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回收稳压装置,其特征是设置稳压单元,具有稳压腔并在稳压腔不同部位分别设置各出入口,以及增压水泵,包括在稳压腔侧部下方或底部设置带排水阀的排水管口,在稳压腔顶部设置带排空阀的排气管口;集气管通过单向进气阀与稳压腔连通,设有单向排气阀的稳压排气管连通在稳压腔的顶部;增压水泵的泵入口与集水池连通,泵出口与稳压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地将流量和压力都不稳定的系统尾气进行回收,在加以稳定后供给用气设备进行使用,设备成本低、运行成本小。(*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稳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等一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往往有一些可燃性尾气产生。由于尾气排放是不稳定的,即忽大忽小,忽有忽无,所以很难直接利用,必须要经过回收稳压处理后,才能作为能源来加热物体。压缩回收虽说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工艺方法,但投入成本高、工艺复杂、运行成本大,因此经济效益差并且大部分工厂排放的尾气量较少,所以更没有多少经济价值。如果直接排放不但对空气造成污染,而且又是一种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稳压效果好、投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气体回收稳压装置。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设置稳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具有稳压腔,并在所述稳压腔的不同部位分别设置各出入口,以及增压水泵,其中包括在稳压腔的侧部下方或底部,设置带有排水阀的排水管口,在稳压腔的顶部设置带有排空阀的排气管口;集气管通过单向进气阀与所述稳压腔连通,设有单向排气阀的稳压排气管连通在所述稳压腔的顶部;所述增压水泵的泵入口与集水池连通,泵出口与稳压腔连通;本技术的结构特点也在于在所述稳压腔内设置水位探测器,包括位于稳压腔顶部的上限探测器,和位于稳压腔下部,并高于排水管口位置处的下限探测器。本技术的结构特点还在于设置至少两组稳压单元,在所述各组稳压单元之间,集气与排气按序工作。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是在稳压腔中首先利用排水法回收集气体,再以增压水泵产生的压力将稳压腔收集的气体以稳定的气压供给用气装置,能有效地将流量和压力都不稳定的系统尾气进行回收,在加以稳定后供给用气设备进行使用。2、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稳压单元,并在各组稳压单元之间按顺序进行集气和排气,可以使整个系统连续工作,实现系统的无尾气排放。3、本技术设备成本低、运行成本小、经济效益好。附图说明附图为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a、1b稳压腔,2a、2b泵出口,3a、3b排水阀,4a、4b排水管口,5a、5b排空阀,6a、6b排气管口,7a、7b电磁阀,8a、8b单向进气阀,9a、9b单向排气阀,10稳压排气管,11集水池,12增压水泵,13集气管,14a、14b上限探测器、15a、15b下限探测器。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设置两组稳压单元,在两组稳压单之间,集气与排气按序工作。具体实施中,两组稳压单元中分别具有稳压腔1a、1b,在稳压腔1a、1b的不同部位分别设置各出入口,其中包括在稳压腔1a、1b的侧部下方或底部,设置带有排水阀3a、3b的排水管口4a、4b,在稳压腔1a、1b的顶部设置带有排空阀5a、5b的排气管口6a、6b;集气管13分别通过单向进气阀8a、8b与稳压腔1a、1b连通,设有单向排气阀9a、9b的稳压排气管10连通在稳压腔1a、1b的顶部;两组稳压单元可以共用一只增压水泵12,增压水泵12的泵入口与集水池11连通,其泵出口2a、2b分别通过电磁阀7a、7b与稳压腔1a、1b连通。具体实施中,在稳压腔1a、1b内应设置水位探测器,包括位于稳压腔1a、1b顶部的上限探测器14a、14b,以及位于稳压腔1a、1b下部并高于排水管口4a、4b所在位置的下限探测器15a、15b。在第一次启用时,先关闭排水阀,打开电磁阀以及排空阀,再开启增压水泵,向稳压腔内注入水,以排空稳压腔内的空气。在排气管口中有水流出时,表明已排空。集气工作状态关闭增压水泵、关闭相应单元的电磁阀、排空阀,打开排水阀,由于稳压腔此时形成封闭,被收集的气体从集气管通过单向进气阀进入稳压腔中,并上浮在稳压腔内,由于进气,稳压腔内的水从排水阀中按相应的量排出在集水池中,随着气体的不断进入,稳压腔内液面随之下降,呈集气工作状态。稳压供气工作状态 排空阀保持关闭,打开电磁阀,启动增压水泵,适当调节排水阀的开度,集水池中的水随着增压水泵的工作被泵入稳压腔中,稳压腔中的液面随之上升,与此同时,稳压腔中收集的气体以稳压定的气压通过单向排气阀在稳压排气管中排出,实施稳压供气。当稳压腔内的水位上升到上限探测器所在位置上,自动控制使电磁阀关闭,排水阀打开回到集气工作状态。而当液面下降到下限探测器所在位置时,自动控制使电磁阀打开,适当调节排水阀的开度,转而呈供气工作状态。本实施例中,排水阀可以采用带有开启度调节的自动控制阀,供气状态时,通过控制排水阀的开启度来控制供气压力与流量。本实施例中的两组稳压单元,在集气和供气工作状态上可以交替工作,也可以同时工作。对于两组以上的稳压单元的设置,结构形式相同,集气与排气按序工作即可。权利要求1.气体回收稳压装置,其特征是设置稳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具有稳压腔(1a、1b),并在所述稳压腔(1a、1b)的不同部位分别设置各出入口,以及增压水泵,其中包括在稳压腔(1a、1b)的侧部下方或底部,设置带有排水阀(3a、3b)的排水管口(4a、4b),在稳压腔(1a、1b)的顶部设置带有排空阀(5a、5b)的排气管口(6a、6b);集气管(13)通过单向进气阀(8a、8b)与所述稳压腔(1a、1b)连通,设有单向排气阀(9a、9b)的稳压排气管(10)连通在所述稳压腔(1a、1b)的顶部;所述增压水泵(12)的泵入口与集水池(11)连通,泵出口与稳压腔(1a、1b)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回收稳压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稳压腔(1a、1b)内设置水位探测器,包括位于稳压腔(1a、1b)顶部的上限探测器(14a、14b),和位于稳压腔(1a、1b)下部,并高于排水管口(4a、4b)位置处的下限探测器(15a、15b)。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回收稳压装置,其特征是设置至少两组稳压单元,在所述各组稳压单之间,集气与排气按序工作。专利摘要气体回收稳压装置,其特征是设置稳压单元,具有稳压腔并在稳压腔不同部位分别设置各出入口,以及增压水泵,包括在稳压腔侧部下方或底部设置带排水阀的排水管口,在稳压腔顶部设置带排空阀的排气管口;集气管通过单向进气阀与稳压腔连通,设有单向排气阀的稳压排气管连通在稳压腔的顶部;增压水泵的泵入口与集水池连通,泵出口与稳压腔连通。本技术能有效地将流量和压力都不稳定的系统尾气进行回收,在加以稳定后供给用气设备进行使用,设备成本低、运行成本小。文档编号F17D1/00GK2890583SQ20062007083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3日专利技术者朱恩阔, 刘春和 申请人:朱恩阔, 刘春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气体回收稳压装置,其特征是设置稳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具有稳压腔(1a、1b),并在所述稳压腔(1a、1b)的不同部位分别设置各出入口,以及增压水泵,其中包括: 在稳压腔(1a、1b)的侧部下方或底部,设置带有排水阀(3a、3b)的排水管口(4a、4b),在稳压腔(1a、1b)的顶部设置带有排空阀(5a、5b)的排气管口(6a、6b); 集气管(13)通过单向进气阀(8a、8b)与所述稳压腔(1a、1b)连通,设有单向排气阀(9a、9b)的稳压排气管(10)连通在所述稳压腔(1a、1b)的顶部; 所述增压水泵(12)的泵入口与集水池(11)连通,泵出口与稳压腔(1a、1b)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恩阔,刘春和,
申请(专利权)人:朱恩阔,刘春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