍
目前,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之间独立设置,二者之间无直接连接件,导致该零部件的模态与发动机的振动特性相接近,容易产生共振,进而出现异响,影响整车安全性能;故需要一种用于连接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连接件,该装置可改善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局部模态,防止产生共振导致的异响,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连接件,该装置可改善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局部模态,防止产生共振导致的异响,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本技术的用于连接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连接件,包括连接钣金,所述连接钣金延其长度方向具有两连接端分别为后横梁连接端以及加强横梁连接端,所述加强横梁连接端为连接钣金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向下弯折后再向外弯折形成的L状的连接部Ⅰ,所述后横梁连接端为连接钣金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宽度逐渐变大形成的连接部Ⅱ。进一步,所述连接钣金中部位置下沉形成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下沉区域,该下沉区域使得连接钣金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翻边。进一步,在连接钣金的下沉区域处开设有至少一个漏液孔。进一步,在连接钣金的下沉区域处沿连接钣金长度方向并列开设有两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分布于漏液孔长度方向的两侧。进一步,在连接部Ⅱ处的下沉区域内开设有安装过孔。进一步,在连接部Ⅱ处的下沉区域内开设有焊接过孔。进一步,所述翻边沿连接钣金长度方向延伸与连接部Ⅰ连接。进一步,所述翻边上分布有多个冲压形成的加强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连接件的连接部Ⅰ可适配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高度差,使得连接钣金安装后接近水平,该结构增大了连接钣金下方的空间,为其他零部件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通过该连接件将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连接为一体,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改善了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局部模态,防止产生共振导致的异响,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同时连接部Ⅰ的弯折结构可提高连接件的抗扭转刚度,提高了整体的抗扭刚度,可进一步提高抗形变能力,减小振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用于连接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连接件,包括连接钣金1,所述连接钣金延其长度方向具有两连接端分别为后横梁连接端以及加强横梁连接端,所述加强横梁连接端为连接钣金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向下弯折后再向外弯折形成的L状的连接部Ⅰ2,所述后横梁连接端为连接钣金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宽度逐渐变大形成的连接部Ⅱ3;结合图1所示,向外弯折含义为向远离连接钣金长度方向中心处一侧弯折,连接部Ⅰ可适配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高度差,使得连接钣金安装后接近水平,连接部Ⅰ的具体弯折高度依据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高度差确定,该结构增大了连接钣金下方的空间,为其他零部件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通过该连接件将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连接为一体,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改善了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局部模态,防止产生共振导致的异响,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同时连接部Ⅰ的弯折结构可提高连接件的抗扭转刚度,提高了整体的抗扭刚度,可进一步提高抗形变能力,减小振动;连接部Ⅰ2和连接部Ⅱ3通过焊接分别连接于吊耳加强横梁和前地板后横梁上,其中连接部Ⅱ的宽度变大,增大与前地板后横梁的连接面,提高了连接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钣金1中部位置下沉形成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下沉区域4,该下沉区域使得连接钣金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翻边5;如图1所示,下沉区域为沿连接钣金长度方向形成的长条形槽状结构,使得连接钣金宽度两侧形成翻边,该翻边结构可作为加强件提高连接结的整体强度和抗扭刚度,两侧翻边结构应在连接钣金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且翻边各处的宽度保持一致;本实施例中,在连接钣金的下沉区域处开设有至少一个漏液孔6;下沉区域具有聚流效应,在车身进行电泳进行表面漆膜时,部分电泳液体流动可汇聚至该下沉区域内并通过漏液孔漏下,漏液孔宜设置为沿连接钣金长度方向延伸的腰型孔结构,腰型漏液孔数量可依据连接钣金的长度确定,当连接钣金较长时,宜在连接钣金长度方向设置多个依次排列的漏液孔结构,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漏液孔,两个漏液孔沿连接钣金长度方向并列设置,该腰孔结构同时也作为减重孔,降低连接件的重量,当然漏液孔也可采用圆形孔或者与连接钣金相适配的其他异形孔结构,具体不在赘述。本实施例中,在连接钣金的下沉区域处沿连接钣金长度方向并列开设有两个定位孔7,所述定位孔分布于漏液孔长度方向的两侧;与连接件装配的零部件上可连接定位销或者设置另一定位孔,通过定位销插接至该定位孔内使得连接件与其他零部件之间形成定位,便于连接件的安装,本实施例中两个定位孔其中一个为圆形孔另一个为腰型孔,该组合的定位孔具有一定的调整余量,定位孔的中心轴线与漏液孔6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该平面与连接钣金延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平分面共面,该结构使得连接件在宽度方向对称分布,使得两侧受力平衡,防止受力失衡导致的应力集中。本实施例中,在连接部Ⅱ3处的下沉区域内开设有安装过孔8;该安装过孔为连接件下方的零部件的安装提供避让空间,螺栓等连接件以及连接工具可穿过该安装过孔用于连接下方的零部件,具体安装过孔的大小、数量以及位置可依据实际需要安装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调节,具体不在赘述;本实施例中,在连接部Ⅱ3处的下沉区域内开设有焊接过孔9;安装过孔和焊接过孔并不限于传统的圆孔结构,其也可以为矩形或者其他多边形结构,本实施优选圆形孔,该焊接过孔为焊接工具提供避让空间,焊接工具可穿过该焊接过孔对下方的零部件进行焊接操作,本实施例中焊接过孔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位于安装过孔在连接钣金宽度方向的两侧,具体焊接过孔的大小、数量以及位置可依据实际需要安装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调节,具体不在赘述,安装过孔8和焊接过孔9均设置于连接部Ⅱ3处的下沉区域,连接部Ⅱ处的宽度较大,容易布置过孔,且在该位置也匹配了位于连接件下方的零部件的安装;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边沿连接钣金长度方向延伸与连接部Ⅰ2连接;如图1所示,该翻边结构与连接部Ⅰ连接为一体,形成整体的加强结构,共同作用提高了连接件的整体强度,且二者连为一体便于冲压成型;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边5上分布有多个冲压形成的加强筋10;如图1所示,在翻边5上表面冲压使得翻边形成向下弯曲的波浪结构,在翻边的下表面形成凸起的加强筋结构,该结构提高翻边的局部强度和局部抗扭刚度,加强筋的个数以及设置位置可依据实际使用工况进行调节,具体不在赘述。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接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钣金,所述连接钣金延其长度方向具有两连接端分别为后横梁连接端以及加强横梁连接端,所述加强横梁连接端为连接钣金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向下弯折后再向外弯折形成的L状的连接部Ⅰ,所述后横梁连接端为连接钣金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宽度逐渐变大形成的连接部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接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钣金,所述连接钣金延其长度方向具有两连接端分别为后横梁连接端以及加强横梁连接端,所述加强横梁连接端为连接钣金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向下弯折后再向外弯折形成的L状的连接部Ⅰ,所述后横梁连接端为连接钣金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宽度逐渐变大形成的连接部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钣金中部位置下沉形成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下沉区域,该下沉区域使得连接钣金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翻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接前地板后横梁和吊耳加强横梁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连接钣金的下沉区域处开设有至少一个漏液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接前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芳程建勇王猛朱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