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9911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6:31
一种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具备:并联臂谐振器,连接在将输入或输出高频信号的第1端子和第2端子连结的高频信号的传输路径与接地之间;第1纵耦合谐振器,具有在弹性波的传播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设置在传输路径上;和第2纵耦合谐振器,具有在弹性波的传播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与第1纵耦合谐振器级联连接,多个第1及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一端与接地连接,并联臂谐振器、第1及第2纵耦合谐振器形成在具有压电性的一个基板,连接并联臂谐振器的接地、连接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中的至少一个的接地、和连接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中的至少一个的接地在基板上被公共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本技术涉及具备纵耦合谐振器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技术介绍
以往,尤其是作为双工器的接收滤波器等,提出了为了确保通带外的衰减量而将多个纵耦合谐振器级联连接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40921号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这样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中,为了改善通带外的衰减量,一般不将与被级联连接的各纵耦合谐振器连接的接地进行公共连接而是进行分离。即,在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基板上,与一个纵耦合谐振器连接的接地和与其他纵耦合谐振器连接的接地相互不连接而独立地配置。然而,这样的结构由于难以削减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外部连接用的接地端子的个数,因此会妨碍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小型化。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通带外的衰减量的小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具备:并联臂谐振器,连接在将输入或输出高频信号的第1端子和第2端子进行连结的高频信号的传输路径与接地之间;第1纵耦合谐振器,具有在弹性波的传播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并设置在所述传输路径上;和第2纵耦合谐振器,具有在弹性波的传播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并与所述第1纵耦合谐振器级联连接,所述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一端以及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一端与接地连接,所述并联臂谐振器、所述第1纵耦合谐振器以及所述第2纵耦合谐振器形成在具有压电性的一个基板,连接所述并联臂谐振器的接地、连接所述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中的至少一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和连接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中的至少一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在所述基板上被公共连接。由此,通过基于被公共连接的接地的布线的电感成分和基于在基板外对该布线和接地电位进行连接的接合引线等的电感成分的合成电感成分,能够使弹性波滤波器的衰减极、尤其是比通带更靠低频侧的衰减极向低频侧移动并且改善衰减量。即,能够使在各元件(并联臂谐振器、第1纵耦合谐振器、第2纵耦合谐振器)与接地电位之间形成的电感成分(并联电感成分)有效地作用。因此,能够实现能够改善通带外的衰减量的小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此外,也可以是,连接所述并联臂谐振器的接地、连接所述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接地、和连接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接地在所述基板上被公共连接。由此,能够实现能够进一步改善通带外的衰减量的小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2纵耦合谐振器由在所述传输路径上相互并联连接的第3纵耦合谐振器以及第4纵耦合谐振器构成,所述第3纵耦合谐振器具有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中的一部分,所述第4纵耦合谐振器具有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中的其他至少一部分,连接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之中所述第3纵耦合谐振器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和连接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之中所述第4纵耦合谐振器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在所述基板上被公共连接。由此,即便是第2纵耦合谐振器由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纵耦合谐振器构成(即,被并联分割)的结构,也能够实现能够改善通带外的衰减量的小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此外,也可以是,所述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以及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具有激励声表面波的IDT(InterDigitalTransducer;叉指换能器)电极。由此,能够实现具有陡峭性高的通过特性的小型且低高度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此外,也可以是,还具备:串联臂谐振器,设置在所述传输路径上,不经由其他弹性波谐振器地与所述并联臂谐振器连接。由此,在纵耦合谐振器的特性上附加梯型电路的特性,因此能够改善通带外的衰减特性,例如可获得陡峭的衰减特性等。此外,本技术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多工器是具备在公共连接点被公共连接的多个滤波器装置的多工器,所述多个滤波器装置包括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公共连接点连接的上述记载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这样,具备能够改善通带外的衰减量的小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由此能够实现能够改善隔离度特性的小型的多工器。此外,本技术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多工器是具备在公共连接点被公共连接的多个滤波器装置的多工器,所述多个滤波器装置包括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公共连接点连接的上述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所述串联臂谐振器的一端不经由其他弹性波谐振器地与所述第1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并联臂谐振器连接。由此,一个串联臂谐振器的一端不经由其他弹性波谐振器地与公共连接点连接。即,在构成一个滤波器装置的多个弹性波谐振器之中将串联臂谐振器设置在最接近公共连接点的地方,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在公共连接点被连接的其他滤波器装置的通带中的隔离度。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能够改善通带外的衰减量的小型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滤波器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纵耦合谐振器的电极构造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图5是表示比较例涉及的接收滤波器的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比较例涉及的接收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图7A是将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的通过特性与比较例进行比较来表示的曲线图。图7B是将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的隔离度特性与比较例进行比较来表示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示出总括性或者具体性的例子。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是一个例子,其主旨并不在于限定本技术。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之中未记载于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而进行说明。此外,附图所示的构成要素的大小或者大小之比未必严谨。此外,在各图中,对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实施方式)[1.电路结构][1-1.整体结构]首先,在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进行说明之前,以双工器为例,对具备该弹性波滤波器装置的多工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1的结构图。该图所示的双工器1是具备通带相互不同的发送滤波器10以及接收滤波器20的多工器。双工器1例如对由3GPP(Thi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规定的Band(频带)的高频信号(在此为高频发送信号以及高频接收信号)进行分波和滤波来传输。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双工器1对应于Band28A,发送滤波器10将Band28A的发送频带(703-733MHz)设为通带,接收滤波器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并联臂谐振器,连接在将输入或输出高频信号的第1端子和第2端子进行连结的高频信号的传输路径与接地之间;/n第1纵耦合谐振器,具有在弹性波的传播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并设置在所述传输路径上;和/n第2纵耦合谐振器,具有在弹性波的传播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并与所述第1纵耦合谐振器级联连接,/n所述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一端以及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一端与接地连接,/n所述并联臂谐振器、所述第1纵耦合谐振器以及所述第2纵耦合谐振器形成在具有压电性的一个基板,/n连接所述并联臂谐振器的接地、连接所述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中的至少一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和连接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中的至少一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在所述基板上被公共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08 JP 2016-2183681.一种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并联臂谐振器,连接在将输入或输出高频信号的第1端子和第2端子进行连结的高频信号的传输路径与接地之间;
第1纵耦合谐振器,具有在弹性波的传播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并设置在所述传输路径上;和
第2纵耦合谐振器,具有在弹性波的传播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并与所述第1纵耦合谐振器级联连接,
所述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一端以及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一端与接地连接,
所述并联臂谐振器、所述第1纵耦合谐振器以及所述第2纵耦合谐振器形成在具有压电性的一个基板,
连接所述并联臂谐振器的接地、连接所述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中的至少一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和连接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中的至少一个弹性波谐振器的接地在所述基板上被公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接所述并联臂谐振器的接地、连接所述多个第1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接地、和连接所述多个第2弹性波谐振器的每一个的接地在所述基板上被公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纵耦合谐振器由在所述传输路径上相互并联连接的第3纵耦合谐振器以及第4纵耦合谐振器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口朋子中村普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