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脚踏式变量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95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脚踏式变量千斤顶,包括液千斤顶本体、脚踏板组件、单作用叶片泵和棘轮组件;千斤顶本体包括承载液压油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活塞,第一腔体通过出油通道与单作用叶片泵连通,第二腔体通过回油通道与单作用叶片泵连通;活塞设置在第一腔体中;棘轮组件包括齿轮、棘爪和第一弹簧,通过踩踏脚踏板组件带动棘爪挤顶齿轮转动,松开脚踏板组件,棘爪绕脚踏板组件与棘爪的铰接处转动直至脚踏板组件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与传统的千斤顶相比,在使用相同大小的力下便可使得活塞向上移动的距离增加,且可根据负载的大小通过棘轮组件调整叶片泵偏心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脚踏式变量千斤顶
本技术属于机械液压
,涉及一种脚踏式千斤顶。
技术介绍
千斤顶是指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的小行程内顶开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千斤顶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千斤顶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和操作。千斤顶分为有螺旋千斤顶和液压千斤顶等,原理各有不同。从原理上来说,液压传动所基于的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帕斯卡定律,也就是说,液体各处的压强是一致的。这样,在平衡的系统中,比较小的活塞上面施加的压力比较小,而大的活塞上施加的压力也比较大,这样能够保持液体的静止。所以通过液体的传递,可以得到不同端上不同的压力,就可以达到一个变换的目的。人们所常见到的液压千斤顶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来达到力的传递。螺旋千斤顶以往复扳动手柄,拔爪即推动棘轮间隙回转,小伞齿轮带动大伞齿轮,使举重螺杆旋转,从而使升降套筒获得起升或下降,而达到起重拉力的功能,但螺旋千斤顶不如液压千斤顶简易。但是无论哪一种千斤顶都无法实现变量,即输出的液压油无法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脚踏式变量千斤顶,解决目前的千斤顶不能实现变量操作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脚踏式变量千斤顶,包括液千斤顶本体、脚踏板组件、单作用叶片泵和棘轮组件;所述的千斤顶本体包括承载液压油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活塞,所述的第一腔体通过出油通道与单作用叶片泵连通,第二腔体通过回油通道与单作用叶片泵连通;所述的活塞设置在第一腔体中,且活塞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沿第一腔体轴向移动;所述的出油通道内设置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使液压油只能从单作用叶片泵流向第一腔体;所述的回油通道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使液压油只能从第二腔体流向单作用叶片泵中;所述的棘轮组件包括齿轮、棘爪和第一弹簧,所述的齿轮与单作用叶片泵的转子同轴连接;所述的棘爪一端铰接在脚踏板组件上,另一端挤顶在齿轮边缘上,所述的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棘爪和脚踏板组件上;通过踩踏脚踏板组件带动棘爪挤顶齿轮转动,松开脚踏板组件,棘爪绕脚踏板组件与棘爪的铰接处转动直至脚踏板组件复位。具体的,所述的液千斤顶本体、脚踏板组件、单作用叶片泵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的回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设置底座内,所述的单作用叶片泵上设置有高压油出油孔和低压油回油孔,所述的出油通道连接在高压油出油孔上,所述的回油通道连接在低压油回油孔上。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第三通道,第三通道包括两段连接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的竖直段通道和连接两段竖直段通道的水平段通道,水平段通道向外延伸至底座外壁,所述的水平段通道中插接有一孔塞,通过移动孔塞的位置控制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连通或封闭。具体的,所述的孔塞为螺栓。具体的,所述的脚踏板组件包括脚踏板和可伸缩连杆,脚踏板一端与可伸缩连杆铰接,可伸缩连杆另一端铰接在底座上,脚踏板另一端铰接在支座上;脚踏板上设置有一开槽,所述的齿轮、棘爪和第一弹簧均位于开槽内,其中,棘爪铰接在开槽内壁上,第一弹簧连接在开槽内壁上。具体的,所述的千斤顶本体为圆柱形缸体,通过设置在缸体内的环形壁将缸体内分为所述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具体的,活塞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的直径大于第二端的直径,且第一端的直径与第一腔体的内径匹配。具体的,所述的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三弹簧和圆珠,第三弹簧一端与圆珠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出油通道中,第一单向阀中的圆珠朝向第一腔体处;第二单向阀的结构与第一单向阀相同,第二单向阀中的圆珠朝向单作用叶片泵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了单作用叶片泵调整偏心距来实现液压油的量,通过在脚踏板组件上连接一个棘轮组件来增加单作用叶片泵的偏心距,当踩踏踩踏板的作用力较大且速度较快时,叶片泵中液压油的离心力会增加,增加了输出至千斤顶中的液压油,与传统的千斤顶相比,在使用相同大小的力下便可使得活塞向上移动的距离增加。在实际中,可根据负载的大小通过棘轮组件调整叶片泵偏心距。而传统液压件则是在出厂时就已经将参数固定,为了适用范围更广,往往会出现活塞上升缓慢的局限性,使得花费不必要的操作时间,效率低下。本技术将液压方式改变后,又增设脚踏装置,使操作人员用自身重力来完成,不仅发力方便,而且力量远大于手操作,再联合变量液压装置,操作时间得到极大的缩短。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单作用叶片泵与脚踏板组件的连接位置图。图4是脚踏板组件的剖视图。图5是第三通道和孔塞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单作用叶片泵的主要构件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千斤顶本体,2-脚踏板组件,3-单作用叶片泵,4-棘轮组件,5-底座,6-支座;11-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3-活塞,14-环形壁,15-第一连接法兰;131-第一端,132-第二端;21-脚踏板,22-可伸缩连杆;211-开槽;221-杆体,222-套筒,223-第二弹簧;31-转子,32-高压油出油孔,33-低压油回油孔,34-第二连接法兰,35-定子,36-叶片,37-配油盘;41-齿轮,42-棘爪,43-第一弹簧;51-出油通道,52-回油通道,53-第一单向阀,54-第二单向阀,55-第三通道,56-孔塞;531-第三弹簧,532-圆珠;551-竖直段通道,552-水平段通道。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等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脚踏式变量千斤顶,包括液千斤顶本体1、脚踏板组件2、单作用叶片泵3和棘轮组件4。液千斤顶本体1、脚踏板组件2、单作用叶片泵3设置在底座5上。其中,千斤顶本体1为圆柱形缸体,通过设置在缸体内的环形壁14将缸体内分为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第一腔体11中设置有活塞13,且活塞13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沿第一腔体11轴向移动。第一腔体11通过出油通道51与单作用叶片泵3连通,第二腔体12通过回油通道52与单作用叶片泵3连通,出油通道51和回油通道52设置底座5内。单作用叶片泵3上设置有高压油出油孔32和低压油回油孔33,出油通道51连接在高压油出油孔32上,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踏式变量千斤顶,包括液千斤顶本体(1)和脚踏板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作用叶片泵(3)和棘轮组件(4);/n所述的千斤顶本体(1)包括承载液压油的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12)和活塞(13),所述的第一腔体(11)通过出油通道(51)与单作用叶片泵(3)连通,第二腔体(12)通过回油通道(52)与单作用叶片泵(3)连通;所述的活塞(13)设置在第一腔体(11)中,且活塞(13)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沿第一腔体(11)轴向移动;/n所述的出油通道(51)内设置第一单向阀(53),第一单向阀(53)使液压油只能从单作用叶片泵(3)流向第一腔体(11);所述的回油通道(52)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54),第二单向阀(54)使液压油只能从第二腔体(12)流向单作用叶片泵(3)中;/n所述的棘轮组件(4)包括齿轮(41)、棘爪(42)和第一弹簧(43),所述的齿轮(41)与单作用叶片泵(3)的转子(31)同轴连接;所述的棘爪(42)一端铰接在脚踏板组件(2)上,另一端挤顶在齿轮(41)边缘上,所述的弹簧(43)两端分别连接在棘爪(42)和脚踏板组件(2)上;通过踩踏脚踏板组件(2)带动棘爪(42)挤顶齿轮(41)转动,松开脚踏板组件(2),棘爪(42)绕脚踏板组件与棘爪的铰接处转动直至脚踏板组件(2)复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踏式变量千斤顶,包括液千斤顶本体(1)和脚踏板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作用叶片泵(3)和棘轮组件(4);
所述的千斤顶本体(1)包括承载液压油的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12)和活塞(13),所述的第一腔体(11)通过出油通道(51)与单作用叶片泵(3)连通,第二腔体(12)通过回油通道(52)与单作用叶片泵(3)连通;所述的活塞(13)设置在第一腔体(11)中,且活塞(13)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沿第一腔体(11)轴向移动;
所述的出油通道(51)内设置第一单向阀(53),第一单向阀(53)使液压油只能从单作用叶片泵(3)流向第一腔体(11);所述的回油通道(52)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54),第二单向阀(54)使液压油只能从第二腔体(12)流向单作用叶片泵(3)中;
所述的棘轮组件(4)包括齿轮(41)、棘爪(42)和第一弹簧(43),所述的齿轮(41)与单作用叶片泵(3)的转子(31)同轴连接;所述的棘爪(42)一端铰接在脚踏板组件(2)上,另一端挤顶在齿轮(41)边缘上,所述的弹簧(43)两端分别连接在棘爪(42)和脚踏板组件(2)上;通过踩踏脚踏板组件(2)带动棘爪(42)挤顶齿轮(41)转动,松开脚踏板组件(2),棘爪(42)绕脚踏板组件与棘爪的铰接处转动直至脚踏板组件(2)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式变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千斤顶本体(1)、脚踏板组件(2)、单作用叶片泵(3)设置在底座(5)上,所述的出油通道(51)和回油通道(52)设置底座(5)内,所述的单作用叶片泵(3)上设置有高压油出油孔(32)和低压油回油孔(33),所述的出油通道(51)连接在高压油出油孔(32)上,所述的回油通道(52)连接在低压油回油孔(33)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踏式变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5)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鼎柱曹培林冯茂齐力锋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