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滤芯的水路结构及其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99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4:00
一种复合滤芯的水路结构及其净水器,其中复合滤芯的水路结构包括壳体和滤网组件;滤网组件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滤网,第一滤网套设于第二滤网外侧,第二滤网套设于第四滤网外侧;第一滤网与壳体之间有第一水路,第二与第四滤网之间有第二、第三和第五水路,第三滤网内侧有第四水路,第四滤网内侧有第六水路;壳体上的原水进水口通过第一水路连通第一滤网,第二滤网通过第二水路连通壳体上的水泵出水口,壳体上的水泵进水口通过第三水路连通第三滤网,第三滤网通过第四水路和/或第五水路连通第四滤网,第四滤网通过第六水路连通壳体上的纯水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水路短且有序、有效保证滤网的通水量、净水性能可靠、净水效率高等特点。

Water structure of a composite filter element and its water pur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滤芯的水路结构及其净水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净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滤芯的水路结构及其净水器。
技术介绍
为进一步将净水器体积最小化,市场出现了将多个滤网整合成一体的复合滤芯,但传统的复合滤芯由于滤网不合理的分布,导致内部水路路径长、水路混乱、水体容易乱窜、滤网的通水量降低、影响净水效果。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5217820B于2018年12月21日公开了一种复合滤芯及具有其的净水设备;并具体公开了:包括壳体、PP(polypropylene,聚丙烯)外层、PAC中层(复合精滤层)和超滤膜;其中,壳体上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壳体内可具有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路,需要净化的自来水可从进水口进入壳体,沿水路过滤后可从出水口流出;PP外层、PAC中层和超滤膜设在水路内;其中,PP外层可有效去除自来水中的泥沙等颗粒型杂质;PAC中层可吸附水中的余氯,同时可以去除异色和异味;超滤膜一方面可以截留水中的小悬浮物、胶体、细菌和病毒等,另一方面可以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从而可以提高口感;PP外层、PAC中层和超滤膜在水路中可沿从进水口至出水口的方向依次布置,换言之,PP外层可邻近进水口设置,超滤膜可紧邻出水口设置,PAC中层可设在PP外层和超滤膜之间;由此,自来水可从进水口流入壳体,经PP外层、PAC中层和超滤膜过滤之后,可制备出纯净水;纯净水可从出水口1b流出。该复合滤芯就存在上述水路路径长、水路混乱、水体容易乱窜、滤网的通水量较低、净水效果较差等缺点。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水路短且有序、有效保证滤网的通水量、净水性能可靠、净水效率高的复合滤芯的水路结构及其净水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复合滤芯的水路结构,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腔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组件包括第一滤网、第二滤网、第三滤网和第四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分别呈套筒状设置,第一滤网紧密式套设于第二滤网外侧,第二滤网间隔式套设于第四滤网外侧,第三滤网位于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或第四滤网下方;第一滤网与壳体之间有第一水路,第二滤网与第四滤网之间有互不相通的第二水路、第三水路和第五水路,第三滤网内侧有第四水路,第四滤网内侧有第六水路;所述壳体上设有原水进水口、水泵出水口、水泵进水口和纯水出水口,原水进水口通过第一水路连通第一滤网外壁,第二滤网内壁通过第二水路连通水泵出水口,水泵进水口通过第三水路连通第三滤网顶部,第三滤网内壁通过第四水路和/或第五水路连通第四滤网外壁,第四滤网内壁通过第六水路连通纯水出水口;水体经过相应的水路依次流经第一滤网、第二滤网、第三滤网和第四滤网。所述第一滤网为PP棉;所述第二滤网为前置活性碳棒;所述第三滤网为RO膜;所述第四滤网为后置活性碳棒。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装配的顶盖和底壳,原水进水口、水泵出水口、水泵进水口和纯水出水口分别开设于顶盖上,底壳内壁与第一滤网外壁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第一水路。所述第二滤网与第四滤网之间设置有套筒状的第二导水件和套筒状的第三导水件,第二导水件间隔式套设于第三导水件外侧;所述第二滤网内壁与第二导水件外壁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第二水路;所述第二导水件内壁与第三导水件外壁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第三水路。所述第三导水件内壁与第四滤网外壁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第五水路;所述第六水路为第四滤网内腔。所述第三滤网中部设置有第七导水件,第四水路为第七导水件内腔。所述底壳内壁与第三滤网外壁之间设置有第六导水件,第六导水件内壁与第三滤网外壁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七水路,第三滤网外壁通过第七水路连通底壳底部的浓水出水口。所述水泵出水口与水泵进水口之间设置有增压泵。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复合滤芯的水路结构。本技术中各滤网分别呈套筒状设置,其中第一滤网紧密式套设于第二滤网外侧,第二滤网间隔式套设于第四滤网外侧,第三滤网位于第一、第二和第四滤网下方,其中第一滤网与底壳之间有第一水路,第二滤网与第二导水件之间有第二水路,第二导水件与第三导水件之间有第三水路,第三导水件与第四滤网之间有第五水路,第三滤网内腔有第四水路,第四滤网内腔有第六水路,通过各水路的配合连通,使复合滤芯内的水路路径短,而且有序分布,使水体的输送更加顺畅,水体普遍从滤网的外壁或内壁穿过相应的滤网,实现净化过滤,其通水量得到有效保证,确保高效的净水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复合滤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复合滤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复合滤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复合滤芯的爆炸图。图5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7为图5中C-C方向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顶盖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8,本复合滤芯的水路结构,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腔的滤网组件;滤网组件包括第一滤网7、第二滤网6、第三滤网12和第四滤网4;第一滤网7和第二滤网6分别呈套筒状设置,第一滤网7紧密式套设于第二滤网6外侧,第二滤网6间隔式套设于第四滤网4外侧,第三滤网12位于第一滤网7、第二滤网6和第四滤网4下方;第一滤网7与壳体之间有第一水路d1,第二滤网6与第四滤网4之间有互不相通的第二水路d2、第三水路d3和第五水路d5,第三滤网12内侧有第四水路d4,第四滤网4内侧有第六水路d6;壳体上设有原水进水口1.1、水泵出水口1.2、水泵进水口1.3和纯水出水口1.4,原水进水口1.1通过第一水路d1连通第一滤网7外壁,第二滤网6内壁通过第二水路d2连通水泵出水口1.2,水泵进水口1.3通过第三水路d3连通第三滤网12顶部,第三滤网12内壁通过第四水路d4和第五水路d5连通第四滤网4外壁,第四滤网4内壁通过第六水路d6连通纯水出水口1.4。具体是,水体从原水进水口1.1进入壳体内腔后,依次流经第一水路d1、第一滤网7、第二滤网6和第二水路d2,随后从水泵出水口1.2离开壳体;经过外置部件的处理后,水体再次从水泵进水口1.3返回壳体内腔,并依次流经第三水路d3、第三滤网12、第四水路d4、第五水路d5、第四滤网4和第六水路d6,最后从纯水出水口1.4离开壳体供用户使用。进一步说,第一滤网7为PP棉,第二滤网6为前置活性碳棒,第三滤网12为RO膜,第四滤网4为后置活性碳棒,可见,单个本实施例的复合滤芯即可完成日常的水体净化工作,其整体性强,体积小巧容易携带,净化性能可靠。进一步说,壳体包括相互配合装配的顶盖1和底壳14,原水进水口1.1、水泵出水口1.2、水泵进水口1.3和纯水出水口1.4分别开设于顶盖1侧部,底壳14内壁与第一滤网7外壁之间的间隙构成筒状的第一水路d1,第一水路d1基本覆盖第一滤网7的全部外壁,有效保证其进水量。进一步说,第二滤网6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滤芯的水路结构,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腔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组件包括第一滤网(7)、第二滤网(6)、第三滤网(12)和第四滤网(4);所述第一滤网(7)紧密式套设于第二滤网(6)外侧,第二滤网(6)间隔式套设于第四滤网(4)外侧;第一滤网(7)与壳体之间有第一水路(d1),第二滤网(6)与第四滤网(4)之间有互不相通的第二水路(d2)、第三水路(d3)和第五水路(d5),第三滤网(12)内侧有第四水路(d4),第四滤网(4)内侧有第六水路(d6);所述壳体上设有原水进水口(1.1)、水泵出水口(1.2)、水泵进水口(1.3)和纯水出水口(1.4),原水进水口(1.1)通过第一水路(d1)连通第一滤网(7),第二滤网(6)通过第二水路(d2)连通水泵出水口(1.2),水泵进水口(1.3)通过第三水路(d3)连通第三滤网(12),第三滤网(12)通过第四水路(d4)和/或第五水路(d5)连通第四滤网(4),第四滤网(4)通过第六水路(d6)连通纯水出水口(1.4);水体经过相应的水路依次流经第一滤网(7)、第二滤网(6)、第三滤网(12)和第四滤网(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滤芯的水路结构,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腔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组件包括第一滤网(7)、第二滤网(6)、第三滤网(12)和第四滤网(4);所述第一滤网(7)紧密式套设于第二滤网(6)外侧,第二滤网(6)间隔式套设于第四滤网(4)外侧;第一滤网(7)与壳体之间有第一水路(d1),第二滤网(6)与第四滤网(4)之间有互不相通的第二水路(d2)、第三水路(d3)和第五水路(d5),第三滤网(12)内侧有第四水路(d4),第四滤网(4)内侧有第六水路(d6);所述壳体上设有原水进水口(1.1)、水泵出水口(1.2)、水泵进水口(1.3)和纯水出水口(1.4),原水进水口(1.1)通过第一水路(d1)连通第一滤网(7),第二滤网(6)通过第二水路(d2)连通水泵出水口(1.2),水泵进水口(1.3)通过第三水路(d3)连通第三滤网(12),第三滤网(12)通过第四水路(d4)和/或第五水路(d5)连通第四滤网(4),第四滤网(4)通过第六水路(d6)连通纯水出水口(1.4);水体经过相应的水路依次流经第一滤网(7)、第二滤网(6)、第三滤网(12)和第四滤网(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滤芯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7)为PP棉;所述第二滤网(6)为前置活性碳棒;所述第三滤网(12)为RO膜;所述第四滤网(4)为后置活性碳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滤芯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装配的顶盖(1)和底壳(14),原水进水口(1.1)、水泵出水口(1.2)、水泵进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兴亿黄剑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盈沣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