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再生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34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再生炉,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设有高温加热室,所述高温加热室的内腔插接有第一传送轮,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插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外壁内侧螺接有蒸汽喷射头的一端,所述蒸汽喷射头的另一端延伸进第一壳体的内腔,所述第一壳体的左侧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左侧通过螺栓锁紧有生物蒸汽锅炉,所述生物蒸汽锅炉的右侧通过第一排气管螺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右侧螺接有第二排气管的一端,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进输气管的内腔。该活性炭再生炉,该装置可有效的使活性炭加热更加均匀和彻底,对活化后的活性炭实现快速降温冷却,方便对活性炭进行收集,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An activated carbon regeneration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炭再生炉
本技术涉及活性炭再生
,具体为一种活性炭再生炉。
技术介绍
活性炭再生法,活性炭再生是吸附饱满的活性炭通过一定条件处理后再次活化,活性炭在环境保护,工业与民用方面己被大量使用,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然而活性炭在吸附饱合被更换后,使用活性炭吸附是一个物理过程,因此还可以采用先高温热解活性炭吸附物质然后用过热蒸汽将使用过的活性炭孔内之杂质进行脱附并再次进行活化,并使其恢复原有之活性,以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市面上活性炭再生装置存在以下问题,活性炭在加热室中停留时间不够,导致有部分活性炭加热不均匀,其次采用的是自然降温,活性炭处理后仍保持有较高的温度,而现有装置对活化后的活性炭冷却性差,导致回收的活性炭温度过高而无法及时收集,不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炭再生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性炭再生炉,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设有高温加热室,所述高温加热室的内腔插接有第一传送轮,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插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外壁内侧螺接有蒸汽喷射头的一端,所述蒸汽喷射头的另一端延伸进第一壳体的内腔,所述第一壳体的左侧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左侧通过螺栓锁紧有生物蒸汽锅炉,所述生物蒸汽锅炉的右侧通过第一排气管螺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右侧螺接有第二排气管的一端,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进输气管的内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锁紧有挡板,所述第一壳体的右侧底端焊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底端插接有第二传送轮,且第二传送轮的右侧延伸进第二壳体的内腔,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底端右侧放置有箱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左右两侧顶端均通过螺钉锁紧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侧从前至后均螺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中心位置通过螺栓锁紧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左侧通过第一输水管螺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左侧螺接有第二输水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输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进第二壳体的内腔且与左侧的第一连接管相螺接,所述水箱的右侧通过第四输水管螺接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右侧螺接有第三输水管的一端,所述第三输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进第二壳体的内腔且与右侧的第一连接管相螺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六个面的内壁插接有若干个蒸汽喷射头。优选的,所述挡板与第一壳体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60度。优选的,所述箱体位于第二传送轮的右侧底端。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间隙排列在第一连接管的内侧,且相邻第二连接管之间的间距为10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活性炭再生炉,通过活性炭从高温加热室的内腔向下掉落至挡板上,活性炭从左侧的挡板向下滚落至右侧的挡板上,通过第一壳体内腔设有的多个挡板,延长活性炭在第一壳体内腔停留的时间,通过蒸汽喷射头排出的热蒸汽将活性炭孔内的杂质进行脱附并再次进行活化,使其活性炭活化的更加均匀,该装置可有效的使活性炭加热更加均匀和彻底,对活化后的活性炭实现快速降温冷却,方便对活性炭进行收集,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壳体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输气管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连接管俯视图。图中:1、第一壳体,2、高温加热室,3、第一传送轮,4、输气管,5、蒸汽喷射头,6、支撑板,7、生物蒸汽锅炉,8、第一排气管,9、气泵,10、第二排气管,11、挡板,12、第二壳体,13、第二传送轮,14、箱体,15、第一连接管,16、第二连接管,17、水箱,18、第一输水管,19、水泵,20、第二输水管,21、第三输水管,22、冷凝器,23、第四输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活性炭再生炉,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顶端设有高温加热室2,高温加热室2的内腔插接有第一传送轮3,第一壳体1的内壁插接有输气管4,输气管4的外壁内侧螺接有蒸汽喷射头5的一端,通过气泵9正常启动后将生物蒸汽锅炉7产生的蒸汽通过第一排气管8和第二排气管10输送至输气管4的内腔,并通过蒸汽喷射头5排出进第一壳体1的内腔,通过第一壳体1的内壁设有的蒸汽喷射头5可以使活性炭从第一壳体1的内腔顶端向下掉落时与蒸汽充分接触,使其活性炭加热更加均匀,蒸汽喷射头5的另一端延伸进第一壳体1的内腔,第一壳体1的左侧焊接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顶端左侧通过螺栓锁紧有生物蒸汽锅炉7,生物蒸汽锅炉7的型号为600KG/H,生物蒸汽锅炉7的右侧通过第一排气管8螺接有气泵9,气泵9的型号为FQW40-20,气泵9的右侧螺接有第二排气管10的一端,第二排气管10的另一端延伸进输气管4的内腔,第一壳体1的内壁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锁紧有挡板11,通过活性炭从高温加热室2的内腔向下掉落至挡板11上,活性炭从左侧的挡板11向下滚落至右侧的挡板11上,通过第一壳体1内腔设有的多个挡板11,延长活性炭在第一壳体1内腔停留的时间,通过蒸汽喷射头5排出的热蒸汽将活性炭孔内的杂质进行脱附并再次进行活化,使其活性炭活化的更加均匀,第一壳体1的右侧底端焊接有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的内腔底端插接有第二传送轮13,且第二传送轮13的右侧延伸进第二壳体12的内腔,第二壳体12的内腔底端右侧放置有箱体14,经过活化后的活性炭从挡板11上掉落至第二传送轮13上,第二传送轮13正常启动后将活性炭向右侧输送至第二壳体12的内腔,通过第二连接管16将活性炭上残留的热量吸收,已实现对活性炭进行快速降温,第二传送轮13顶端经过降温后的活性炭移动至第二传送轮13的右侧边缘后掉落至箱体14的内腔,方便对活性炭进行收集,第二壳体12的内腔左右两侧顶端均通过螺钉锁紧有第一连接管15,第一连接管15的内侧从前至后均螺接有第二连接管16,通过水泵19正常启动后将水箱17内腔的水通过第一输水管18和第二输水管20输送至第一连接管15和第二连接管16的内腔,通过第二连接管16将活性炭上残留的热量吸收,已实现对活性炭进行快速降温,第二连接管16内腔的水通过第一连接管15和第三输水管21流入进冷凝器22的内腔,经过冷凝器22降温后通过第四输水管23输送回水箱17的内腔,实现水循环使用,第二壳体12的顶端中心位置通过螺栓锁紧有水箱17,水箱17的左侧通过第一输水管18螺接有水泵19,水泵19的型号为150QJ0-50/7,水泵19的左侧螺接有第二输水管20的一端,第二输水管20的另一端延伸进第二壳体12的内腔且与左侧的第一连接管15相螺接,水箱17的右侧通过第四输水管23螺接有冷凝器22,冷凝器22的型号为BBS,T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炭再生炉,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端设有高温加热室(2),所述高温加热室(2)的内腔插接有第一传送轮(3),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壁插接有输气管(4),所述输气管(4)的外壁内侧螺接有蒸汽喷射头(5)的一端,所述蒸汽喷射头(5)的另一端延伸进第一壳体(1)的内腔,所述第一壳体(1)的左侧焊接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顶端左侧通过螺栓锁紧有生物蒸汽锅炉(7),所述生物蒸汽锅炉(7)的右侧通过第一排气管(8)螺接有气泵(9),所述气泵(9)的右侧螺接有第二排气管(10)的一端,所述第二排气管(10)的另一端延伸进输气管(4)的内腔,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壁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锁紧有挡板(11),所述第一壳体(1)的右侧底端焊接有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底端插接有第二传送轮(13),且第二传送轮(13)的右侧延伸进第二壳体(12)的内腔,所述第二壳体(12)的内腔底端右侧放置有箱体(14),所述第二壳体(12)的内腔左右两侧顶端均通过螺钉锁紧有第一连接管(15),所述第一连接管(15)的内侧从前至后均螺接有第二连接管(16),所述第二壳体(12)的顶端中心位置通过螺栓锁紧有水箱(17),所述水箱(17)的左侧通过第一输水管(18)螺接有水泵(19),所述水泵(19)的左侧螺接有第二输水管(20)的一端,所述第二输水管(20)的另一端延伸进第二壳体(12)的内腔且与左侧的第一连接管(15)相螺接,所述水箱(17)的右侧通过第四输水管(23)螺接有冷凝器(22),所述冷凝器(22)的右侧螺接有第三输水管(21)的一端,所述第三输水管(21)的另一端延伸进第二壳体(12)的内腔且与右侧的第一连接管(15)相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再生炉,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端设有高温加热室(2),所述高温加热室(2)的内腔插接有第一传送轮(3),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壁插接有输气管(4),所述输气管(4)的外壁内侧螺接有蒸汽喷射头(5)的一端,所述蒸汽喷射头(5)的另一端延伸进第一壳体(1)的内腔,所述第一壳体(1)的左侧焊接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顶端左侧通过螺栓锁紧有生物蒸汽锅炉(7),所述生物蒸汽锅炉(7)的右侧通过第一排气管(8)螺接有气泵(9),所述气泵(9)的右侧螺接有第二排气管(10)的一端,所述第二排气管(10)的另一端延伸进输气管(4)的内腔,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壁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锁紧有挡板(11),所述第一壳体(1)的右侧底端焊接有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底端插接有第二传送轮(13),且第二传送轮(13)的右侧延伸进第二壳体(12)的内腔,所述第二壳体(12)的内腔底端右侧放置有箱体(14),所述第二壳体(12)的内腔左右两侧顶端均通过螺钉锁紧有第一连接管(15),所述第一连接管(15)的内侧从前至后均螺接有第二连接管(16),所述第二壳体(12)的顶端中心位置通过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峰李开功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鑫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