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噪数控车床用便携式防护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596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噪数控车床用便携式防护门,其结构包括防护门主体、门把、滑块、滑槽、滑轨、圆杆、减噪装置和除雾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噪数控车床用便携式防护门,本设计提出减噪装置设计,解决了车床在工作时产生较大噪声,长时间会影响工作人员听力的问题,密封圈将与数控技术之间的空隙填补上,噪声穿过内板体进入到防护门主体内,大部分噪声被内部的隔音棉阻拦,同时第一钢化玻璃和第二钢化玻璃贴有隔音膜,能有效的避免噪音从第一钢化玻璃和第二钢化玻璃处传递出去,达到能有效的进行隔音,避免噪声从门处传出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噪数控车床用便携式防护门
本技术涉及数控车床
,具体涉及一种减噪数控车床用便携式防护门。
技术介绍
数控车床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它主要用于轴类零件或盘类零件的内外圆柱面、任意锥角的内外圆锥面、复杂回转内外曲面和圆柱、圆锥螺纹等切削加工,并能进行切槽、钻孔、扩孔、铰孔及镗孔等,数控车床用防护门是数控车床加工时较为重要的安全防护,它有效的保护了操作者的安全,随着科数控车床的飞速发展,数控车床用便携式防护门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车床在工作时产生较大噪声,长时间会影响工作人员听力,车床进行切削易产生雾气,粉尘,导致窗口模糊看不清。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减噪数控车床用便携式防护门,解决了车床在工作时产生较大噪声,长时间会影响工作人员听力的问题,车床进行切削易产生雾气,粉尘,导致窗口模糊看不清的问题,达到了能有效的进行隔音,避免噪声从门处传出,且便于将窗口玻璃上的雾气粉尘刷除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减噪数控车床用便携式防护门,包括防护门主体、门把、滑块、滑槽、滑轨、圆杆、减噪装置和除雾装置,所述门把后端通过螺栓与防护门主体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块顶端与防护门主体后端最上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槽设置在防护门主体底端,所述滑轨内侧上端与滑块下端滑动连接,所述圆杆外侧与滑槽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减噪装置设置在防护门主体内部,所述除雾装置设置在减噪装置后端,所述减噪装置由内板体、隔音棉、密封圈、框体、第一钢化玻璃、隔音膜和第二钢化玻璃,所述内板体前端外围通过螺栓与防护门主体后端外围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棉前端与防护门主体内部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棉后端与内板体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内侧与防护门主体外侧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框体外侧与防护门主体前端通孔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外侧与框体内侧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隔音膜前端与第一钢化玻璃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隔音膜后端与第二钢化玻璃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化玻璃外侧与框体内侧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除雾装置由壳体、大齿轮、小齿轮、转把、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刷架和刷片组成,所述壳体前端与内板体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设置在框体下方,所述大齿轮前端与壳体内部前端右侧转动连接,所述小齿轮前端与壳体内部前端转动连接,所述小齿轮右端与大齿轮左端相互啮合,所述转把后端贯穿防护门主体前端和壳体后端且与防护门主体前端和壳体后端转动连接,所述转把后端与小齿轮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右端与大齿轮后端右下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左端与第二连杆右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左端与壳体内部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刷架右端前侧穿过壳体后端左侧,并且刷架右端前侧与第二连杆左端后侧固定连接,所述刷片后端与刷架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刷片前端与第二钢化玻璃后端相互贴合。进一步的,所述隔音棉厚度为3cm,且隔音棉外侧与防护门主体内侧相互贴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和第二钢化玻璃两者之间压制成一体,厚度为2cm。进一步的,所述转把呈圆柱状,且露裸在外接的表面上设置有防滑花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呈J状,且第一连杆弯折处角度为20度。进一步的,所述刷架呈矩形条状,且刷架长度短于防护门主体宽度。进一步的,所述门把呈倾斜状安装在防护门主体上,且门把外表面包裹一层橡胶套。进一步的,所述隔音棉材质为聚酯纤维棉。进一步的,所述刷片材质为硅胶。(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车床在工作时产生较大噪声,长时间会影响工作人员听力的问题,本设计提出减噪装置设计,解决了车床在工作时产生较大噪声,长时间会影响工作人员听力的问题,密封圈将与数控技术之间的空隙填补上,噪声穿过内板体进入到防护门主体内,大部分噪声被内部的隔音棉阻拦,同时第一钢化玻璃和第二钢化玻璃贴有隔音膜,能有效的避免噪音从第一钢化玻璃和第二钢化玻璃处传递出去,达到能有效的进行隔音,避免噪声从门处传出的有益效果。2)、为解决车床进行切削易产生雾气,粉尘,导致窗口模糊看不清的问题,本设计提出除雾装置设计,解决了车床进行切削易产生雾气,粉尘,导致窗口模糊看不清的问题,顺时针转动转把,转把带动小齿轮进行顺时针转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同时带动第一连杆进行圆弧运动,接着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运动,刷架也随着第二连杆运动,刷片将水雾刮去,达到便于将窗口玻璃上的雾气粉尘刷除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减噪装置内部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除雾装置内部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防护门主体-1、门把-2、滑块-3、滑槽-4、滑轨-5、圆杆-6、减噪装置-7、除雾装置-8、内板体-71、隔音棉-72、密封圈-73、框体-74、第一钢化玻璃-75、隔音膜-76、第二钢化玻璃-77、壳体-81、大齿轮-82、小齿轮-83、转把-84、第一连杆-85、第二连杆-86、刷架-87、刷片-8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减噪数控车床用便携式防护门:包括防护门主体1、门把2、滑块3、滑槽4、滑轨5、圆杆6、减噪装置7和除雾装置8,门把2后端通过螺栓与防护门主体1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滑块3顶端与防护门主体1后端最上侧固定连接,滑槽4设置在防护门主体1底端,滑轨5内侧上端与滑块3下端滑动连接,圆杆6外侧与滑槽4内侧滑动连接,减噪装置7设置在防护门主体1内部,除雾装置8设置在减噪装置7后端,减噪装置7由内板体71、隔音棉72、密封圈73、框体74、第一钢化玻璃75、隔音膜76和第二钢化玻璃77,内板体71前端外围通过螺栓与防护门主体1后端外围固定连接,隔音棉72前端与防护门主体1内部前端固定连接,隔音棉72后端与内板体71前端固定连接,密封圈73内侧与防护门主体1外侧后端固定连接,框体74外侧与防护门主体1前端通孔内侧固定连接,第一钢化玻璃75外侧与框体74内侧前端固定连接,隔音膜76前端与第一钢化玻璃75后端固定连接,隔音膜76后端与第二钢化玻璃77前端固定连接,第二钢化玻璃77外侧与框体74内侧后端固定连接,除雾装置8由壳体81、大齿轮82、小齿轮83、转把84、第一连杆85、第二连杆86、刷架87和刷片88组成,壳体81前端与内板体71后端固定连接,壳体81设置在框体74下方,大齿轮82前端与壳体81内部前端右侧转动连接,小齿轮83前端与壳体81内部前端转动连接,小齿轮83右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噪数控车床用便携式防护门,包括防护门主体(1)、门把(2)、滑块(3)、滑槽(4)、滑轨(5)和圆杆(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噪装置(7)和除雾装置(8),所述门把(2)后端通过螺栓与防护门主体(1)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块(3)顶端与防护门主体(1)后端最上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槽(4)设置在防护门主体(1)底端,所述滑轨(5)内侧上端与滑块(3)下端滑动连接,所述圆杆(6)外侧与滑槽(4)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减噪装置(7)设置在防护门主体(1)内部,所述除雾装置(8)设置在减噪装置(7)后端,所述减噪装置(7)由内板体(71)、隔音棉(72)、密封圈(73)、框体(74)、第一钢化玻璃(75)、隔音膜(76)和第二钢化玻璃(77),所述内板体(71)前端外围通过螺栓与防护门主体(1)后端外围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棉(72)前端与防护门主体(1)内部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棉(72)后端与内板体(71)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73)内侧与防护门主体(1)外侧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框体(74)外侧与防护门主体(1)前端通孔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化玻璃(75)外侧与框体(74)内侧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隔音膜(76)前端与第一钢化玻璃(75)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隔音膜(76)后端与第二钢化玻璃(77)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化玻璃(77)外侧与框体(74)内侧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除雾装置(8)由壳体(81)、大齿轮(82)、小齿轮(83)、转把(84)、第一连杆(85)、第二连杆(86)、刷架(87)和刷片(88)组成,所述壳体(81)前端与内板体(71)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81)设置在框体(74)下方,所述大齿轮(82)前端与壳体(81)内部前端右侧转动连接,所述小齿轮(83)前端与壳体(81)内部前端转动连接,所述小齿轮(83)右端与大齿轮(82)左端相互啮合,所述转把(84)后端贯穿防护门主体(1)前端和壳体(81)后端且与防护门主体(1)前端和壳体(81)后端转动连接,所述转把(84)后端与小齿轮(83)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85)右端与大齿轮(82)后端右下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85)左端与第二连杆(86)右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86)左端与壳体(81)内部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刷架(87)右端前侧穿过壳体(81)后端左侧,并且刷架(87)右端前侧与第二连杆(86)左端后侧固定连接,所述刷片(88)后端与刷架(87)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刷片(88)前端与第二钢化玻璃(77)后端相互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噪数控车床用便携式防护门,包括防护门主体(1)、门把(2)、滑块(3)、滑槽(4)、滑轨(5)和圆杆(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噪装置(7)和除雾装置(8),所述门把(2)后端通过螺栓与防护门主体(1)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块(3)顶端与防护门主体(1)后端最上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槽(4)设置在防护门主体(1)底端,所述滑轨(5)内侧上端与滑块(3)下端滑动连接,所述圆杆(6)外侧与滑槽(4)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减噪装置(7)设置在防护门主体(1)内部,所述除雾装置(8)设置在减噪装置(7)后端,所述减噪装置(7)由内板体(71)、隔音棉(72)、密封圈(73)、框体(74)、第一钢化玻璃(75)、隔音膜(76)和第二钢化玻璃(77),所述内板体(71)前端外围通过螺栓与防护门主体(1)后端外围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棉(72)前端与防护门主体(1)内部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棉(72)后端与内板体(71)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73)内侧与防护门主体(1)外侧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框体(74)外侧与防护门主体(1)前端通孔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化玻璃(75)外侧与框体(74)内侧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隔音膜(76)前端与第一钢化玻璃(75)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隔音膜(76)后端与第二钢化玻璃(77)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化玻璃(77)外侧与框体(74)内侧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除雾装置(8)由壳体(81)、大齿轮(82)、小齿轮(83)、转把(84)、第一连杆(85)、第二连杆(86)、刷架(87)和刷片(88)组成,所述壳体(81)前端与内板体(71)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81)设置在框体(74)下方,所述大齿轮(82)前端与壳体(81)内部前端右侧转动连接,所述小齿轮(83)前端与壳体(81)内部前端转动连接,所述小齿轮(83)右端与大齿轮(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山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