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液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093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液加热装置,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热交换管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用于盛放低凝点液体,所述第三腔体用于盛放高凝点液体,所述热交换管穿过所述第三腔体的内腔。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一液体输入管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第一液体输出管连通,所述第三腔体与第二液体输入管连通、第二液体输出管连通;所述第一液体输入管、第二液体输入管、第一液体输出管和第二液体输出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回液加热装置,结构简单,降低了低温时车辆用油或防冻液的使用成本,且使加热安全可靠。

A return liquid he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液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热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回液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寒冷的季节,需要对车辆加注低凝点燃油或防冻液,否则车辆无法正常启动或运行。相同液体随着掺加成分的不同,凝固点也不相同,价格也不同,例如柴油、防冻液等,凝固点越低,成本越高。为了解冻或升温,目前一般是预测低温时及时更换与环境相适应的产品或增加电加热装置。更换低凝点产品会增加运营成本,增加电加热装置需增加电加热附件和线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不能避免管路中液体凝固,影响循环使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加热装置,降低低温时车辆用油或防冻液的使用成本,使加热安全可靠,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液加热装置,降低低温时车辆用油或防冻液的使用成本,使加热安全可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回液加热装置,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用于盛放低凝点液体,且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热交换管连通;第三腔体,用于盛放高凝点液体,且所述热交换管穿过所述第三腔体的内腔;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有用于注入所述低凝点液体的第一液体输入管,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有用于输出所述低凝点液体的第一液体输出管,所述第三腔体同时连通有用于注入所述高凝点液体的第二液体输入管以及输出所述高凝点液体的第二液体输出管;所述第一液体输入管、第二液体输入管、第一液体输出管和第二液体输出管上均设置有阀门。优选地,所述热交换管为均布在所述第三腔体内腔内的多个。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用于检测低凝点液体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三腔体内设置有用于检测高凝点液体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优选地,所述阀门包括第一两位三通控制阀和第二两位三通控制阀,所述第一两位三通控制阀和第二两位三通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两位三通控制阀的输入口与总输入管连通,一个输出口与第一液体输入管连通,另一个输出口与第二液体输入管连通;所述第二两位三通控制阀的输出口与总输出管连通,一个输入口与第一液体输出管连通,另一个输出口与第二液体输出管连通。优选地,所述阀门为电控阀,电控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设置在一个箱体内。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腔体的两侧。优选地,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第一注油口和第二注油口,所述第一注油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注油口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注油口和第二注油口上均设置有箱盖。优选地,所述箱体外设置有用于测量环境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回液加热装置,使得低温时不需要更换低凝点液体,避免了更换成本,且低温时不需要全部使用低凝点液体,降低了使用成本;也不需要增加电加热装置,避免了增加电加热附件和线路,降低了成本,使加热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液加热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液加热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1、控制器,2、第一两位三通控制阀,3、箱盖,4、第二两位三通控制阀,5、第三温度传感器,6、第二腔体,7、第三腔体,8、热交换管,9、第二温度传感器,10、第一温度传感器,11、第一腔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回液加热装置,降低低温时车辆用油或防冻液的使用成本,使加热安全可靠。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回液加热装置,包括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和第三腔体7。其中,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6用于盛放低凝点液体,第三腔体7用于盛放高凝点液体。此处涉及的低凝点和高凝点是相对的,并不是特指低于某值或高于某值,而是相对来说,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6内盛装的液体凝点要低于第三腔体7内盛装的液体凝点,由此定义低凝点液体和高凝点液体。为了防止盛装的液体泄漏,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和第三腔体7除连接开口及注液口外,均为密闭腔室。为了方便控制管路的连通情况,第一液体输入管、第二液体输入管、第一液体输出管和第二液体输出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可以为球阀、蝶阀,也可以是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常使用的其他类型的阀门。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6通过热交换管8连通,热交换管8穿过第三腔体7的内腔设置,第一腔体11与第一液体输入管连通,第二腔体6与第一液体输出管连通,打开所述第一液体输入管和第一液体输出管上的阀门,关闭所述第二液体输入管和第二液体输出管上的阀门,从而形成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6组成的第一闭合回路,此回路上与发动机上的泵连通,工作时,泵启动,从而使得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6形成液位差,使得第一腔体11中的低凝点液体通过热交换管8流向第二腔体6,再通过第一液体输出管流向发动机,从发动机方向流回的低凝点液体温度升高,升温后的低凝点液体通过第一液体输入管流入第一腔体11,从而使得第一闭合回路内的低凝点液体成为带温液体,带温液体从热交换管8流过,从而对第三腔体7内的高凝点液体加热。关闭所述第一液体输入管和第一液体输出管上的阀门,打开所述第二液体输入管和第二液体输出管上的阀门,第三腔体7与第二液体输入管连通、第二液体输出管连通,从而形成第二闭合回路,此回路上也与发动机上的泵连通。低温工作时,首先使得第一闭合回路工作,由于第一闭合回路内的液体为低凝点液体,因此,较低温度下也能使工作正常进行。第一闭合回路将第二闭合回路内的高凝点液体加热到设定温度后,然后关闭第一闭合回路,使得第二闭合回路工作,由于此时第二闭合回路内的高凝点液体被加热过,因此,低温情况下,第二闭合回路内的高凝点液体也能正常工作。通过以上结构设置,使得低温时不需要更换低凝点液体,避免了更换成本,且低温时不需要全部使用低凝点液体,降低了使用成本;也不需要增加电加热装置,避免了增加电加热附件和线路,降低了成本,使加热安全可靠。同时,由于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和第三腔体7外部的回路管路共用,从而避免了管路中液体凝固,不会影响循环使用。在手动模式下,第三腔体7内的液体被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所述第一液体输入管和第一液体输出管上的阀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用于盛放低凝点液体,且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热交换管连通;/n第三腔体,用于盛放高凝点液体,且所述热交换管穿过所述第三腔体的内腔;/n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有用于注入所述低凝点液体的第一液体输入管,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有用于输出所述低凝点液体的第一液体输出管,所述第三腔体同时连通有用于注入所述高凝点液体的第二液体输入管以及输出所述高凝点液体的第二液体输出管;/n所述第一液体输入管、第二液体输入管、第一液体输出管和第二液体输出管上均设置有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用于盛放低凝点液体,且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热交换管连通;
第三腔体,用于盛放高凝点液体,且所述热交换管穿过所述第三腔体的内腔;
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有用于注入所述低凝点液体的第一液体输入管,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有用于输出所述低凝点液体的第一液体输出管,所述第三腔体同时连通有用于注入所述高凝点液体的第二液体输入管以及输出所述高凝点液体的第二液体输出管;
所述第一液体输入管、第二液体输入管、第一液体输出管和第二液体输出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为均布在所述第三腔体内腔内的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用于检测低凝点液体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三腔体内设置有用于检测高凝点液体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东贾秀民李岩张冬生董杰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