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中药用熬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820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中药用熬制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一个侧面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且两个限位槽沿机座的中轴线对称,两个所述限位槽的前方均设置有固定块,且两个固定块之间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且转盘的顶部固定有八个药袋固定筒,八个所述药袋固定筒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支撑板、转盘和八个药袋固定筒均位于机座的同一侧,所述机座的上端固定有中药熬制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转盘、支撑板、固定块和多个药袋固定筒,注液过程中通过多个药袋固定筒来承托药液袋子,不需要人工手动拎着,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多个药袋固定筒能够同时固定多个药液袋子,提高了灌注包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中药用熬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中药用熬制装置。
技术介绍
煎药机是一种煎药设备,能够快速煎药,中药汤剂是中药的传统剂型之一,汤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汤剂影响疗效到物质基础主要是汤剂中煎出的有效成分,因此要发挥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必须要尽最大限度的煎出有效成分,传统的小锅单剂自煎,费时、费力,除解表药煎煮的时间稍短外,一般要每天至少花2个小时以上,煎药机煎后,病人只需将药交给药房,由医院负责煎制,当天下午可取回煎好的汤剂,整个疗程可一次性带回家,包装好,携带服用方便。目前,现有的煎药机将滤渣中的药液挤出时需要通过U型杆将内桶固定至药液液面的上方位置处,但是U型杆容易戳伤人,且一旦U型杆损坏或丢失,便无法将内桶固定在药液液面的上方,使用不方便,且传统的煎药机灌注药液时,需要工作人员一边注液,一边拎着药液袋子,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中药用熬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U型杆容易戳伤人,一旦U型杆损坏或丢失,便无法将内桶固定在药液液面上方和注药液时,需要工作人员一边注液,一边拎着药液袋子,增大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中药用熬制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一个侧面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且两个限位槽沿机座的中轴线对称,两个所述限位槽的前方均设置有固定块,且两个固定块之间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且转盘的顶部固定有八个药袋固定筒,八个所述药袋固定筒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支撑板、转盘和八个药袋固定筒均位于机座的同一侧,所述机座的上端固定有中药熬制桶,且中药熬制桶的底部安装有加热器,所述中药熬制桶的靠近加热器的一端连接有输药管,且输药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输药管远离中药熬制桶的一端连接有注药嘴,且注药嘴位于其中一个药袋固定筒的正上方,所述中药熬制桶的内部设置有内桶,且内桶的外圆周上固定有两个内桶支撑架,两个所述内桶支撑架沿内桶的中轴线对称,且两个内桶支撑架均包括安装座和挡片,所述挡片的一端与安装座转动连接,且挡片远离安装座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内桶的顶部固定有提手,所述中药熬制桶的顶部设置有桶盖,所述加热器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内桶为网状结构。优选的,所述注药嘴为漏斗形结构。优选的,所述机座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支撑脚。优选的,所述中药熬制桶为玻璃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了转盘、支撑板、固定块和多个药袋固定筒,注液过程中通过多个药袋固定筒来承托药液袋子,不需要人工手动拎着,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多个药袋固定筒能够同时固定多个药液袋子,提高了灌注包装效率,另外,固定块可带动支撑板和转盘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调节注药嘴与药袋固定筒之间的间距,方便使用。(2)本技术,设置了内桶支撑架,通过内桶支撑架上的挡片可将内桶固定在药液液面的上方,不需要使用其他工具,避免尖锐工具戳伤人的情况,有利于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且不会出现丢失的情况,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板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内桶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中:1-转盘;2-药袋固定筒;3-注药嘴;4-输药管;5-控制阀;6-中药熬制桶;7-提手;8-内桶;9-内桶支撑架;91-安装座;92-挡片;93-通孔;10-桶盖;11-加热器;12-机座;13-支撑板;14-固定块;15-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医中药用熬制装置,包括机座12,机座12一个侧面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5,且两个限位槽15沿机座12的中轴线对称,限位槽15便于调节药袋固定筒2与注药嘴3之间的距离,两个限位槽15的前方均设置有固定块14,且两个固定块14之间连接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1,且转盘1的顶部固定有八个药袋固定筒2,转盘1负责带动药袋固定筒2旋转,便于提高注液效率,八个药袋固定筒2呈环形阵列分布,药袋固定筒2用于注液时承托药液袋子,支撑板13、转盘1和八个药袋固定筒2均位于机座12的同一侧,机座12的上端固定有中药熬制桶6,且中药熬制桶6的底部安装有加热器11,中药熬制桶6的靠近加热器11的一端连接有输药管4,且输药管4上设置有控制阀5,控制阀5便于控制药液的流通量,输药管4远离中药熬制桶6的一端连接有注药嘴3,且注药嘴3位于其中一个药袋固定筒2的正上方,中药熬制桶6的内部设置有内桶8,且内桶8的外圆周上固定有两个内桶支撑架9,内桶支撑架9负责将内桶8固定在药液液面的上方,两个内桶支撑架9沿内桶8的中轴线对称,且两个内桶支撑架9均包括安装座91和挡片92,挡片92的一端与安装座91转动连接,且挡片92远离安装座91的一端开设有通孔93,内桶8的顶部固定有提手7,中药熬制桶6的顶部设置有桶盖10,加热器11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为了方便将药渣与药液分离开,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内桶8为网状结构。为了防止药液洒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注药嘴3为漏斗形结构。为了使机座12稳定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机座12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支撑脚。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熬制情况,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中药熬制桶6为玻璃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将浸泡好的中药放入内桶8中,再向中药熬制桶6中注入一定量的水,接通电源,通过加热器11通电发热对中药熬制桶6进行加热,从而实现熬制中药,中药熬制好后,将待包装的药液袋子分别放入八个药袋固定筒2中,再将其中一个药液袋子的入口端套在注药嘴3上,打开控制阀5,中药熬制桶6中的药液经输药管4到达注药嘴3,并通过注药嘴3注入药液袋子,待药液袋子注满后,将已注满药液袋子的入口端与注药嘴3分离开,并旋转转盘1,通过转盘1带动药袋固定筒2旋转,从而将已注满的药液袋子旋转至离开注药嘴3的下方,同时将空的药液袋子旋转至注药嘴3的下方,重复上述注液操作即可,当需要将内桶8提升至离开药液液面时,用钩子勾住通孔93,然后拉动挡片92,使挡片92拉伸至与安装座91垂直的状态,挡片92即可架在药袋固定筒2的顶端,即可实现将内桶8固定住,方便使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中药用熬制装置,包括机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2)一个侧面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5),且两个限位槽(15)沿机座(12)的中轴线对称,两个所述限位槽(15)的前方均设置有固定块(14),且两个固定块(14)之间连接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1),且转盘(1)的顶部固定有八个药袋固定筒(2),八个所述药袋固定筒(2)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支撑板(13)、转盘(1)和八个药袋固定筒(2)均位于机座(12)的同一侧,所述机座(12)的上端固定有中药熬制桶(6),且中药熬制桶(6)的底部安装有加热器(11),所述中药熬制桶(6)的靠近加热器(11)的一端连接有输药管(4),且输药管(4)上设置有控制阀(5),所述输药管(4)远离中药熬制桶(6)的一端连接有注药嘴(3),且注药嘴(3)位于其中一个药袋固定筒(2)的正上方,所述中药熬制桶(6)的内部设置有内桶(8),且内桶(8)的外圆周上固定有两个内桶支撑架(9),两个所述内桶支撑架(9)沿内桶(8)的中轴线对称,且两个内桶支撑架(9)均包括安装座(91)和挡片(92),所述挡片(92)的一端与安装座(91)转动连接,且挡片(92)远离安装座(91)的一端开设有通孔(93),所述内桶(8)的顶部固定有提手(7),所述中药熬制桶(6)的顶部设置有桶盖(10),所述加热器(11)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12 CN 20182008649581.一种中医中药用熬制装置,包括机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2)一个侧面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5),且两个限位槽(15)沿机座(12)的中轴线对称,两个所述限位槽(15)的前方均设置有固定块(14),且两个固定块(14)之间连接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1),且转盘(1)的顶部固定有八个药袋固定筒(2),八个所述药袋固定筒(2)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支撑板(13)、转盘(1)和八个药袋固定筒(2)均位于机座(12)的同一侧,所述机座(12)的上端固定有中药熬制桶(6),且中药熬制桶(6)的底部安装有加热器(11),所述中药熬制桶(6)的靠近加热器(11)的一端连接有输药管(4),且输药管(4)上设置有控制阀(5),所述输药管(4)远离中药熬制桶(6)的一端连接有注药嘴(3),且注药嘴(3)位于其中一个药袋固定筒(2)的正上方,所述中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海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市云岩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