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拇外翻训练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26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凝胶拇外翻训练带,包括第一凝胶套环、第二凝胶套环和凝胶弹性部,第一凝胶套环设有第一孔,第二凝胶套环设有第二孔,凝胶弹性部的一端与第一凝胶套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凝胶套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模具使用凝胶制成,结构简单,节省成本,保证了各部分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可以保证在拉伸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弹性,受力更均匀,帮助大脚趾恢复原位,不容易断裂,不会伤及大脚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凝胶拇外翻训练带
本技术涉及拇外翻矫正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凝胶拇外翻训练带。
技术介绍
拇外翻又称“大脚骨”,是指脚拇趾向外倾斜大于生理角度15°的一种畸形症状。主要病因是位于大拇趾底部的关节脱位,引起大拇趾往外侧弯,造成拇趾骨头往外突出,除了会挤压到其他脚趾,好容易因穿鞋而产生摩擦造成大脚趾关节内侧或背侧肿胀发炎,而突出骨的外侧也容易形成厚皮及滑囊,造成脚趾永久变形,疼痛也就伴随而来。其初期的临床症状为第一趾骨头部隆起处疼痛和肿胀、局部皮肤刺激所发生的炎症,甚至是表皮溃疡,严重的更会令大脚趾可能与第二脚趾重叠,使翘起的脚趾肌力变弱,渐渐在站立时无法维持平衡、弯曲及稳定性从而无法和谐地作出各种动作,最后引起脚底的肌腱及筋膜僵硬、发炎及尖刺般的压痛感,当整个脚底的疼痛感加剧,使患者无法穿着鞋子,导致日常生活及步行走动都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外形也不美观。对拇外翻症状的现有训练方法是使用一根橡皮筋与脚趾套连接,将脚趾套套住两只脚的大拇趾,然后向两侧拉伸,来预防及改善拇外翻。但现有的脚趾套均为布料制成,造成脚趾套与橡皮筋的连接不稳固,在拉伸过程中常常出现连接部分断裂,从而导致锻炼的力度和效果很差。而且橡皮筋容易断裂,使用时间短而且容易造成使用者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凝胶拇外翻训练带,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拇外翻症状,并解决脚趾套连接不稳固、容易断裂等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凝胶拇外翻训练带,包括第一凝胶套环、第二凝胶套环和凝胶弹性部,第一凝胶套环设有第一孔,第二凝胶套环设有第二孔,凝胶弹性部的一端与第一凝胶套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凝胶套环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两脚的大脚趾分别对应放入第一孔和第二孔内,使第一凝胶套环和第二凝胶套环分别套设在两脚的大脚趾上,两只脚向外移动拉伸凝胶弹性部,凝胶弹性部的反作用力将左右两脚的大脚趾向外拉伸,使两只脚的大脚趾从侧弯状态变为正常状态。凝胶具有高弹性,不易变形,本技术可以通过模具使用凝胶制成,保证了各部分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同时保证在拉伸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弹性,容易使大脚趾复位,受力均匀,不易断裂,不会伤及大脚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凝胶弹性部设有中心拉伸带、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中心拉伸带的一端与第一加强段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加强段相连接,第一凝胶套环的一端与第一加强段相连接,第二凝胶套环的一端与第二加强段相连接,第一加强段与第二加强段以中心拉伸带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第一凝胶套环与第二凝胶套环以中心拉伸带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可以加强中心拉伸带与第一凝胶套环和第二凝胶套环的连接,防止中心拉伸带受力过大,而与第一凝胶套环和第二凝胶套环断裂而分离。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左右对称,第一凝胶套环和第二凝胶套环左右对称,可以使中心拉伸带左右受力均匀,使左右两只脚的大脚趾受力均匀,拉伸幅度相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凝胶弹性部还设有第一拉伸带和第二拉伸带,第一拉伸带的一端与第一加强段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凝胶套环相连接,第二拉伸带的一端与第二加强段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凝胶套环相连接。设置第一拉伸带和第二拉伸带可以增加弹性部的拉伸距离,更好地将左右两脚的大脚趾进行拉伸复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凝胶套环设有第一连接端,第二凝胶套环设有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第一拉伸带相连接,第二连接端与第二拉伸带相连接。第一连接端加强了第一凝胶套环与第一拉伸带的连接位置,防止受力过大时,第一凝胶套环被拉坏,延长使用寿命。第二连接端加强了第二凝胶套环与第二拉伸带的连接位置,防止受力过大时,第二凝胶套环被拉坏,延长使用寿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心拉伸带的厚度小于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的厚度,第一拉伸带的厚度小于第一加强段和第一连接端的厚度,第二拉伸带的厚度小于第二加强段和第二连接端的厚度。中心拉伸带的厚度较小,可以很容易被拉伸,使用者的双脚只需要用很小的力量就可以把中心拉伸带拉开一定距离,中心拉伸带的弹性通过反作用力,将双脚的大脚趾拉开一定的距离,使大脚趾复位变直,不再弯曲。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的厚度较大,可以起加固作用,增加受力,防止中心拉伸带受力过大而断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凝胶套环设有第一圆弧段,第二套环设有第二圆弧段,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的厚度相同,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的厚度均为3.00cm~3.34cm。这个厚度可以使第一凝胶套环和第二凝胶套环更适应大脚趾的长度,方便拉伸时大脚趾受力。不会因受力面积小,而造成脚趾不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凝胶套环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环绕于第一凝胶套环的外侧面,第二凝胶套环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环绕于第二凝胶套环的外侧面。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以减少用料,节省成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边沿凸出,可以增加受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凝胶套环、凝胶弹性部和第二凝胶套环为依次连接地一体式结构。可以增加整体稳定性,提高受力程度,防止因拉伸而断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凝胶拇外翻训练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凝胶拇外翻训练带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凝胶拇外翻训练带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3,本技术的凝胶拇外翻训练带,为第一凝胶套环1、凝胶弹性部3和第二凝胶套环2依次连接的一体式结构,由SEBS(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凝胶制成,利用模具通过一体式成型的放置加工而成。可以提高本技术整体的稳定性,提高使用寿命,拉伸时不易断裂。第一凝胶套环1设有第一孔10、第一连接端11、第一圆弧段12和第一凹槽13,第一孔10位于第一凝胶套环1的中心,第一连接端11与第一拉伸带34相连接,第一圆弧段12与第一连接端11相对,第一凹槽13环绕于第一凝胶套环1的外侧面。第一圆弧段12的高度为3.17cm。第一孔10可以将第一凝胶套环1固定在大脚趾上。第一连接端11可以加强与第一拉伸带34的连接强度,第一圆弧段12的高度为3.17cm,适合大脚趾的长度,增加拉伸时大脚趾的受力面积,可以更好地将大脚趾拉伸复位。凝胶弹性部3设有第一拉伸带34、第一加强段32、中心拉伸带31、第二加强段33和第二拉伸带35,第一拉伸带34、第一加强段32、中心拉伸带31、第二加强段33和第二拉伸带35依次相连接。第一加强段32和第二加强段33以中心拉伸31带为中心左右对称。中心拉伸带31的厚度小于第一加强段32和第二加强段33的厚度。第一拉伸带34的厚度小于第一连接端11和第一加强段32的厚度,第二拉伸带35的厚度小于第二连接端21和第二加强段33的厚度。中心拉伸带31、第一拉伸带34和第二拉伸带35厚度较小,使用很小的拉力就可以拉伸,第一加强段32和第二加强段33对中心拉伸带31进行加固,防止被拉断。同时第一加强段32和第二加强段33左右对称设置,可以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凝胶拇外翻训练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凝胶套环(1)、第二凝胶套环(2)和凝胶弹性部(3),所述第一凝胶套环(1)设有第一孔(10),所述第二凝胶套环(2)设有第二孔(20),所述凝胶弹性部(3)的一端与第一凝胶套环(1)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凝胶套环(2)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凝胶拇外翻训练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凝胶套环(1)、第二凝胶套环(2)和凝胶弹性部(3),所述第一凝胶套环(1)设有第一孔(10),所述第二凝胶套环(2)设有第二孔(20),所述凝胶弹性部(3)的一端与第一凝胶套环(1)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凝胶套环(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胶拇外翻训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弹性部(3)设有中心拉伸带(31)、第一加强段(32)和第二加强段(33),所述中心拉伸带(31)的一端与第一加强段(32)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加强段(33)相连接,所述第一凝胶套环(1)的一端与第一加强段(32)相连接,所述第二凝胶套环(2)的一端与第二加强段(33)相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段(32)与第二加强段(33)以中心拉伸带(31)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凝胶套环(1)与第二凝胶套环(2)以中心拉伸带(31)为中心左右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凝胶拇外翻训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弹性部(3)还设有第一拉伸带(34)和第二拉伸带(35),所述第一拉伸带(34)的一端与第一加强段(32)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凝胶套环(1)相连接,所述第二拉伸带(35)的一端与第二加强段(33)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凝胶套环(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凝胶拇外翻训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凝胶套环(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国相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劲浪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