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添养专利>正文

一种车辆路压气体压缩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9535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路压气体压缩收集系统,包括路基及可上下移动的感应路面,路基及感应路面之间还设有:位于路基内的压缩气缸,用来储存气体;与压缩气缸连接的进气管,进气管上设有单向进气阀;与压缩气缸连接的排气管,排气管上还设有单向排气阀;以及设在压缩气缸内的活塞,活塞顶部与感应路面连接,活塞下设有复位装置;车辆压在感应路面上时感应路面下降推动活塞,活塞挤压压缩气缸内的气体,单向排气阀打开使气体流出压缩气缸;车辆离开感应路面时压力消失,复位装置向上支承活塞,活塞上升,单向进气阀打开,气体进入压缩气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运行以车辆行驶产生的压力作为能量进行气体的运输,无污染成本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气体压縮收集系统,特别是利用车辆在路面行 驶产生的压力而实现压縮气体传输、收集的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车辆越来越多,公路桥梁也越来越多,车辆在经 过路桥时对路面产生压力,这些压力所产生的动量巨大而且无污染性,如果 能有效开发、收集并利用这些能量,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车辆在路面行驶经过时产生的压力, 把压力转化为动能,环保,简单的气体压縮收集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车辆路压气体压縮收集系统,包括路基及可上下移动的感应路面, 路基及感应路面之间还设有压缩气缸,位于路基内,可用来储存气体;进气管,与压縮气缸连接,进气管上还设有单向进气阀可控制气体进入 压缩气缸;排气管,与压縮气缸连接,排气管上还设有单向排气阀可控制气体流出 压縮气缸并输出到目的位置;以及设在压缩气缸内的活塞,活塞的活塞杆顶部与感应路面连接,活塞 下设有复位装置;当车辆压在感应路面上时产生压力令感应路面下降,推动活塞,活塞挤压压縮气缸内的气体,压縮气缸内的气压大于排气管的气压,单向排气阀打 开,气体流出压縮气缸,当车辆离开感应路面时压力消失,复位装置向上支 承活塞,活塞上升,压缩气缸内的气压比进气管的气压低,单向进气阀打开, 气体从进气管进入压縮气缸。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整个系统的运行以车辆行驶产生的路面压力作 为能量进行气体的运输,无污染成本低,由于进气阀和排气阀为单向阀门, 可有效地控制气体在压缩气缸中的进出,系统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上述所述的复位装置为安装在活塞底部的弹簧。车辆进入感应路面时, 弹簧受压,车辆离开感应路面时,弹簧复位,向上承托活塞,使感应路面及 活塞复位。上述所述的复位装置为设在压缩气缸下的复位气缸,复位气缸设有一复 位活塞,所述的复位活塞的活塞杆顶部与活塞连接,所述的复位气缸与一复 位储气罐连通。复位储气罐预先用电动压縮机充满一定压力的气体,气体的 压力刚好承受感应路面、活塞及复位活塞的自身重量而位于高位,车辆进入 感应路面时,复位活塞下降,压縮复位气缸内的气体,复位气缸内的气体流 入复位储气罐,当车辆离开感应路面时,气体从复位储气罐内进入复位气缸, 气压又向上承托复位活塞,推动感应路面及活塞的复位,使气体更快流入压缩 气缸内。上述所述的车辆路压气体压縮收集系统还包括一辅助气缸,辅助气缸设 有活塞,活塞的活塞杆顶部与感应路面连接,所述的辅助气缸与复位储气罐 连通。辅助气缸可设在压缩气缸的旁边,辅助气缸与复位储气罐连通,车辆 进入感应路面时,辅助气缸内的气体流入复位储气罐,当车辆离开感应路面 时,气体从复位储气罐内进入辅助气缸,辅助气缸的活塞向上支承感应路面,加快感应路面的复位,使气体更快流入压縮气缸内。上述所述的压縮气缸进气管的进气口与大气相连。本技术可将外界 的空气作为原材料,将压力转化为气流动能,再将其加以使用,无污染环保。上述所述的压縮气缸排气管与一集气罐连通。所述的复位储气罐与集气 罐之间设有单向可调压阀门。可将气体收集到集气罐中,集气罐可与复位储 气罐相连,作为复位储气罐因漏气等现象的气压补偿以及方便对复位储气罐 的气压调整,适应不同感应路面自生压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图片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应用在限速带上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应用在斜坡路面下的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应用在斜坡路面下的另一种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路基11及可上下移动的感应路面12,路 基11及感应路面12之间还设有压缩气缸l,位于路基ll内,可用来储存气体;进气管2,与压缩气缸 1连接,进气管2上还设有单向进气阀3可控制气体进入压縮气缸1;排气管 4,与压縮气缸1连接,排气管4上还设有单向排气阀5可控制气体流出压縮 气缸l并输出到目的位置;以及设在压缩气缸l内的活塞6,活塞6的活塞 杆7顶部与感应路面12连接,活塞6下设有复位装置。 当车辆压在感应路面12上时产生压力令感应路面12下降,推动活塞6, 活塞6挤压压缩气缸1内的气体,压縮气缸1内的气压大于排气管4的气压 时,单向排气阀5打开,气体流出压縮气缸l,当车辆离开感应路面12时压 力消失,活塞6上升,复位装置向上支承活塞6,此时,压縮气缸l内的气 压比进气管2的气压低,单向进气阀3打开,气体进入压縮气缸l。上述所述的复位装置为安装在活塞6底部的弹簧。车辆进入感应路面12 时,弹簧受压,车辆离开感应路面12时,弹簧复位,向上承托活塞6,加快 感应路面12及活塞6的复位。上述所述的复位装置也可为设在压縮气缸下的复位气缸8,复位气缸8 设有一复位活塞9,所述的复位活塞9的活塞杆顶部与活塞6连接,所述的 复位气缸8与一复位储气罐13连通。上述所述的活塞6和复位活塞9可为一 整体。复位储气罐13预先用电动压縮机充满一定压力的气体,气体的压力刚 好承受感应路面12、活塞6及复位活塞9的自身重量而位于高位,车辆进入 感应路面12时,路面压力使复位活塞9下降,压缩复位气缸8内的气体,复 位气缸8内的气体流入复位储气罐13,当车辆离开感应路面12时,感应路 面12带动复位活塞9上升,气体从复位储气罐13迅速进入复位气缸8,气 压又向上承托复位活塞9,推动感应路面12及活塞8的复位,使气体更快流 入压縮气缸l内。同时,由于压缩气缸1和复位气缸8在路基11内,感应路面12所受压 力通过压縮气缸1和复位气缸8传导到路基11上,避免压縮气缸1和复位气 缸8因承受压力过大而损坏。复位气缸8与复位储气罐13连通,车辆进入感应路面12时,复位活塞 9可随活塞6作上下运动,压縮复位气缸8内的气体,复位气缸8内的气体流入复位储气罐13,当车辆离开感应路面12时,气体从复位储气罐13内进 入复位气缸8,推动感应路面12及活塞6的复位,使气体更快流入压縮气缸 1内。上述所述的压縮气缸1的进气管2的进气口与大气相连。本技术可 直接以空气作为原材料,将压力转化为气流动能,再将其加以使用,无污染环保。本技术可运用在公路路口、收费站的限速带14上。使用时可将活塞 杆7的顶部安装在限速带14底部,车辆驶过限速带14时,就能产生能量运 行整个气体压縮收集系统。如图2所示,由于限速带14较细长,为了更有效 地利用车辆产生的压力,可在限速带14下并排安装若干个气体压缩收集系 统。实施例2:如将本技术应用在上下斜坡路面或路桥交界处上时,由于感应路面 12面积较大,车辆离开时的受力情况较复杂,单独一个复位气缸8难以令感 应路面12及活塞6迅速复位。如图3所示,此时,所述的气体压缩收集系统还包括一辅助气缸17,辅 助气缸17可设在压縮气缸1的旁边,辅助气缸17设有活塞18,活塞18的 活塞杆顶部与感应路面12连接,并随感应路面12作上下运动,所述的辅助 气缸17与复位储气罐13连通。车辆进入感应路面12时,辅助气缸17内的 气体流入复位储气罐13,当车辆离开压縮气缸1及辅助气缸17顶部的感应 路面12时,气体从复位储气罐13内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路压气体压缩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11)及可上下移动的感应路面(12),路基(11)及感应路面之间还设有 压缩气缸(1),位于路基(11)内,可用来储存气体; 进气管(2),与压缩气缸(1)连接,进气管(2)上还设有单向进气阀(3)可控制气体进入压缩气缸(1); 排气管(4),与压缩气缸(1)连接,排气管(4)上还设有单向排气阀(5)可控制气体流出压缩气缸(1)并输到目的位置; 以及设在压缩气缸(1)内的活塞(6),活塞(6)的活塞杆(7)顶部与感应路面(12)连接,活塞(6)下设有复位装置; 当车辆压在感应路面(12)上时产生压力令感应路面(12)下降,推动活塞(6),活塞(6)挤压压缩气缸(1)内的气体,压缩气缸(1)内的气压大于排气管(2)的气压,单向排气阀(5)打开,气体流出压缩气缸(1),当车辆离开感应路面(12)时压力消失,复位装置向上支承活塞(6),活塞(6)上升,压缩气缸(1)内的气压比进气管(2)的气压低,单向进气阀(3)打开,气体从进气管(2)进入压缩气缸(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添养
申请(专利权)人:陈添养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