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917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输送装置,包括:连通多个楼层的竖井通道,所述竖井通道在每个楼层均设有用于投放垃圾的投放口;设于每个投放口的升降组件,包括卷扬机、第一绳线和第二绳线,所述卷扬机用于控制第一绳线和第二绳线中的部分或全部进行收放;以及设于每个升降组件的垃圾框体,用于收容垃圾,所述框体底部开设有用于丢弃垃圾至竖井通道底部的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用于遮挡通孔的活动部;其中,所述第一绳线连接活动部并可控制活动部移出通孔,所述第二绳线连接框体并控制框体的升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垃圾输送装置,无需人工参与,自动化程度高。

Waste convey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垃圾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垃圾处理需要根据垃圾的类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了避免未分类的垃圾直接流入固废处理中心,一般需要在垃圾生产时进行分类。专利号CN201520335318.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干湿垃圾分类集运系统,将干垃圾与湿垃圾分类后进行处理,其中干垃圾通过干垃圾运输系统进行运输,干垃圾运输系统包括设置在各楼层设置的垃圾投递口以及升降设备进行运输,住户无需携带垃圾下楼。但垃圾送入楼下后需要有保洁工人进行回收,工作调节恶劣,且人工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输送装置,无需人工参与,自动化程度高。本技术公开的垃圾输送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输送装置,包括:连通多个楼层的竖井通道,所述竖井通道在每个楼层均设有用于投放垃圾的投放口;设于每个投放口的升降组件,包括卷扬机、第一绳线和第二绳线,所述卷扬机用于控制第一绳线和第二绳线中的部分或全部进行收放;以及设于每个升降组件的垃圾框体,用于收容垃圾,所述框体底部开设有用于丢弃垃圾至竖井通道底部的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用于遮挡通孔的活动部;其中,所述第一绳线连接活动部并可控制活动部移出通孔,所述第二绳线连接框体并控制框体的升降。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竖井通道距离底面一预设位置设有挡块,所述挡块用于限制框体的下降。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投放口处还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具有一顶部朝向远离竖井通道内壁方向偏转的倾斜面,所述框体可拆卸的设置在该倾斜面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框体磁性吸附在在倾斜面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绳线连接活动部的位置靠近框体一侧,并且第一绳线连接活动部的位置远离倾斜面;所述第二绳线固定于框体相对的另一侧,并且第二绳线靠近倾斜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绳线上穿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上设有吊耳,所述吊耳上穿设有用于平衡框体的平衡绳。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活动部磁性吸附在框体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活动部上设有转轴,并通过转轴与框体可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框体包括框部以及设置在框部之间的柔性面网。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框体上设有若干滚轮。本技术公开的垃圾输送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垃圾由投放口送入框体,卷扬机转动并松开第一绳线与第二绳线,框体沿竖井通道下降,下降至预设位置后,卷扬机控制第二绳线停止移动,第一绳线继续向下使得活动部移出通孔,通孔被打开,垃圾自通孔下落至竖井通道底部;卷扬机反向旋转,第一绳线向上使得活动部遮挡通孔,卷扬机控制第二绳线向上与第一绳线同速上移,上移至对应位置的投放口,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自动化程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垃圾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垃圾输送装置的第一绳线与框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垃圾输送装置的框体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一种垃圾输送装置,包括竖井通道10、设于竖井通道10内的升降组件20以及用于垃圾容置垃圾的框体30。竖井通道10连通多个楼层,竖井通道10在每个楼层均设有用于投放垃圾的投放口11。升降组件20设于每个投放口11位置,升降组件20包括卷扬机21、第一绳线22和第二绳线23,卷扬机21用于控制第一绳线22和第二绳线23中的部分或全部进行收放。请参考图1和图3,框体30设于每个升降组件20,框体30底部开设有用于丢弃垃圾至竖井通道10底部的通孔,通孔处设有用于遮挡通孔的活动部31,具体的,该通孔即为框体的底部。第一绳线22连接活动部31并可控制活动部31移出通孔,第二绳线23可连接框体30,并控制框体30的升降。垃圾由投放口11送入框体30,卷扬机21转动并松开第一绳线22与第二绳线23,框体30沿竖井通道10下降,下降至预设位置后,卷扬机21控制第二绳线23停止移动,第一绳线22继续向下使得活动部31移出通孔,通孔被打开,垃圾自通孔下落至竖井通道10底部;卷扬机21反向旋转,第一绳线22向上使得活动部31遮挡通孔,卷扬机21控制第二绳线23向上与第一绳线22同速上移,上移至对应位置的投放口11。在一实施例中,活动部31上设有转轴,并通过转轴与框体30可转动连接,并且活动部31磁性吸附在框体30上。在第一绳线22松弛后,框体30内垃圾的重量大于活动部31与框体30之间的磁性,此时活动部31自框体30脱离,通孔被打开。竖井通道10距离底面一预设位置设有挡块12,在框体30下降至挡块12位置后被挡块12支撑,使得框体30无法进一步下降。投放口11处还设有固定架,固定架具有一顶部朝向远离竖井通道10内壁方向偏转的倾斜面13,框体30可拆卸的设置在该倾斜面13上。使得框体30倾斜摆放,降低了框体30在竖井通道10横截面投影的面积,即降低了框体30对竖井通道10的阻碍,使得竖井通道10的横截面积可以缩小。具体的,框体30磁性吸附在在倾斜面13上。本实施例中,第一绳线22连接活动部31的位置靠近框体30一侧,并且第一绳线22连接活动部31的位置远离倾斜面13。第二绳线23固定于框体30相对的另一侧,并且第二绳线23靠近倾斜面13。框体30上移时,框体30水平上升至固定架的倾斜面13位置,此时框体30的第二绳线23一侧先一步抵接在框体30上,卷扬机21控制第二绳线23一侧停止上移,框体30的第一绳线22一侧继续上移,框体30开始倾斜,并最终框体30磁性吸附在该倾斜面13上。请参考图2和图3,第一绳线22上穿设有套筒221,套筒221上设有吊耳222,吊耳222上穿设有用于平衡框体30的平衡绳223,本实施例中,平衡绳223与框体的连接点设有4个。请参考图3,框体30包括框部以及设置在框部之间的柔性面网,柔性面网可以一定程度变现,以适应不同外形的垃圾,提高容量。框部上设有若干滚轮32,升降时滚轮32与竖井通道10接触,减小摩擦。本技术公开的垃圾输送装置,垃圾由投放口11送入框体30,卷扬机21转动并松开第一绳线22,框体30由倾斜转动至水平。卷扬机21转动控制第二绳线23、第一绳线22连同框体30沿竖井通道10下降,下降至挡块12后,框体30停止下移,第一绳线22继续向下。此时第一绳线22不对活动部31产生向上的拉力,在垃圾的重力作用下,使得活动部31与框体30分离,通孔被打开,垃圾自通孔下落至竖井通道10底部。卷扬机21反向旋转,第一绳线22向上使得活动部31遮挡通孔,卷扬机21控制第二绳线23向上与第一绳线22同速上移,框体30水平上升至固定架的倾斜面13位置,此时框体30的第二绳线23一侧先一步抵接在框体30上,卷扬机21控制第二绳线23一侧停止上移,框体30的第一绳线22一侧继续上移,框体30开始倾斜,并最终框体30磁性吸附在该倾斜面13上。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通多个楼层的竖井通道,所述竖井通道在每个楼层均设有用于投放垃圾的投放口;/n设于每个投放口的升降组件,包括卷扬机、第一绳线和第二绳线,所述卷扬机用于控制第一绳线和第二绳线中的部分或全部进行收放;以及/n设于每个升降组件的框体,用于收容垃圾,所述框体底部开设有用于丢弃垃圾至竖井通道底部的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用于遮挡通孔的活动部;/n其中,所述第一绳线连接活动部并可控制活动部移出通孔,所述第二绳线连接框体并控制框体的升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通多个楼层的竖井通道,所述竖井通道在每个楼层均设有用于投放垃圾的投放口;
设于每个投放口的升降组件,包括卷扬机、第一绳线和第二绳线,所述卷扬机用于控制第一绳线和第二绳线中的部分或全部进行收放;以及
设于每个升降组件的框体,用于收容垃圾,所述框体底部开设有用于丢弃垃圾至竖井通道底部的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用于遮挡通孔的活动部;
其中,所述第一绳线连接活动部并可控制活动部移出通孔,所述第二绳线连接框体并控制框体的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通道距离底面一预设高度设有挡块,所述挡块用于限制框体的下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口处还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具有一顶部朝向远离竖井通道内壁方向偏转的倾斜面,所述框体可拆卸的设置在该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桂梅冯卓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晨达伟业科技有限公司梁桂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