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转向系统转向不足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957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不易直观对汽车的转向系统进行检测的难题,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系统转向不足的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夹盘、第一螺杆、第一转筒、第一转轴、第一连接环、连接杆、支撑板、托板、压力计、万向轮、拉带、传送带、第二连接环、套环、第二转轴、定位杆、第二螺杆、第二夹盘、第二支撑杆、第二安装板、路基、底盘、拉力计、导向框、滑板、滑块、旋转块、液压缸、第三转轴、螺旋弹簧、基坑、第一安装板和第二转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合理利用压力计的设置,观察在汽车转向的时候与地面抓地力的变化,可以直观得知汽车转向系统是否有故障,并且是在原地行驶的情况下进行检测,更加安全,且设计合理,符合汽车领域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转向系统转向不足的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系统转向不足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动力转向系统是利用发动机的动力来帮助司机进行转向操纵的装置。它把发动机的能量转换成液压能、电能或气压能、再把液压能、电能或气压能、转换成机械能作用在转向轮上帮助司机进行转向,故应称之为动力助力转向系统。它最初主要是为了减小司机施加到方向盘上的转向力而应用到汽车上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汽车上应用动力转向系统。当时主要是在重型汽车上安装,采用的动力源包括气压和液压。到目前为止气压动力转向已被淘汰,最广泛的应用的是液压动力转向。另外还有刚开始推广应用的电动动力转向。转向不足与转向过度是衡量车辆操控平衡的重要标准,转向不足表现为车辆需要更多的转向轮角度来保持所需行进线路,转向不足是前轮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的偏滑角建立速度大于后轮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的偏滑角建立速度造成的。通常,车辆进入衡定状态需要一定的速度,转向不足可以使车辆在较低的速度就能够进入衡定状态。一旦车辆进入衡定状态,车体扭转角度将无法随着转向轮角度增加而继续增加。表现为方向盘变轻,即使增加转向角度,车体仍旧按照原先的线路行进而车体扭转角度不会变化。可引起车辆转向不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轮胎附着力/路况。轮胎附着力越小,越容易发生此类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雨天、雪地环境下事故高发的原因之一。2、入弯角度与入弯速度。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向心力的大小,入弯速度及发动机也决定了驱动力的大小。入弯速度越大,入弯角度越小,向心力也就越大,驱动力也相应变大,就更容易发生轮胎侧滑。这也是为什么入弯的时候最好降低车速,并且转弯半径越大越好的原因之一。3、车辆驱动形式。一般来说前驱车辆较容易出现转向不足,后驱车辆较容易出现转向过度。主要是驱动力改变的时候会受到影响,就好比雨雪天气轮胎附着力降低一样,如果你猛轰油门,就会比较容易发生此类问题,属于人为制造的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度,其本身的转向特性一般都是呈中性的。另外四轮驱动的车辆因为四个轮分担整体的驱动力,所以单个车轮的驱动力较之前驱或后驱车轮要小,自然过弯能力就越强。4、悬挂的几何角度。出厂的时候这些数据厂家就已经设定了,正常使用当中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除非底盘发生过重大事故,才需考虑这方面。前驱车容易出现转向不足,转不过弯。如果一定要硬转方向盘,那就后轮会失去抓地力而导致翻车,因此,对汽车行驶前的转向系统检测尤为重要,平时转弯的时候,前轮对地面的抓地力与出现转向不足的时候的抓地力明显不同,随着对抓地力的判断也可以判断出是否会出现转向不足,如果没有在汽车行驶之前进行汽车驱动系统的检测,在行驶过程中如果发生汽车转向不足或者转向过度将会非常危险,尤其过比较狭窄的弯道和比较危险的地形,会发生事故,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汽车转向系统转向不足的检测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转向系统转向不足的检测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转向系统转向不足的检测装置,包括路基,所述路基中部开设有基坑,所述基坑地面安装有底盘,所述基坑与路基交界处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表面对称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顶端安装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内端安装有第一夹盘,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表面对称安装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顶端安装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内端安装有第二夹盘,所述底盘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导向框,所述导向框表面套设有滑板,所述滑板左端与导向框左端之间固定安装有螺旋弹簧,所述滑板上表面右侧对称焊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与第二安装板之间固定安装有拉力计,所述定位杆顶端焊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内部套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转筒,所述第二转筒前后两侧对称套设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左侧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左端焊接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内部套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转筒,所述滑板上表面左侧对称安装有液压缸,所述连接杆表面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下侧固定安装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与液压缸之间安装有第三转轴,所述连接杆之间固定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侧安装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表面均匀安装有压力计,所述压力计上侧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之间套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表面均匀连接有拉带。作为优选,所述压力计为指针式压力计,拉力计为指针式拉力计。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一支撑杆螺纹配合,第一螺杆与第一夹盘之间安装有轴承,第二螺杆与第二支撑杆螺纹配合,第二螺杆与第二夹盘之间安装有轴承。作为优选,所述滑板与导向框滑动配合。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与滑块滑动配合的槽。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块为U型结构。作为优选,所述液压缸为电动液压缸。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一安装板之间转动配合,第二支撑杆与第二安装板之间转动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合理利用第一夹盘和第二夹盘的设置,便于分别对汽车的前轮和后轮进行夹紧,进而可以在汽车不在公路上行驶的情况下对转向系统进行检测,更加安全,便于对汽车的前驱和后驱进行分别检测;2、本技术通过万向轮的设置便于对车轮进行导向,同时通过下方的压力计可以判断汽车在行驶和转弯时的抓地力,也就是得知与地面的摩擦力,判断汽车的转向系统是否损坏,更加直观对汽车的转向系统进行检测;3、本技术通过液压缸的设置,进而可以将连接杆进行倾斜,便于模拟上坡和下坡时的状态,进而可以得知在上坡和下坡的情况下对汽车的转向系统进行检测;4、通过拉力计的设置,在汽车进行直线行驶的时候,便于得知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对汽车的性能进行进一步检测;5、通过设置传送带,不使用该装置对汽车检测的时候,就将传送带没有连接拉带的一面转动到万向轮上方,对万向轮进行保护;6、通过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调整,进而便于使第一夹盘和第二夹盘对汽车的前轮或者后轮进行夹紧,便于让汽车在原地行驶,通过在原地行驶的情况下对汽车的转向系统进行检测更加安全;7、本技术合理利用压力计的设置,观察在汽车转向的时候与地面抓地力的变化,可以直观得知汽车转向系统是否有故障,并且是在原地行驶的情况下进行检测,更加安全,且设计合理,符合汽车领域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旋转块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传送带与拉带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滑板与液压缸和定位杆配合的俯视图。标号说明:1、第一支撑杆,2、第一夹盘,3、第一螺杆,4、第一转筒,5、第一转轴,6、第一连接环,7、连接杆,8、支撑板,9、托板,10、压力计,11、万向轮,12、拉带,13、传送带,14、第二连接环,15、套环,16、第二转轴,17、定位杆,18、第二螺杆,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转向系统转向不足的检测装置,包括路基(22),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22)中部开设有基坑(32),所述基坑(32)地面安装有底盘(23),所述基坑(32)与路基(22)交界处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33)和第二安装板(21),所述第一安装板(33)上表面对称安装有第一支撑杆(1),所述第一支撑杆(1)顶端安装有第一螺杆(3),所述第一螺杆(3)内端安装有第一夹盘(2),所述第二安装板(21)上表面对称安装有第二支撑杆(20),所述第二支撑杆(20)顶端安装有第二螺杆(18),所述第二螺杆(18)内端安装有第二夹盘(19);/n所述底盘(23)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导向框(25),所述导向框(25)表面套设有滑板(26),所述滑板(26)左端与导向框(25)左端之间固定安装有螺旋弹簧(31),所述滑板(26)上表面右侧对称焊接有定位杆(17),所述定位杆(17)与第二安装板(21)之间固定安装有拉力计(24),所述定位杆(17)顶端焊接有套环(15),所述套环(15)内部套设有第二转轴(16),所述第二转轴(16)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转筒(34),所述第二转筒(34)前后两侧对称套设有第二连接环(14),所述第二连接环(14)左侧焊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左端焊接有第一连接环(6),所述第一连接环(6)内部套设有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转筒(4),所述滑板(26)上表面左侧对称安装有液压缸(29),所述连接杆(7)表面套设有滑块(27),所述滑块(27)下侧固定安装有旋转块(28),所述旋转块(28)与液压缸(29)之间安装有第三转轴(30),所述连接杆(7)之间固定焊接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上侧安装有托板(9),所述托板(9)上表面均匀安装有压力计(10),所述压力计(10)上侧安装有万向轮(11),所述第一转筒(4)和第二转筒(34)之间套设有传送带(13),所述传送带(13)上表面均匀连接有拉带(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转向系统转向不足的检测装置,包括路基(22),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22)中部开设有基坑(32),所述基坑(32)地面安装有底盘(23),所述基坑(32)与路基(22)交界处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33)和第二安装板(21),所述第一安装板(33)上表面对称安装有第一支撑杆(1),所述第一支撑杆(1)顶端安装有第一螺杆(3),所述第一螺杆(3)内端安装有第一夹盘(2),所述第二安装板(21)上表面对称安装有第二支撑杆(20),所述第二支撑杆(20)顶端安装有第二螺杆(18),所述第二螺杆(18)内端安装有第二夹盘(19);
所述底盘(23)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导向框(25),所述导向框(25)表面套设有滑板(26),所述滑板(26)左端与导向框(25)左端之间固定安装有螺旋弹簧(31),所述滑板(26)上表面右侧对称焊接有定位杆(17),所述定位杆(17)与第二安装板(21)之间固定安装有拉力计(24),所述定位杆(17)顶端焊接有套环(15),所述套环(15)内部套设有第二转轴(16),所述第二转轴(16)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转筒(34),所述第二转筒(34)前后两侧对称套设有第二连接环(14),所述第二连接环(14)左侧焊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左端焊接有第一连接环(6),所述第一连接环(6)内部套设有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转筒(4),所述滑板(26)上表面左侧对称安装有液压缸(29),所述连接杆(7)表面套设有滑块(27),所述滑块(27)下侧固定安装有旋转块(28),所述旋转块(28)与液压缸(29)之间安装有第三转轴(30),所述连接杆(7)之间固定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刚陈标程泊静陈刚秦咏梅张健丽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