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工业机器人关节变负载变惯量的实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关节伺服控制系统测试领域,涉及变负载变惯量的实验方法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模拟工业机器人关节变负载变惯量的实验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工业机器人关节上直接进行伺服电机控制算法的实验需要克服许多技术上的困难,所以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软件仿真阶段。为了有效地进行实验和控制算法的评价来模拟工况,在设计中需要考虑负载和惯性的变化,因此特别需要一套可以模拟工业机器人关节运动的负载模拟方案。现有的负载模拟方法一般采用机械负载、电液伺服负载、电磁负载和电机负载、惯性模拟负载等加载方式。机械负载的优点是操作可靠,结构简单,但存在无法达到连续负载谱,无法在操作中负载或调整负载的缺点。电液伺服加载可以实现宽频带、大输出负载扭矩的连续加载,但受到液压源量大、噪声大、容易产生冗余扭矩等特点的限制。目前,电机加载主要采用直流电机或转矩电机。直流电机作为负载元件,存在较大的电枢电流和功率损耗,和由于换向器的存在,不能有效地提供“正反向扭矩”。电磁加载的设备主要有磁滞测功机、磁粉制动器等,其主要优点是转速范围宽、控制方便、操作简单等,但需要模拟负载的精确数学模型。惯性模拟加载的装置多采用惯性盘。通过调节惯性盘的大小和质量分布来改变惯性。由于惯性盘每次安装时难以确保高度的同轴度,造成了一些实验上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避免现有负载模拟实验方法的各种缺陷,例如机械负载无法模拟连续负载谱,无法在操作中改变负载或调整负载;电液伺服加载液压源量大、噪声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工业机器人关节变负载变惯量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模拟工业机器人关节变负载变惯量的实验装置,所述模拟工业机器人关节变负载变惯量的实验装置包括控制系统、电机驱动控制电路、测功机控制器、工作台面(17)、输入伺服电机(1)、行星齿轮减速器(2)、第一联轴器(3)、动态扭矩传感器(4)、第二联轴器(5)、角度传感器(6)、双轴承座(7)、变惯量杆臂(9)、第三联轴器(12)、转轴(11)、质量滑块(8)、定位螺栓(10)、磁滞测功机(13)、第一支撑底座(14)、第二支撑底座(15)和第三支撑底座(16),所述输入伺服电机(1)和行星齿轮减速器(2)均固定在第三支撑底座(16)上,输入伺服电机(1)的输出轴依次连接沿一条直线依次分布的行星齿轮减速器(2)、第一联轴器(3)、动态扭矩传感器(4)、第二联轴器(5)、角度传感器(6)、转轴(11)、第三联轴器(12)和磁滞测功机(13),所述动态扭矩传感器(4)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底座(15)上,所述转轴(11)通过双轴承座(7)支撑,双轴承座(7)固定在第一支撑底座(14)上;所述第一支撑底座(14)、第二支撑底座(15)和第三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工业机器人关节变负载变惯量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模拟工业机器人关节变负载变惯量的实验装置,所述模拟工业机器人关节变负载变惯量的实验装置包括控制系统、电机驱动控制电路、测功机控制器、工作台面(17)、输入伺服电机(1)、行星齿轮减速器(2)、第一联轴器(3)、动态扭矩传感器(4)、第二联轴器(5)、角度传感器(6)、双轴承座(7)、变惯量杆臂(9)、第三联轴器(12)、转轴(11)、质量滑块(8)、定位螺栓(10)、磁滞测功机(13)、第一支撑底座(14)、第二支撑底座(15)和第三支撑底座(16),所述输入伺服电机(1)和行星齿轮减速器(2)均固定在第三支撑底座(16)上,输入伺服电机(1)的输出轴依次连接沿一条直线依次分布的行星齿轮减速器(2)、第一联轴器(3)、动态扭矩传感器(4)、第二联轴器(5)、角度传感器(6)、转轴(11)、第三联轴器(12)和磁滞测功机(13),所述动态扭矩传感器(4)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底座(15)上,所述转轴(11)通过双轴承座(7)支撑,双轴承座(7)固定在第一支撑底座(14)上;所述第一支撑底座(14)、第二支撑底座(15)和第三支撑底座(16)均固定在工作台面(17)上;所述变惯量杆臂(9)的一端通过键固定安装在转轴(11)上,变惯量杆臂(9)的轴心线与转轴(11)的轴心线相互垂直,变惯量杆臂(9)上均布有至少三道沿着轴心线方向均匀分布的环形定位槽(18),质量滑块(8)套装在变惯量杆臂(9)上,所述质量滑块(8)上设置有定位螺孔(20),定位螺栓(10)穿过质量滑块(8)通过定位螺栓(10)的前端伸入到变惯量杆臂(9)的环形定位槽(18)底部实现质量滑块(8)与变惯量杆臂(9)的位置固定;所述电机驱动控制电路、测功机控制器、角度传感器(6)、动态扭矩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控制电路与输入伺服电机(1)电连接并控制输入伺服电机的运动,所述测功控制器连接磁滞测功机(13)并控制磁滞测功机的运动;所述实验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控制系统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电路控制输入伺服电机(1)的输出,输入伺服电机(1)经过行星齿轮减速器(2)、第一联轴器(3)、动态扭矩传感器(4)、第二联轴器(5)、角度传感器(6)后向转轴(11)传递扭矩,带动变惯量杆臂(9)的转动;
步骤二:角度传感器6检测转轴(11)转动的角度,并将转轴(11)转动的角度的位置信号反馈到控制系统中;
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矢量控制技术进行坐标变换,即将自然坐标系(ABC)通过clark变换成静止坐标系(α-β),通过park变换成同步旋转坐标系(d-q),其中,d轴方向为永磁体励磁磁场方向,q轴方向为垂直于转子磁场方向,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中利用三闭环矢量控制算法,即所述电流控制器的输入为速度控制器输出,所述速度控制器的输入为位置控制器的输出,首先设定id=0,定子电流中只有交轴分量,电磁力矩与交轴电流成线性关系,此时相当于一台直流电动机,简化计算;将测得的位置、速度、q轴电流反馈到位置、速度、电流控制器形成三闭环矢量控制,计算出位置控制所需要的电流,利用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计算出控制电压,通过SVPWM控制逆变电路开关量控制电压的变化从而控制绕组电压经控制输入伺服电机(1)的输出;
步骤三:在步骤二的过程中动态扭矩传感器(4)始终保持扭矩信号的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扭矩信息发送到控制系统中,利用控制系统不断记录扭矩信息;
步骤四:启动磁滞测功机,利用测功机控制系统控制磁滞测功机输出同向或反向的负载扭矩加载到变惯量杆臂(9)上,实现变惯量杆臂(9)的负载变化,该过程中不停的使用动态扭矩传感器(4)采集扭矩信号,并将采集到的扭矩信息发送到控制系统中,利用控制系统不断记录扭矩信息;同时不停的利用角度传感器(6)检测变惯量杆臂(9)转动的角度信息,将角度信息的位置信号反馈到控制系统中,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伟,朱刚,裘信国,季行健,裘锦霄,郑颖,王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