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柱、底托、梁侧模与限位件;所述梁侧模包括第一梁侧模与第二梁侧模,所述第一梁侧模与第二梁侧模活动安装于所述底托,所述第一梁侧模与所述第二梁侧模之间形成支撑槽;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底托的两侧,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槽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梁侧模同一侧,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梁侧模同一侧。将竖向支撑与横向水平支撑结合于一起,节省了材料与安装空间,简化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梁侧模活动安装于底托,可通过调节第一梁侧模与第二梁侧模之间的距离调节支撑槽的槽宽,以适应不同梁宽的预制梁,使用灵活便捷。
Suppor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涉及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在土木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是桥梁施工中要用到大量的预制梁,梁体在预制完成脱模后养护期、存放期内留置在底座上,必须采用牢固的支撑柱进行支撑。现有的预制梁支撑体系,包含竖向支撑和横向水平支撑等,竖向支撑和横向水平支撑分别相互独立的机构,占用的空间较大,而且通用性差,尺寸一般为固定值,不能够灵活调节以满足不同梁宽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将竖向支撑机构和横向水平支撑机构配合于一起,且支撑槽的槽宽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梁宽的需求,使用灵活。一种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柱、底托、限位件与梁侧模;梁侧模包括第一梁侧模与第二梁侧模,第一梁侧模与第二梁侧模活动安装于底托,第一梁侧模与第二梁侧模之间形成支撑槽;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分别安装于底托的两侧,且分别位于支撑槽的两侧,第一限位件与第一梁侧模同一侧,第二限位件与第二梁侧模同一侧。上述支撑结构,使用时,预制梁装置于支撑槽内,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夹紧预制梁,相当于竖向支撑,第一梁侧模与第二梁侧模夹持预制梁,相当于横向水平支撑,将竖向支撑与横向水平支撑结合于一起,节省了材料与安装空间,简化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梁侧模为活动安装于底托,可通过调节第一梁侧模与第二梁侧模之间的距离调节支撑槽的槽宽,以适应不同梁宽的预制梁,使用灵活便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梁侧模的朝向支撑槽的端面与第一限位件的朝向支撑槽的端面相齐;第二梁侧模的朝向支撑槽的端面与第二限位件的朝向支撑槽的端面相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结构还包括若干紧固件,底托上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及若干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分别位于支撑槽的两侧,第一限位件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匹配的第一限位孔,第一限位件通过紧固件与第一连接孔及第一限位孔的配合连接底托;第二限位件设有与第二连接孔相匹配的第二限位孔,第二限位件通过紧固件与第二连接孔及第二限位孔的配合连接底托;第一梁侧模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匹配的第一侧模孔,第一梁侧模通过紧固件与第一连接孔及第一侧模孔连接底托;第二梁侧模设有与第二连接孔相匹配的第二侧模孔,第二梁侧模通过紧固件与第二连接孔及第二侧模孔连接底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基座及连接第一基座上的第一卡件,第一限位孔位于第一基座上,第一梁侧模连接第一基座,紧固件通过第一侧模孔、第一限位孔及第一连接孔将第一梁侧模与第一基座连接于底托上;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基座及连接第二基座上的第二卡件,第二梁侧模连接第二基座,第二限位孔位于基座上,紧固件通过第二侧模孔、第二限位孔及第二连接孔将第二梁侧模与第二基座连接于底托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件的数量为二,二第一卡件分别设于第一基座的两侧,且位于第一梁侧模的两侧;第二卡件的数量为二,二第二卡件分别设于第二基座的两侧,且位于第二梁侧模的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件呈V字形,且V字形的其中一边的端面与第一梁侧模的朝向支撑槽的端面相齐;第二卡件呈V字形,且V字形的其中一边的端面与第二梁侧模的朝向支撑槽的端面相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件呈V字形,V字形的两边相互垂直,其中一边紧靠第一梁侧模;第二卡件呈V字形,V字形的两边相互垂直,其中一边紧靠第二梁侧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第一连接孔自远离第二连接孔的一端往第二连接孔的方向延伸排成多行;若干第二连接孔自远离第一连接孔的一端往第一连接孔的方向延伸排成多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为螺栓或销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托中远离限位件与梁侧模的一面设有穿行通孔,穿行通孔延伸的方向平行于支撑槽的延伸方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支撑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支撑结构中的底托的示意图;图3为图1支撑结构的第一限位件或第二限位件的示意图;图4为图1支撑结构的应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支撑结构;10—支撑槽;20—支撑柱;30—底托,31—穿行通孔,32—第一连接孔,33—第二连接孔;40—限位件,60—第一限位件,61—第一基座,62—第一卡件,63—第一限位孔,70—第二限位件,71—第二基座,72—第二卡件,73—第二限位孔;50—梁侧模,80—第一梁侧模,82—第一侧模孔,90—第二梁侧模,93—第二侧模孔;101—紧固件;500—预制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结构100,主要用于支撑预制梁500等建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100包括支撑柱20、底托30、限位件40与梁侧模50,底托30安装于支撑柱20的顶部,限位件40与梁侧模50安装于底托30上。限位件40包括第一限位件60与第二限位件70,第一限位件60与第二限位件70分别安装于底托30的两侧;梁侧模50包括第一梁侧模80与第二梁侧模90,第一梁侧模80与第二梁侧模90活动安装于底托30,第一梁侧模与第二梁侧模之间形成支撑槽10,第一限位件60与第二限位件70分别位于支撑槽10的两侧,且第一梁侧模80与第一限位件60同一侧,第二梁侧模90与第二限位件70同一侧。限位件40相当于竖向支撑,梁侧模50相当于横向水平支撑,将竖向支撑机构和横向水平支撑机构配合于一起,简化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图1所示,支撑柱20呈柱状,可以为圆柱状或棱柱状或其他形状的柱形,主要用于支撑安装于其上方的底托30、限位件40及梁侧模50,提供足够的高度。如图2所示,底托30的上表面为平面,限位件40及梁侧模50安装于远离支撑柱20的一面,为预制梁500提供底部支撑,以及为限位件40与梁侧模50提供安装场所。一个实施例中,底托30中远离限位件40与梁侧模50的一面设有穿行通孔31,用于为楼板龙骨提供通道,从而将支撑机构100与楼板龙骨有效结合。第一限位件60与第二限位件70可以固定连接底托30,如第一限位件60与第二限位件70可以与底托30为一体结构等;或者第一限位件60与第二限位件70可以活动连接底托30。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槽1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穿行通孔31延伸的方向,使预制梁500的延伸方向可以平行于楼板龙骨的方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60包括第一基座61及连接第一基座61上的第一卡件62。第一卡件6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卡件62分别设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底托、梁侧模与限位件;所述梁侧模包括第一梁侧模与第二梁侧模,所述第一梁侧模与第二梁侧模活动安装于所述底托,所述第一梁侧模与所述第二梁侧模之间形成支撑槽;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底托的两侧,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槽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梁侧模同一侧,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梁侧模同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底托、梁侧模与限位件;所述梁侧模包括第一梁侧模与第二梁侧模,所述第一梁侧模与第二梁侧模活动安装于所述底托,所述第一梁侧模与所述第二梁侧模之间形成支撑槽;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底托的两侧,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槽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梁侧模同一侧,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梁侧模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侧模的朝向所述支撑槽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朝向所述支撑槽的端面相齐;所述第二梁侧模的朝向所述支撑槽的端面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朝向所述支撑槽的端面相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若干紧固件,所述底托上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及若干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槽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件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匹配的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件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第一限位孔的配合连接所述底托;所述第二限位件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匹配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件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及第二限位孔的配合连接所述底托;所述第一梁侧模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匹配的第一侧模孔,所述第一梁侧模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第一侧模孔连接所述底托;所述第二梁侧模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匹配的第二侧模孔,所述第二梁侧模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及第二侧模孔连接所述底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基座及连接所述第一基座上的第一卡件,所述第一限位孔位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梁侧模连接所述第一基座,所述紧固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军,杨泓斌,胡中铭,陈祥祥,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创住宅工业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