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丸机吊钩稳定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857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抛丸机吊钩稳定支撑装置,包括:吊板、支撑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支撑结构。固定板安装在吊板上。支撑结构安装在固定板上。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一段为定长的轴。第二段为螺纹轴,第二段与支撑板通过螺纹连接。第一段的轴径大于第二段的轴径,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连接处设有定位面。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结构相同,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间呈三角形摆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该装置通过设置定位面实现自动定位,通过设置互相限制的三根支撑杆减少支撑杆跑位,通过设置固定板稳定支撑杆安装位置和三角形摆放关系。

A stable support device for the hook of shot blas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丸机吊钩稳定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吊钩
,具体是一种抛丸机吊钩稳定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抛丸机有多个吊钩,使用时由于磨损、变形原因,更换频次高,每更换一个大约要停机1小时左右,影响生产。抛丸机吊钩更换频繁,主要原因是吊钩支撑杆定位螺栓松动而导致两端不平衡,加速支撑杆和链轮磨损,以致吊钩旋转不平稳。每次安装吊钩支撑杆时都要对支撑杆进行测量定位,以保证支撑杆有效高度为某一定长。现设计一种稳定支撑装置改善这种定位不良好以及螺杆跑位造成的吊钩支撑不稳定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抛丸机吊钩稳定支撑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抛丸机吊钩稳定支撑装置,包括:吊板、支撑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支撑结构。所述固定板安装在吊板上。所述支撑结构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段、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为定长的轴。所述第二段为螺纹轴,所述第二段与所述支撑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段的轴径大于第二段的轴径,所述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连接处设有定位面。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间呈三角形摆放。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三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第三固定柱间摆放呈三角形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三固定柱均为圆柱体,中央设有圆柱槽;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分别安装在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三固定柱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本技术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板底部设有第一稳定板,顶部设有第二稳定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段上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将第二段固定在支撑板中;所述第一螺母顶部设置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连接第二段。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下:本技术该装置通过设置定位面实现自动定位并避免支撑杆一端跑位磨损,通过设置互相限制的三根支撑杆减少支撑杆跑位,通过设置固定板稳定支撑杆安装位置和三角形摆放关系。通过装置实际使用,实施效果好,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吊钩稳定支撑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吊钩支撑装置的结构图;图3为第一支撑杆的结构图;图4为1的剖视图A-A;图5为图1的局部视图B。图中:1—吊板,11—吊钩,12—吊杆,2—固定板,21—第一固定柱,22—第二固定柱,23—第三固定柱,3—支撑结构,31—第一支撑杆,311—第一段,312—第二段,313—定位面,32—第二支撑杆,33—第二支撑杆,4—支撑板,41—第一稳定板,42—第二稳定板,5—第一螺母,51—第二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内容。图1为本技术所述吊钩稳定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吊钩稳定装置的结构图,图3为第一支撑杆的结构图,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吊钩稳定支撑装置包括:吊板1、支撑板4,还包括:固定板2、支撑结构3。所述固定板2安装在吊板1上。所述支撑结构3安装在固定板2上。所述支撑结构3包括: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第三支撑杆33。所述第一支撑杆31包括:第一段311、第二段312,所述第一段311为定长的轴。所述第二段312为螺纹轴,所述第二段312与所述支撑板4通过螺纹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段311的轴径大于第二段312的轴径,所述第一段311与第二段312的连接处设有定位面313。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2、所述第三支撑杆3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与第二支撑杆32、第三支撑杆33间呈三角形摆放。迪砂抛丸机吊钩更换频繁,主要原因是吊钩支撑杆定位螺栓松动而导致两端不平衡,加速支撑杆和链轮磨损,以致吊钩旋转不平稳。因此对支撑杆3进行改造,分出第一段311和第二段312,第一段311设置为定长,这样就避免了原本使用前的繁琐量取定位过程。第二段312设置为螺纹段,用于固定支撑杆。通过设置第一段311和第二段312间的直径差,让定位面313既用于直接定位,还从根本上避免了两端都是螺栓连接的不稳定性。但螺纹连接及还剩余一端的螺栓连接仍存在问题。原本只有两根支撑杆,一根跑位时,另一根无法限制,反而会受其连累加速磨损。故设置三根支撑杆,同时摆放呈三角形,相较于原来的结构一是三角形本身更加稳定避免了晃荡造成磨损,二是三根杆之间可以相互限制补偿,减少跑位量从而减轻磨损。具体的,三根支撑杆是通过焊接固定在固定板2上的。所述固定板2包括:第一固定柱21、第二固定柱22、第三固定柱23。所述第一固定柱21和第二固定柱22、第三固定柱23间摆放呈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柱21、所述第二固定柱22、所述第三固定柱23均为圆柱体,中央设有圆柱槽。所述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第三支撑杆33分别安装在第一固定柱21、第二固定柱22、第三固定柱23内。设置固定板2进一步提高支撑的稳定度,第一固定柱21、第二固定柱22、第三固定柱23之所以呈三角形摆放,是为提升其摆放的可靠性并与三根支撑杆配合。之所以设置固定板2是为了进一步限制三根支撑杆之间的位置关系。三处固定柱分别与三根支撑杆配合,进一步提升支撑杆的连接稳定性和刚度,同时限制了三根支撑杆相对于吊板的跑位,保证了其相对于吊板的垂直度。具体的,固定板2是通过焊接固定在吊板1上的。本技术所述吊钩稳定支撑装置还包括: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与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第三支撑杆33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板4底部设有第一稳定板41,顶部设有第二稳定板42。所述支撑板4与所述第一稳定板41、所述第二稳定板42中央设有互相连通的螺纹孔。支撑板4用于固定三根支撑杆,第一稳定板41和第二稳定板42都是进一步提升刚度,提高支撑板4的支撑稳定性的。中央设置螺栓孔是为了与安装在吊板1上的吊杆12连接,用于后续吊钩系统运作的。图5为图1的局部视图B,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段312上连接有第一螺母5,所述第一螺母5将第二段312固定在支撑板4中。所述第一螺母5顶部设置第二螺母51,所述第二螺母51连接第二段312。第一螺母5起到固定支撑杆的作用,第二螺母51重复固定,起自锁作用,加强固定的稳定度。此实施例在使用时,让定位面312接触到支撑板4底面,确定定位,将支撑板4与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第三支撑杆33配合。按顺序拧紧第一螺母5、第二螺母5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抛丸机吊钩稳定支撑装置,包括:吊板(1)、支撑板(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2)、支撑结构(3);所述固定板(2)安装在吊板(1)上;所述支撑结构(3)安装在固定板(2)上;/n所述支撑结构(3)包括: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第三支撑杆(33);所述第一支撑杆(31)包括:第一段(311)、第二段(312),所述第一段(311)为定长的轴;所述第二段(312)为螺纹轴,所述第二段(312)与所述支撑板(4)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段(311)的轴径大于第二段(312)的轴径,所述第一段(311)与第二段(312)的连接处设有定位面(313);/n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2)、所述第三支撑杆(3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与第二支撑杆(32)、第三支撑杆(33)间呈三角形摆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丸机吊钩稳定支撑装置,包括:吊板(1)、支撑板(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2)、支撑结构(3);所述固定板(2)安装在吊板(1)上;所述支撑结构(3)安装在固定板(2)上;
所述支撑结构(3)包括: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第三支撑杆(33);所述第一支撑杆(31)包括:第一段(311)、第二段(312),所述第一段(311)为定长的轴;所述第二段(312)为螺纹轴,所述第二段(312)与所述支撑板(4)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段(311)的轴径大于第二段(312)的轴径,所述第一段(311)与第二段(312)的连接处设有定位面(313);
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2)、所述第三支撑杆(3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与第二支撑杆(32)、第三支撑杆(33)间呈三角形摆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丸机吊钩稳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包括:第一固定柱(21)、第二固定柱(22)、第三固定柱(2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雷子杨小峥朱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铸锻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