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花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00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花盆,通过在花盆中设置支撑架,并在支撑架上设置用于检测土壤参数的传感器,使得传感器能够均匀的分布设置在花盆土壤中,能够检测到植物根茎附件多个位置的参数数据,通过对各个位置数据的分析以及求取平均值,从而综合判断出土壤的各项参数是否符合植物的生长需求,并通过设置在花盆上的显示装置将检测结果显示给种植人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显示装置上设置红外传感器和语音输出装置,当检测到有人员靠近花盆时,处理器控制语音输出口输出对应的语音,例如生长是否正常、酸碱度是否正常、是否缺水等问题,从而实现与种植人员的有效互动,增加种植人员的参与度,也能提供种植效率。

An intelligent flower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花盆
本技术涉及一种花盆,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花盆。
技术介绍
花盆是种植行业常用的物品,也是家庭种植花卉的必备之物,但是传统的花盆只有放置土壤用于种植的功能,不能提供花盆中植物的生产状态信息和土壤信息,特别是对于家庭种植来说,普通人不具有专业种植的知识,因此很难判断植物的生产情况,也无法得知土壤是否适合植物的生长,这就容易导致一些错误的行为,例如不该浇水时浇水,不该施肥时施肥,从而不利于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大降低了种植过程中的愉悦感,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虽然现有技术中也公开了一些能够采集植物生长环境参数的花盆,但是都是检测花盆中某一处的参数,其结构不够合理,容易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例如申请号为201120398545.4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物联网智能花盆”,该花盆上设置有湿度、酸碱度等传感器,用于检测植物根茎附近的湿度和酸碱度(PH值),但是没有公开传感器如何设置,而考虑到植物的根茎生长时没有固定方向,且根茎的分支较多,如果传感器设置不合理,则对于植物生长环境参数的检测结果容易出现错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智能花盆,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智能花盆,包括盆体,所述盆体中设置有检测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土壤参数并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传感器;所述处理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盆体内壁上的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处理器、电池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所述盆体上与所述壳体对应的位置设置所述显示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为包括三个支撑柱的伞状支撑架,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为中空支撑柱,三个中空支撑柱通过一个三通件连接;所述中空支撑柱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传感器的通孔,所述中空支撑柱中设置有用于连接传感器的导线,所述导线连接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包括PH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装置上还包括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语音输出装置、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装置还设置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用于给所述电池充电以及用于下载所述处理器中的数据。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装置上还设置有照明灯及其开关。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地说,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在花盆中设置支撑架,并在支撑架上设置用于检测土壤参数的传感器,使得传感器能够均匀的分布设置在花盆土壤中,能够检测到植物根茎附件多个位置的参数数据,通过对各个位置数据的分析以及求取平均值,从而综合判断出土壤的各项参数是否符合植物的生长需求,并通过设置在花盆上的显示装置将检测结果显示给种植人员;2、本技术通过在显示装置上设置红外传感器和语音输出口,当检测到有人员靠近花盆时,处理器控制语音输出装置输出对应的语音,例如生长是否正常、酸碱度是否正常、是否缺水等问题,从而实现与种植人员的有效互动,增加种植人员的参与度,也能提供种植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花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花盆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花盆中支撑架上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中:1.盆体;2.显示装置;3.壳体;4.导线;5.支撑柱;6.三通件;7.语音输出装置;8.USB接口;9.光照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1.红外传感器;12.显示屏;13.导线;14.湿度传感器;15.PH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中花盆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包括花盆盆体1,盆体1中设置有处理单元和检测单元,处理单元包括设置在盆体1内壁上的壳体3,壳体3可以通过焊接、螺栓、胶粘等方式设置在盆体1上,也可以与盆体1一体成型。壳体1中设置有处理器、电池和显示装置2,显示装置2设置在盆体1上对应位置的空口处,且显示装置2上设置有显示屏。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包括由支撑柱5组成的支撑架,本实施例中支撑架有三个支撑柱,如图1所示,三个支撑柱的一端通过一个三通件6连接,在其他实施例方式中也可以不使用三通件,三个支撑柱通过胶粘等其他方式连接。处理单元和检测单元之间通过导线4连接。每个支撑柱上均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导线4沿着支撑柱设置并连接各个传感器,从而将各个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发送给处理单元。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架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给出的三个支撑柱构成的伞状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增加伞状结构支撑柱的数量,例如四个或者五个;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的支撑架,例如采用圆形、方形的支撑架。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支撑柱5的结构示意图,支撑柱5为中空结构,导线13从支撑柱5中通过,并连接湿度传感器14和PH传感器15,两个传感器设置在支撑柱5上的通孔中。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花盆的正视图,显示装置2设置在花盆的正面,显示装置2上设置有显示屏12,用于显示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还设置有USB接口8,用于给电池充电以及为处理器下载和上传数据。显示装置2上还设置有光照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10、红外传感器11和语音输出装置7(例如喇叭)。光照传感器9用于检测植物生长环境中的光强度,温度传感器10用于检测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数值,红外传感器11用于检测是否有人靠近,语音输出口8用于发出特定的语音内容。处理单元中的处理器连接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语音输出装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上的器件不限于本实施例给出的,例如还可以在显示装置上设置照明灯及其开关,以便于夜晚黑暗环境中的照明操作。本实施例中的花盆工作原理为:各个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数据发送给处理单元的处理器进行处理,处理器将处理结果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种植人员通过观察显示内容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同时,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人靠近,如果有,则处理器根据处理结果判断是否发出语音信息,例如,当检测到土壤中湿度较低或者酸度较大,并且有人靠近时,则处理器通过控制语音输出装置发出“缺水”或者“酸度太大”的语音信息,以提醒靠近人员。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各个器件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处理器采用STC895C1,分别连接电池、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传感器、显示器、语音输出装置、照明灯及其开关。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各个器件,例如处理器、传感器等均为现有技术,其型号类型没有特殊要求,本实施例中各器件的型号如表一所示,因此其详细的电路结构、运行原理等内容在此不再详细展开叙述。表一智能花盆选型表器件名型号器件名型号处理器STC895C1PH传感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花盆,包括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中设置有检测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土壤参数并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传感器;所述处理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盆体内壁上的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处理器、电池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所述盆体上与所述壳体对应的位置设置所述显示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花盆,包括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中设置有检测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土壤参数并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传感器;所述处理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盆体内壁上的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处理器、电池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所述盆体上与所述壳体对应的位置设置所述显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包括三个支撑柱的伞状支撑架,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为中空支撑柱,三个中空支撑柱通过一个三通件连接;所述中空支撑柱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岳鹏张哲岳清王涵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