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污混流污水的快速处理设备。当前,没有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水体,导致河道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废水处理滤塔、除污滤网、扰流板、污泥收集桶、曝气管和生物处理袋。废水处理滤塔的内腔包括过滤腔、生物处理腔和输出腔。废水处理滤塔的过滤腔的底部设置有除污滤网。污泥收集桶设置在废水处理滤塔的过滤腔内。废水处理滤塔的污水进口与进水管固定。废水处理滤塔的生物处理腔内设置有依次交错设置的扰流板。每块扰流板上均固定有生物处理袋。生物处理袋的材质为半透膜;各生物处理袋内均装有脱氮微生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能够滤除粒径较大的固体颗粒,还能够使得粒径较小的悬浮物聚集在过滤腔中相互结合。
A rapid treatment equipment for rainwater and sewage mixed flow sew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污混流污水的快速处理设备
本技术属于环保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雨污混流污水的快速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在我国大多数的城市中,排水系统的建设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建设的初期由于城市规模较小,城市人口较少,早期建设的排水管道大多为雨污混流制,污水处理主要依靠水体的自净能力。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自然水体不堪重负,污染越来越严重,单凭水体自净已经无法处理水中的污染了。很多没有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水体,导致河道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河道水体的污染已经违背了我国绿色生态的发展目标,背离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除此之外,对生物体的生命也存在着极大地安全隐患,因此,河道水体的生态治理已经迫在眉睫,污染水的净化以及河道生态的修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污混流污水的快速处理设备。本技术包括废水处理滤塔、除污滤网、扰流板、污泥收集桶、曝气管和生物处理袋。所述废水处理滤塔的内腔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并相互连通的过滤腔、生物处理腔和输出腔。废水处理滤塔的过滤腔处开设有污水进口。废水处理滤塔的生物处理腔处开设有进气口。废水处理滤塔内输出腔的底部开设有输出口。所述废水处理滤塔的过滤腔的底部设置有除污滤网。污泥收集桶设置在废水处理滤塔的过滤腔内。废水处理滤塔的污水进口与进水管固定。废水处理滤塔的生物处理腔内设置有依次交错设置的扰流板。每块扰流板上均固定有生物处理袋。生物处理袋的材质为半透膜;各生物处理袋内均装有脱氮微生物。塔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进出水模块。所述的进出水模块包括进水池、反冲泵、提升泵、出水池、第一通断阀、第二通断阀、第三通断阀、第四通断阀、第五通断阀和第六通断阀。进水池底部的出水口与提升泵的进水口通过第一通断阀连接。进水池中部的反冲进水口与第三通断阀的一端连接。提升泵的出水口与第二通断阀的一端连接。第二通断阀及第三通断阀的另一端均与进水管的外端连接。废水处理滤塔的输出口与第四通断阀及第六通断阀的一端连接。第四通断阀的另一端与反冲泵的出水口连接。反冲泵的进水口与第五通断阀的一端连接。第五通断阀及第六通断阀的另一端均与出水池的内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扰流板上开设有多个气泡穿过孔。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的内端均与生物处理腔的内侧壁固定,外端倾斜向下设置。扰流板的侧面与水平面成45°角。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中心轴线与过滤腔的中心轴线垂直且不相交。进水管的中心轴线与过滤腔的中心轴线的间距大于污泥收集桶的外径。进一步地,所述的污泥收集桶与废水处理滤塔的过滤腔可拆卸固定。污泥收集桶的轴线与过滤腔的中心轴线重合。进一步地,所述半透膜的孔径为0.22μm。进一步地,所述的脱氮微生物包括好氧硝化细菌和好氧反硝化细菌。进一步地,所述的曝气管上开设有纳米曝气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通过滤网和曝气装置相配合,不但能够滤除粒径较大的固体颗粒,还能够使得粒径较小的悬浮物聚集在过滤腔中相互结合,形成粒径较大的颗粒,进而在不适用高精度滤网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被处理污水的浊度。同时,本技术中的生物处理袋能够避免脱氮微生物随被处理废水的流动而产生流失。因此,本技术相对于常规的废水处理装置在微生物投放量方面的成本更低,且启动速度更快。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废水处理滤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雨污混流污水的快速处理设备,包括废水处理滤塔1、除污滤网3、扰流板4、污泥收集桶5、曝气管、曝气泵6、进出水模块和生物处理袋9。废水处理滤塔1的内腔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并相互连通的过滤腔1-1、生物处理腔1-2和输出腔1-3。废水处理滤塔1内过滤腔1-1的中部开设有污水进口。废水处理滤塔1内生物处理腔1-2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废水处理滤塔1内输出腔1-3的底部开设有输出口。废水处理滤塔1的过滤腔1-1的底部设置有除污滤网3。污泥收集桶5设置在废水处理滤塔1的过滤腔1-1内,并与废水处理滤塔1的过滤腔1-1可拆卸固定。污泥收集桶5的轴线与过滤腔1-1的中心轴线重合。废水处理滤塔1的污水进口内固定有进水管1-4。进水管1-4的中心轴线与过滤腔1-1的中心轴线垂直且不相交。进水管1-4的中心轴线与过滤腔1-1的中心轴线的间距大于污泥收集桶5的外径。由于进水管1-4输出的水流偏离过滤腔1-1的中心,且污泥收集桶5的外侧壁与过滤腔1-1的内侧壁形成圆环形的空隙。故进入过滤腔1-1的被处理污水会产生速度较低的旋流。旋流能够促进旋流,进而保持被处理污水成分均匀。废水处理滤塔1的生物处理腔1-2内设置有依次交错设置的扰流板4。扰流板4上开设有多个气泡穿过孔。扰流板4的内端均与生物处理腔1-2的内侧壁固定,外端倾斜向下设置。扰流板4的侧面与水平面成45°角。每块扰流板4上均固定有生物处理袋9。生物处理袋9的材质为半透膜;各生物处理袋9内均装有脱氮微生物。脱氮微生物包括好氧硝化细菌和好氧反硝化细菌。塔体内腔的底部固定有呈圆环形的曝气管。曝气管上开设有纳米曝气孔。曝气管的进气口通过气管连接嘴1-5与曝气泵6的出气口连接。由于废水及污染物均能够通过孔径等于0.22μm的半透膜,而脱氮微生物均无法通过半透膜。故本技术中的脱氮微生物在起到良好的脱氮效果的同时,能够避免自身随被处理废水的流动而产生流失。因此,本技术相对于常规的废水处理装置在微生物投放量方面的成本更低,且启动速度更快。进出水模块包括进水池2、反冲泵7、提升泵10、出水池8、第一通断阀11、第二通断阀12、第三通断阀13、第四通断阀14、第五通断阀15和第六通断阀16。进水池2底部的出水口与提升泵10的进水口通过第一通断阀11连接。进水池2中部的反冲进水口与第三通断阀13的一端连接。提升泵10的出水口与第二通断阀12的一端连接。第二通断阀12及第三通断阀13的另一端均与进水管1-4的外端连接。废水处理滤塔1的输出口与第四通断阀14及第六通断阀16的一端连接。第四通断阀14的另一端与反冲泵7的出水口连接。反冲泵7的进水口与第五通断阀15的一端连接。第五通断阀15及第六通断阀16的另一端均与出水池8的内腔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正常工作状态下,第一通断阀11、第二通断阀12、第四通断阀14及第五通断阀15开启,第三通断阀13及第六通断阀16封闭,反冲泵7关闭,提升泵10及曝气泵6启动,将进水池2的被处理污水注入废水处理滤塔1的过滤腔1-1。被处理污水中粒径大于除污滤网3孔径的固体颗粒被拦截在除污滤网3。由于曝气管持续向上释放气泡,使得废水处理滤塔1的被处理废水中分散有大量微小气泡;此时,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附着在被处理废水的悬浮物颗粒上,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因此被处理废水中小粒径的悬浮物向上漂浮至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污混流污水的快速处理设备,包括废水处理滤塔、除污滤网、扰流板、污泥收集桶和曝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物处理袋;所述废水处理滤塔的内腔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并相互连通的过滤腔、生物处理腔和输出腔;废水处理滤塔的过滤腔处开设有污水进口;废水处理滤塔的生物处理腔处开设有进气口;废水处理滤塔内输出腔的底部开设有输出口;/n所述废水处理滤塔的过滤腔的底部设置有除污滤网;污泥收集桶设置在废水处理滤塔的过滤腔内;废水处理滤塔的污水进口与进水管固定;废水处理滤塔的生物处理腔内设置有依次交错设置的扰流板;每块扰流板上均固定有生物处理袋;生物处理袋的材质为半透膜;各生物处理袋内均装有脱氮微生物;塔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混流污水的快速处理设备,包括废水处理滤塔、除污滤网、扰流板、污泥收集桶和曝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物处理袋;所述废水处理滤塔的内腔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并相互连通的过滤腔、生物处理腔和输出腔;废水处理滤塔的过滤腔处开设有污水进口;废水处理滤塔的生物处理腔处开设有进气口;废水处理滤塔内输出腔的底部开设有输出口;
所述废水处理滤塔的过滤腔的底部设置有除污滤网;污泥收集桶设置在废水处理滤塔的过滤腔内;废水处理滤塔的污水进口与进水管固定;废水处理滤塔的生物处理腔内设置有依次交错设置的扰流板;每块扰流板上均固定有生物处理袋;生物处理袋的材质为半透膜;各生物处理袋内均装有脱氮微生物;塔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混流污水的快速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出水模块;所述的进出水模块包括进水池、反冲泵、提升泵、出水池、第一通断阀、第二通断阀、第三通断阀、第四通断阀、第五通断阀和第六通断阀;进水池底部的出水口与提升泵的进水口通过第一通断阀连接;进水池中部的反冲进水口与第三通断阀的一端连接;提升泵的出水口与第二通断阀的一端连接;第二通断阀及第三通断阀的另一端均与进水管的外端连接;废水处理滤塔的输出口与第四通断阀及第六通断阀的一端连接;第四通断阀的另一端与反冲泵的出水口连接;反冲泵的进水口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列峰,邓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泽林瑞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