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延波专利>正文

一种石墨烯发热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949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石墨烯发热片,包括石墨烯材料与油墨材料混合制成的石墨烯发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烯发热层的上表面紧密贴合有导热复合层,下表面紧密贴合有保温层,所述的导热复合层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导热薄膜和下导热薄膜,所述的上导热薄膜和下导热薄膜之间紧密夹合有具有容纳空腔的导热金属网,所述的导热金属网的容纳空腔内设有变相石蜡,所述的导热复合层、石墨烯发热层和保温层的外侧四周设有固封边条,提供一种对石墨烯发热片产生的热能利用更为合理和高效的一种石墨烯发热片。

A kind of graphene heating she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发热片
本技术涉及建材
,尤其是一种石墨烯发热片。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很多家庭都会选择舒适的生活,地暖便能衬托出来,订制发热瓷砖成为新一代人的选择,成为高品位生活的标志。发热的发热瓷砖就有应用到石墨烯发热片,通过其供暖,用以调节室内温度,其很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以较为低廉的方式获得热能,使屋内能够保持温暖舒适。但是现有的石墨烯发热片所产生的热能都是直接通过地板基材散发出去,这种方式对热能的利用效率还有很多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石墨烯发热片产生的热能利用更为合理和高效的一种石墨烯发热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墨烯发热片,包括石墨烯材料与油墨材料混合制成的石墨烯发热层,所述的石墨烯发热层的上表面紧密贴合有导热复合层,下表面紧密贴合有保温层,所述的导热复合层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导热薄膜和下导热薄膜,所述的上导热薄膜和下导热薄膜之间紧密夹合有具有容纳空腔的导热金属网,所述的导热金属网的容纳空腔内设有变相石蜡,所述的导热复合层、石墨烯发热层和保温层的外侧四周设有固封边条。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上导热薄膜为导热的金属薄片,其表面设有若干导热通孔。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下导热薄膜为表面光滑平整的导热金属薄片。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上导热薄膜为导热的铜质、铝质或合金材质的薄片。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下导热薄膜为导热的铜质、铝质或合金材质的薄片。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导热金属网为一体式的铜质、铝质或合金材质的几何网格框架结构,几何网格框架间隙构成容纳空腔。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导热金属网的厚度为0.5-1.0mm。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导热金属网为一体式的铜质、铝质或合金材质的几何网格框架结构,包括椭圆形框架、三角形框架或矩形框架,框架间隙构成容纳空腔。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保温层表面光滑平整的隔热挤塑板,隔热挤塑板侧面设有供电的电接口位。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封边条为防水隔热的PVC塑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导热复合层等存热和导热结构,将石墨烯发热片通过导热复合层设置变相石蜡,进一步提高石墨烯发热片的热能利用效果,而且石墨烯发热层通过夹合的导热金属网,同时形成局部隔热又能够导送热量的结构效果,对石墨烯发热片产生的热能利用更为合理和高效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截面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导热复合层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中:1.石墨烯发热层2.导热复合层3.上导热薄膜4.下导热薄膜5.导热金属网6.相变石蜡7.固封边条8.保温层9.电接口位10导热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石墨烯发热片,包括石墨烯材料与油墨材料混合制成的石墨烯发热层1,所述的石墨烯发热层1的上表面紧密贴合有石墨烯发热层1,下表面紧密贴合有保温层8,所述的石墨烯发热层1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导热薄膜3和下导热薄膜4,所述的上导热薄膜3和下导热薄膜4之间紧密夹合有具有容纳空腔的导热金属网5,所述的导热金属网5的容纳空腔内设有变相石蜡6,所述的石墨烯发热层1、石墨烯发热层1和保温层8的外侧四周设有固封边条7,上导热薄膜3上表层即与地板瓷砖基材紧密贴合固定。变相石蜡6包括了负20度到140度的系列高焓值相变蜡,例如正构烷烃石蜡是业界公认最为理想的相变材料,和市面上通常所见到的普通石蜡不同,相变石蜡6是经过提纯的石蜡混合物或单一组分物质,如果外界温度比他的温度高,变相石蜡6就会把外界的热量吸收到发热片内,变相石蜡6就会储存大量的热,当外界温度低于变相石蜡6的温度,变相石蜡6就会放出热量,巧妙的将石墨烯发热片通过石墨烯发热层1的导热复合层2设置变相石蜡6,进一步提高石墨烯发热片的热能利用效果,而且石墨烯发热层1通过夹合的导热金属网5,同时形成局部隔热又能够导送热量的结构效果。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方式形成的蜂窝状平面薄膜,是一种只有一个原子层厚度的准二维材料,所以又叫做单原子层石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用微机械剥离法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常见的粉体生产的方法为机械剥离法、氧化还原法、SiC外延生长法,薄膜生产方法为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由于其十分良好的强度、柔韧、导电、导热、光学特性,在物理学、材料学、电子信息、计算机、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石墨烯发热膜两端电极通电的情况下,电热膜中的碳分子在电阻中产生声子、离子和电子,由产生的碳分子团之间相互摩擦、碰撞(也称布朗运动)而产生热能,热能又通过控制波长在5—14微米的远红外线以平面方式均匀地辐射出来,有效电热能总转换率达99%以上,同时加上特殊的石墨烯材料的超导性,保证发热性能稳定,石墨烯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产生远红外线,不仅达到取暖的作用,更具有养生功能。上导热薄膜3为导热的金属薄片,根据性价比的考量,通常采用铜质、铝质或合金材质,其表面设有若干导热通孔10,能够有利于产生的热能交换和传导。下导热薄膜4为表面光滑平整的导热金属薄片,根据性价比的考量,通常采用铜质、铝质或合金材质因此更便于贴合,并且有利于整体保持平整,不翘曲,根据性价比的考量,通常采用铜质、铝质或合金材质。导热金属网5为一体式的铜质、铝质或合金材质的几何网格框架结构,几何网格框架间隙构成容纳空腔,所述的导热金属网5的厚度为0.5-1.0mm,既能够实现其效果,而且能够尽可能轻薄,减少成本。作为可选择的实施例,所述的导热金属网5为一体式的铜质、铝质或合金材质的几何网格框架结构,包括椭圆形框架、三角形框架或矩形框架,框架间隙构成变相石蜡6的容纳空腔。保温层8表面光滑平整的隔热挤塑板,隔热挤塑板侧面设有供电的电接口位9,该结构有利于整体保持平整,不翘曲,而且利于贴合后的稳定,固封边条7为防水隔热的PVC塑料,结构抗拉及绝缘性良好。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导热复合层2等存热和导热结构,将石墨烯发热片通过导热复合层设置变相石蜡,进一步提高石墨烯发热片的热能利用效果,对石墨烯发热片产生的热能利用更为合理和高效。上述仅仅是用于解释说明的优选的实施例,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换和改进等,均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发热片,包括石墨烯材料与油墨材料混合制成的石墨烯发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烯发热层的上表面紧密贴合有导热复合层,下表面紧密贴合有保温层,所述的导热复合层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导热薄膜和下导热薄膜,所述的上导热薄膜和下导热薄膜之间紧密夹合有具有容纳空腔的导热金属网,所述的导热金属网的容纳空腔内设有变相石蜡,所述的导热复合层、石墨烯发热层和保温层的外侧四周设有固封边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发热片,包括石墨烯材料与油墨材料混合制成的石墨烯发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烯发热层的上表面紧密贴合有导热复合层,下表面紧密贴合有保温层,所述的导热复合层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导热薄膜和下导热薄膜,所述的上导热薄膜和下导热薄膜之间紧密夹合有具有容纳空腔的导热金属网,所述的导热金属网的容纳空腔内设有变相石蜡,所述的导热复合层、石墨烯发热层和保温层的外侧四周设有固封边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导热薄膜为导热的金属薄片,其表面设有若干导热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导热薄膜为表面光滑平整的导热金属薄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导热薄膜为导热的铜质、铝质或合金材质的薄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发热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延波
申请(专利权)人:胡延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