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消防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9704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消防报警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微处理器模块、报警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移动端;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多种环境监测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均与微处理器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多种声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均与微处理器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还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移动端进行数据通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数据采集模块中的多种传感器进行消防环境监测,并进行声光报警,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安全稳定、维护方便,使用便捷,操作简单等优点;并且还可以将消防险情信息传输至移动端以利于用户能够对火灾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避免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A fire alarm device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消防报警装置
本技术属于消防报警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消防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现代化科技产品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我们生活中也隐藏了越来越多的火灾隐患,如电子器件老化或使用不当造成、可燃气体泄露造成、工业生产造成等。为了避免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给我们造成的损失,我们应该加强消防管理,提前将火灾隐患消除。现有的消防产品一般都局限于传统方式的单一性,没有系统性和智能性,主要缺点有:(1)探测不够精准,对火灾发生的阶段性不能准确判断,提供错误报警信息;(2)只能在局限区域内提供报警信号,如个人居住空间内、生产车间内;(3)使用寿命短,经常维护和更换器件,使用成本较高;(4)不能联动报警,如只能提供有限范围内的声音或灯光报警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消防报警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消防报警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微处理器模块、报警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移动端;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多种环境监测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均与微处理器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多种声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均与微处理器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还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移动端进行数据通信。进一步地,所述微处理器模块具体采用STM32F103VB微处理器。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具体包括烟雾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火焰探测器。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中,气压传感器U2的引脚2和3均与供电电压、电容C4、C5、C6、电阻R3、R4、R5、R6的一端连接,气压传感器U2的引脚7及电容C4、C5、C6的另一端均接地,气压传感器U2的引脚5、6、1、4分别与电阻R3、R4、R5、R6的另一端连接并分别与微处理器的引脚40、41、42、43连接;烟雾传感器U3的引脚2与供电电压、电容C7、C8的一端连接,烟雾传感器U3的引脚5及电容C7、C8的另一端均接地,烟雾传感器U3的引脚4和6均分别与供电电压、电容C9、C10的一端连接,烟雾传感器U3的引脚1和3均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并与微处理器的引脚24连接,所述电容C9、C10及电阻R7的另一端均接地;温湿度传感器U4的引脚5与供电电压、电容C11、C12、电阻R8、R9的一端连接,温湿度传感器U4的引脚7、8、9、2及电容C11、C12的另一端均接地,温湿度传感器U4的引脚1分别与电阻R8的另一端及微处理器的引脚96连接,温湿度传感器U4的引脚4分别与电阻R9的另一端及微处理器的引脚95连接,温湿度传感器U4的引脚6与微处理器的引脚93连接,温湿度传感器U4的引脚3与微处理器的引脚92连接;气体传感器U5的引脚1、5均与供电电压、电容C13、C14、电阻R10、R11的一端连接,气体传感器U5的引脚7、2及电容C13、C14的另一端均接地,气体传感器U5的引脚3分别与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及NMOS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供电电压、电阻R13、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N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NMOS管Q1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17及微处理器的引脚48连接,气体传感器U5的引脚6分别与电阻R11、R13的另一端及NMOS管Q2的源极连接,所述NMOS管Q2的栅极与电阻R15连接,所述电阻15的另一端分别与供电电压、电阻R16及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NMOS管Q2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16的另一端及微处理器的引脚47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报警模块具体包括声音报警器、消防喇叭器、灯光报警器。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具体采用ADM2582E数据收发器。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中,数据收发器U6的引脚8与供电电压、引脚2、电容C15、C16、C17、C18的一端连接,数据收发器U6的引脚1、9、10、3与电容C15、C16、C17、C18的另一端均接地,数据收发器U6的引脚6、4、7、5分别与微处理器的引脚65、66、78、79连接,数据收发器U6的引脚12与引脚19、电容C19、C20、C21、C22的一端连接,数据收发器U6的引脚14、11、16、20与电容C19、C20、C21、C22的另一端均接地,数据收发器U6的引脚15、17均分别与电阻R18的一端及焊盘J连接,数据收发器U6的引脚13、18均分别与电阻R18的另一端及焊盘J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数据采集模块中的多种传感器进行消防环境监测,并进行声光报警,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安全稳定、维护方便,使用便捷,操作简单等优点;并且还可以将消防险情信息传输至移动端以利于用户能够对火灾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避免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消防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微处理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数据采集模块的气压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数据采集模块的烟雾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数据采集模块的温湿度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数据采集模块的气体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消防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消防报警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微处理器模块、报警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移动端;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多种环境监测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均与微处理器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多种声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均与微处理器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还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移动端进行数据通信。在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微处理器模块具体采用STM32F103VB微处理器U1,该处理器为增强型32位基于ARM核心的带闪存、USB、CAN的微控制器,具有7个定时器、2个ADC、9个通信接口、100个管脚;微处理器模块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中多种传感器采集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处理,针对性的生成相应执行信号,包括声音、灯光报警信号及向数据传输模块发送通讯指令信号。在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监测现场将要发生或已发生火灾的状态数据,具体包括烟雾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火焰探测器,上述烟雾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火焰探测器均分别与微处理器的相应管脚连接。在数据采集模块中,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消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微处理器模块、报警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移动端;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多种环境监测传感器,具体包括烟雾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火焰探测器,所述传感器均与微处理器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多种声光报警器,具体包括声音报警器、消防喇叭器、灯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均与微处理器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还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移动端进行数据通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消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微处理器模块、报警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移动端;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多种环境监测传感器,具体包括烟雾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火焰探测器,所述传感器均与微处理器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多种声光报警器,具体包括声音报警器、消防喇叭器、灯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均与微处理器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还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移动端进行数据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消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具体采用STM32F103VB微处理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消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中,气压传感器U2的引脚2和3均与供电电压、电容C4、C5、C6、电阻R3、R4、R5、R6的一端连接,气压传感器U2的引脚7及电容C4、C5、C6的另一端均接地,气压传感器U2的引脚5、6、1、4分别与电阻R3、R4、R5、R6的另一端连接并分别与微处理器的引脚40、41、42、43连接;
烟雾传感器U3的引脚2与供电电压、电容C7、C8的一端连接,烟雾传感器U3的引脚5及电容C7、C8的另一端均接地,烟雾传感器U3的引脚4和6均分别与供电电压、电容C9、C10的一端连接,烟雾传感器U3的引脚1和3均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并与微处理器的引脚24连接,所述电容C9、C10及电阻R7的另一端均接地;
温湿度传感器U4的引脚5与供电电压、电容C11、C12、电阻R8、R9的一端连接,温湿度传感器U4的引脚7、8、9、2及电容C11、C12的另一端均接地,温湿度传感器U4的引脚1分别与电阻R8的另一端及微处理器的引脚96连接,温湿度传感器U4的引脚4分别与电阻R9的另一端及微处理器的引脚95连接,温湿度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兵白先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荷福人工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