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户外智能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065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户外智能伞,涉及无线传输智能控制设备领域,所述智能伞包括太阳能板(1)、雨滴传感器(2)、光感传感器(3)、紫外线传感器(4)、定滑轮(5)、传送带(6)、开关电机(7)、旋转电机(8)、控制中枢(9)等,所述光感模块与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相连,雨滴模块与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相连、紫外线模块与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相连,所述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与驱动板模块相连,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与WIFI模块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户外伞的自动控制,节省了人力,提高了遮阳效率,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An outdoor intelligent umbrella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户外智能伞
本技术涉及无线传输智能控制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户外智能伞。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城市公共空间已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人们越来越繁多的社会活动。因此,公共空间设计要为人的活动提供“行为支持”。夏季阳光充足,人们在外出活动时,对于户外公共空间而言,热环境受气候影响大,遮阳无疑是最为有效而可行的热环境改善措施,它也早已被人们所利用。使用遮阳伞则是改善热舒适的有效手段。遮阳伞是公共空间中最为常见、方便的遮阳措施。然而传统的遮阳伞都是竖直放置的,只能遮挡竖直照射的阳光,然而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阳光并不可能总是竖直照射,所以人们在遮阳伞下会通过移动伞来遮蔽阳光,这样操作十分费力,遮阳的效率也很低。另外伞的开和关基本上都是通过手操作来实现,因此带来了很多问题:第一,由于伞体积比较大,使用很不方便,如果是女性工作者操作起来会很困难并且当使用者需操作的伞较多时,问题更加突出。第二,下雨的时候,撑伞时间不及时人就会被淋湿;有风时如未能及时收伞会造成户外伞的损坏,如果伞下有人,很可能伤及到人。传统的遮阳伞智能化程度也很低,在旅游和餐饮领域利用效率都不高,无法给人们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必须改变传统的遮阳伞功能,对其进行智能化的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户外智能伞,该智能伞通过设置雨滴传感器、光感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与控制中枢连接,实现了户外伞的自动控制,提高了遮阳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户外智能伞,所述智能伞包括太阳能板、雨滴传感器、光感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定滑轮、传送带、开关电机、旋转电机、控制中枢、上支架、下支架、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粘贴于伞顶部,与控制中枢和蓄电池连接,雨滴传感器、光感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均粘贴于伞顶部,与控制中枢经导线连接,控制中枢置于下支架内部底部与开关电机和旋转电机通过导线相连,上支架与下支架活动连接,开关电机固定在伞的上支架下部与上支架垂直,旋转电机固定在伞的下支架上部与上支架活动连接,定滑轮固定在伞的上支架上端,一方面通过连接带与开关电机连接,另一方面通过连接带与伞骨连接;所述智能伞模块部分包括光感模块、雨滴模块、紫外线模块、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驱动板模块、GPS模块、WIFI模块,所述光感模块与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相连,雨滴模块与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相连、紫外线模块与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相连,所述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与驱动板模块相连,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与WIFI模块相连,所述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U1中的PA0与雨滴模块LM393的DO连接,PB0、PB1与驱动板模块P2的ENB+、ENB-连接,PB14、PB15与P2驱动板的IN3、IN4连接,P2驱动板OUT3、OUT4与开关电机正负极相连,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U2中的PB13与光感模块GY-30的SCL相连,PB12与SDA相连,PA1与紫外线传感器模块的OUT连接,PB0、PB1与P1驱动板模块ENA+、ENA-连接,PB14、PB15与P1驱动板IN1、IN2连接,P1驱动板OUT1、OUT2与旋转电机正负极相连。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户外智能伞,所述太阳能板为四块,相互垂直,粘贴于伞顶部。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户外智能伞,所述雨滴传感器与智能伞的设备接口进行密封装。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户外智能伞,所述光感传感器与智能伞的设备进行密封装。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户外智能伞,所述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WIFI模块、GPS模块集成安装在智能伞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传统的遮阳伞,本技术设计的智能户外伞在对传统遮阳伞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同时,更加注重遮阳伞的实用性、功能性、便利性、安全性。智能户外伞的设计主要针对野外旅游、户外休闲活动如露天广场、海边沙滩等场合,实现智能跟随阳光角度移动遮蔽阳光,实时根据监测天气、人群活动范围的情况进行自动开关,实时语音功能用来解决不同人群的需要。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不仅能供多人同时使用遮阳避雨,而且还可以在其下进行聚会、喝茶、下棋等休闲娱乐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智能伞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智能伞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模块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控模块STM32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雨滴模块电路图;图6为本技术紫外线模块电路图;图7为本技术光感模块电路图;图8为本技术驱动板模块电路图。图中:1、太阳能板,2、雨滴传感器,3、光感传感器,4、紫外线传感器,5、定滑轮,6、传送带,7、开关电机,8、旋转电机,9、控制中枢,10、上支架,11、下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户外智能遮阳伞,包括雨滴模块,紫外线模块,光感模块,驱动板模块。本技术户外智能遮阳伞包括遮阳伞本体、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电机、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GPS模块、WIFI模块、光感模块、雨滴模块、温湿度模块、紫外线模块。所述的电机需要两个,一个安装在伞的下部,一个安装在伞的中间。智能伞伞高2m,伞面半径1m。伞面上的1是4块太阳能板,来给整个系统供电,2是雨滴传感器,用来检测雨天。3是光感传感器安置在伞顶,用来检测光的强度以及光的方向来实现向日葵追阳。4是紫外线传感器,用来检测紫外线的强度。5是伞开关的受力定滑轮。6是伞开关的传送带。7是伞的开关电机和8是伞的旋转电机。9是伞的控制中枢,内部还有备有电源。1的四块太阳能板互相垂直,粘贴在伞面上,与控制中枢及蓄电池连接,另外供给电源并可给蓄电池充电。雨滴传感器2、光照传感器3、紫外线传感器4都置于伞顶检测天气数据,三种传感器与控制中枢9通过导线连接,实时传输信息数据给控制中枢,控制中枢9与开关电机7与旋转电机8通过导线相连,可以通过程序处理判定如何对电机控制。开关电机7垂直伞棒固定在伞的上支架,旋转电机8垂直于地面竖直向上与整个智能伞上部连接。定滑轮5固定在伞的上支架,一方面通过连接带与开关电机7连接,另一方面通过连接带与伞骨连接,使电机可以间接带动伞骨的开合。当控制中枢9里的雨滴模块根据实时数据判定开关动作后,控制开关电机7正向旋转带动定滑轮形成向下的拉力让伞面张开,反向旋转形成向上的拉力使伞闭合。当控制中枢9里的光感模块根据实时的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值的大小来判定旋转动作后,旋转电机8旋转带动智能伞上部旋转,器件连接线摆放在伞的骨架里。所述光感模块由光感传感器以及驱动模块、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来实现。光感传感器通过检测阳光的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户外智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伞包括太阳能板(1)、雨滴传感器(2)、光感传感器(3)、紫外线传感器(4)、定滑轮(5)、传送带(6)、开关电机(7)、旋转电机(8)、控制中枢(9)、上支架(10)、下支架(11)、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1)粘贴于伞顶部,与控制中枢(9)和蓄电池连接,雨滴传感器(2)、光感传感器(3)、紫外线传感器(4)均粘贴于伞顶部,与控制中枢(9)经导线连接,控制中枢(9)置于下支架(11)内部底部与开关电机(7)和旋转电机(8)通过导线相连,上支架(10)与下支架(11)活动连接,开关电机(7)固定在伞的上支架下部与上支架垂直,旋转电机(8)固定在伞的下支架上部与上支架活动连接,定滑轮(5)固定在伞的上支架上端,一方面通过连接带与开关电机(7)连接,另一方面通过连接带与伞骨连接;/n所述智能伞模块部分包括光感模块、雨滴模块、紫外线模块、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驱动板模块、GPS模块、WIFI模块,所述光感模块与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相连,雨滴模块与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相连、紫外线模块与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相连,所述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与驱动板模块相连,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与WIFI模块相连,所述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 U1中的PA0与雨滴模块LM393的DO连接,PB0、PB1与驱动板模块P2的ENB+、ENB-连接,PB14、PB15与P2驱动板的IN3、IN4连接,P2驱动板OUT3、OUT4与开关电机正负极相连,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 U2中的PB13与光感模块GY-30的SCL相连,PB12与SDA相连,PA1与紫外线传感器模块的OUT连接,PB0、PB1与P1驱动板模块ENA+、ENA-连接,PB14、PB15与P1驱动板IN1、IN2连接,P1驱动板OUT1、OUT2与旋转电机正负极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户外智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伞包括太阳能板(1)、雨滴传感器(2)、光感传感器(3)、紫外线传感器(4)、定滑轮(5)、传送带(6)、开关电机(7)、旋转电机(8)、控制中枢(9)、上支架(10)、下支架(11)、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1)粘贴于伞顶部,与控制中枢(9)和蓄电池连接,雨滴传感器(2)、光感传感器(3)、紫外线传感器(4)均粘贴于伞顶部,与控制中枢(9)经导线连接,控制中枢(9)置于下支架(11)内部底部与开关电机(7)和旋转电机(8)通过导线相连,上支架(10)与下支架(11)活动连接,开关电机(7)固定在伞的上支架下部与上支架垂直,旋转电机(8)固定在伞的下支架上部与上支架活动连接,定滑轮(5)固定在伞的上支架上端,一方面通过连接带与开关电机(7)连接,另一方面通过连接带与伞骨连接;
所述智能伞模块部分包括光感模块、雨滴模块、紫外线模块、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驱动板模块、GPS模块、WIFI模块,所述光感模块与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相连,雨滴模块与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相连、紫外线模块与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相连,所述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与驱动板模块相连,中控模块STM32F103C8T6与W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超颖李晶晶白国君葛跃潘博洋胡汕苧郭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