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测试工装设备的自动拉合闸电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9665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测试工装设备的自动拉合闸电路系统,包括信号发送模块,用于检测操作者就坐信息并发送所述就坐信息;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与所述信号发送模块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就坐信息并根据所述就坐信息控制后端电路;开关电路模块,位于所述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后端并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的命令导通或关断以控制负载电路的通断;负载电路,包括与所述开关电路模块电连接的测试工装器件;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信号发送模块、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开关电路模块提供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自动关断电源,安全性能高,且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测试工装设备的自动拉合闸电路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能表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测试工装设备的自动拉合闸电路系统。
技术介绍
电能表在进入市场前,都会经过测试阶段,而在测试时常会用到电烙铁、热风枪等带电器件,这就很容易出现电气安全事故。比如焊接完后烙铁、热风枪等忘记关,容易引发火灾,造成财产损失;待下次测试时直接带电操作,一旦疏忽大意便会造成人员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上电和断电的应用于测试工装设备的自动拉合闸电路系统,提高了测试工装设备的安全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测试工装设备的自动拉合闸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送模块,用于检测操作者就坐信息并发送所述就坐信息;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与所述信号发送模块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就坐信息并根据所述就坐信息控制后端电路;开关电路模块,位于所述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后端并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的命令导通或关断以控制负载电路的通断;负载电路,包括与所述开关电路模块电连接的测试工装器件;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信号发送模块、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开关电路模块提供电源。优选的,所述开关电路模块为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接触器、依次与第一接触器串联的常开继电器电路和常闭继电器电路,以及并联在所述常开继电器两端的第二接触器。优选的,所述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接收脉冲信号的信号接收部以及与所述信号接收部相连并根据信号接收部传递的信息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部。优选的,所述信号接收部包括第一脉冲信号接收端D0和第二脉冲信号接收端D1,所述第一脉冲信号接收端D0通过第一RC滤波电路与第一NPN三极管V6的基极相连,第二脉冲信号接收端D1通过第二RC滤波电路与第二NPN三极管V8的基极相连,第一NPN三极管V6的集电极通过第一上拉电阻R11与电源模块相连而发射极与第二NPN三极管V8的集电极相连,第二NPN三极管V8的发射极接地。优选的,所述控制部包括第一PNP三极管V4和控制芯片,所述第一PNP三极管V4的基极与第一NPN三极管V6的集电极相连而发射极与电源模块相连,所述控制芯片的复位端与第一PNP三极管V4的集电极相连,控制芯片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常闭继电器电路,第二控制端连接电源模块而复位端与所述常开继电器电路相连。优选的,所述常开继电器电路包括与所述控制芯片的复位端正向连接的第一二极管VD6、第二PNP三极管V5、第三NPN三极管V11、第四NPN三极管V9、第一电容C6、第一电阻R3、第二电阻R2、第五NPN三极管V2以及常开继电器K1;所述第一二极管VD6的负极连接第二PNP三极管V5的集电极和第三NPN三极管V11的基极,第二PNP三极管V5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模块,第三NPN三极管V11的集电极与第二PNP三极管V5的基极和第四NPN三极管V9的基极相连,第三NPN三极管V11的发射极接地,第四NPN三极管V9的集电极通过第二上拉电阻R29与电源模块相连且通过串联的第一电容C6、第一电阻R3、第二电阻R2与第五NPN三极管V2的基极相连,第五NPN三极管V2的发射极接地而集电极连接常开继电器K1的线圈部分。优选的,所述常闭继电器电路包括第二电容C11、第三电阻R1、第四电阻R28、第六NPN三极管V1和常闭继电器K2,所述第六NPN三极管V1的基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三电阻R1、第二电容C11与所述第一控制端相连而其集电极与常闭继电器K2的线圈部分相连且发射极接地,第四电阻R2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六NPN三极管V1的基极和发射极。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由第三PNP三极管V15、第七NPN三极管V7、第三上拉电阻R9、第四上拉电阻R24、P沟道增强型MOS管以及电源开关K3构成的自锁型电源闭合电路;所述第三PNP三极管V15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R27、第六电阻R15与P沟道增强型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七NPN三极管V7的集电极连接在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之间而基极通过串联的电源开关K3与第三PNP三极管V15的发射极相连且其发射极接地,第三PNP三极管V15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R27和第三上拉电阻R9与电池相连而集电极直接连接电池,P沟道增强型MOS管的栅极通过第四上拉电阻R24与电池相连而漏极通过正向连接的第二二极管VD7与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3和开关电路模块4相连。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由第八NPN三极管V10、第七NPN三极管V7、第三PNP三极管V15和P沟道增强型MOS管构成的电源释放电路;所述第八NPN三极管V10通过第七电阻R25与所述第二控制端相连、发射极接地而集电极与第七NPN三极管V7的基极相连。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由自带内部稳压源的集成芯片(TL431)、第四PNP三极管V12、第九NPN三极管V14、第十NPN三极管V13构成的电池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第四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池相连而基极通过第八电阻R49与集成芯片(TL431)的负极相连且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R53接地,集成芯片(TL431)的正极接地而同相输入端连接在串联的第十电阻R51和第十一电阻R54之间,第十一电阻R54的另一端接地而第十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二电阻R47与电池相连;所述第九NPN三极管V14的基极与第四PNP三极管V12的集电极相连而其集电极连接电池,第十NPN三极管V13的基极与第九NPN三极管V14的集电极相连而集电极连接在电源开关K3和第七NPN三极管V7的基极之间,第九NPN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十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优选的,所述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与信号发送模块之间通过无线方式交互信息。优选的,所述测试工装设备包括座椅,所述信号发送模块位于座椅上,所述信号发送模块包括检测操作者是否就坐信息的压力传感器。优选的,所述电路系统在常闭继电器电路后端还设置有紧急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与信号发送模块间的信息交互,在检测到操作者就坐信息时,信号接收机控制模块控制位于其后端的继电器接通,使测试工装器件得电,正常工作,而在一定时间未检测到操作者就坐信息时,又通过控制继电器断开,使测试工装器件失电,如此能在不使用设备时自动关闭设备电源,避免出现意外,提高了测试工装设备的安全性;该电路系统使用自带稳压源的比较器,提高了电路的比较精度和反应灵敏度,并巧妙利用电容隔直通交的原理,使得常开继电器仅动作一次,降低了系统功耗,而该系统未采用单片机控制,能有效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测试工装设备的自动拉合闸电路系统的系统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源模块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的常开继电器电路的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的常闭继电器电路的原理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测试工装设备的自动拉合闸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信号发送模块(1),用于检测操作者就坐信息并发送所述就坐信息;/n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2),与所述信号发送模块(1)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就坐信息并根据所述就坐信息控制后端电路;/n开关电路模块(3),位于所述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2)后端并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2)的命令导通或关断以控制负载电路(4)的通断;/n负载电路(4),包括与所述开关电路模块(3)电连接的测试工装器件;/n电源模块(5),用于为所述信号发送模块(1)、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2)、开关电路模块(3)提供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测试工装设备的自动拉合闸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发送模块(1),用于检测操作者就坐信息并发送所述就坐信息;
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2),与所述信号发送模块(1)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就坐信息并根据所述就坐信息控制后端电路;
开关电路模块(3),位于所述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2)后端并根据所述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2)的命令导通或关断以控制负载电路(4)的通断;
负载电路(4),包括与所述开关电路模块(3)电连接的测试工装器件;
电源模块(5),用于为所述信号发送模块(1)、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2)、开关电路模块(3)提供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拉合闸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电路模块(3)为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接触器(KM1)、依次与第一接触器(KM1)串联的常开继电器电路(31)和常闭继电器电路(32),以及并联在所述常开继电器(K1)两端的第二接触器(KM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拉合闸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接收及控制模块(2)包括用于接收脉冲信号的信号接收部(21)以及与所述信号接收部(21)相连并根据信号接收部(21)传递的信息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部(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动拉合闸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接收部(21)包括第一脉冲信号接收端(D0)和第二脉冲信号接收端(D1),所述第一脉冲信号接收端(D0)通过第一RC滤波电路与第一NPN三极管(V6)的基极相连,第二脉冲信号接收端(D1)通过第二RC滤波电路与第二NPN三极管(V8)的基极相连,第一NPN三极管(V6)的集电极通过第一上拉电阻(R11)与电源模块(5)相连而发射极与第二NPN三极管(V8)的集电极相连,第二NPN三极管(V8)的发射极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自动拉合闸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包括第一PNP三极管(V4)和控制芯片CD4060B,所述第一PNP三极管(V4)的基极与第一NPN三极管(V6)的集电极相连而发射极与电源模块(5)相连,所述控制芯片CD4060B的复位端(RESET)与第一PNP三极管(V4)的集电极相连,控制芯片CD4060B的第一控制端Q13连接所述常闭继电器电路(32),第二控制端Q14连接电源模块(5)而复位端(RESET)与所述常开继电器电路(3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自动拉合闸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常开继电器电路(31)包括与所述控制芯片CD4060B的复位端(RESET)正向连接的第一二极管(VD6)、第二PNP三极管(V5)、第三NPN三极管(V11)、第四NPN三极管(V9)、第一电容(C6)、第一电阻(R3)、第二电阻(R2)、第五NPN三极管(V2)以及常开继电器(K1);
所述第一二极管(VD6)的负极连接第二PNP三极管(V5)的集电极和第三NPN三极管(V11)的基极,第二PNP三极管(V5)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模块(5),第三NPN三极管(V11)的集电极与第二PNP三极管(V5)的基极和第四NPN三极管(V9)的基极相连,第三NPN三极管(V11)的发射极接地,第四NPN三极管(V9)的集电极通过第二上拉电阻(R29)与电源模块(5)相连且通过串联的第一电容(C6)、第一电阻(R3)、第二电阻(R2)与第五NPN三极管(V2)的基极相连,第五NPN三极管(V2)的发射极接地而集电极连接常开继电器(K1)的线圈部分。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军伟叶孟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