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牙套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148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牙套组件,包括牙冠套与连接件,所述牙冠套包括基托,所述基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一牙冠,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有牙桥,所述牙桥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连接面与第四连接面,所述第三连接面与牙床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适应的第二牙冠,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牙冠可拆卸地套合连接。通过凹槽与第二牙冠套合连接,从而将牙冠套的第一牙冠连接于牙床上,连接稳固,同时方便拆卸与连接,便于更换。

A kind of braces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牙套组件
本技术涉及牙套结构领域,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一种牙套组件。
技术介绍
义齿即假牙,它常常被用来修复缺牙及相邻的软、硬组织,种植牙齿指的是一种以植入骨组织内的下部结构为基础来支持、固位上部牙修复体的缺牙修复方式,包括下部的支持种植体和上部的牙修复体两部分,主要针对牙齿缺损和缺失后的治疗工作。现有技术中,在做义齿时,通常要将所有义齿做在一可摘胶托上,在该可摘胶托内部牙冠后设置有空槽,当使用所述可摘胶托时,将其内部的空槽可以对应金属牙套的结构方式与所述金属牙套相适配,由于金属牙套具有一定的可变形性,可将可摘胶托固定在所述金属牙套上,同时将金属牙套通过位于其上的牙冠固定到人体的剩余牙体上从而与人体的牙床连接。然而,剩余牙体由于需要承受大量的义齿咀嚼或者咬合的力度,从而使得剩余牙体易损坏或者脱落,影响义齿与牙床连接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牙套组件,该牙套组件可以使义齿通过剩余牙体稳定连接于牙床上,同时可保护剩余牙体防止受力过大造成损害。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牙套组件,包括牙冠套与连接件,所述牙冠套包括基托,所述基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一牙冠,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有牙桥,所述牙桥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连接面与第四连接面,所述第三连接面用于与牙床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适应的第二牙冠,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牙冠可拆卸地套合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牙冠为内部中空的柱体状,所述第二牙冠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凹槽套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端面以及与所述端面连接的第一周壁,所述端面与所述第一周壁连接处形成弧形面,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面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周壁,所述第二周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周壁连接,另一端的边缘形成斜面肩台型,并与所述第四连接面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面被所述第二周壁覆盖处设置有用于牙床上的基牙穿过的通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牙桥上设置有第一凹凸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凹凸面的第二凹凸面,所述第一凹凸面与所述第二凹凸面嵌合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面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二连接面斜交的延伸面,所述牙桥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延伸面连接的一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牙冠套合连接时,所述第二牙冠的外壁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凹槽的内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有粗糙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牙冠包括至少一个义齿,成单排均匀排列于第一连接面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连接面设有粘接层,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粘接层粘接到牙床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牙冠外表面套设有限位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牙套组件,包括牙冠套与连接件,所述牙冠套包括基托,所述基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一牙冠,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有牙桥,所述牙桥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连接面与第四连接面,所述第三连接面与牙床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适应的第二牙冠,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牙冠可拆卸地套合连接。通过凹槽与第二牙冠套合连接,从而将牙冠套的第一牙冠可拆卸地连接于牙床上,连接稳固,同时方便拆卸与连接,便于更换。将连接件上的第二牙冠的与凹槽连接的端部的端面与第一周壁连接处形成弧形面,与第四连接面连接的端部的第二周壁边缘形成斜面肩台型,当牙冠套与连接件套合使用时,第二牙冠能够平衡分散义齿由于咬合或者咀嚼形成的压力,从而减少与第二牙冠连接的剩余牙体的承受力,降低剩余牙体的损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牙冠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牙冠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基托;11、第一牙冠;12、牙桥;13、凹槽;20、连接件;30、第二牙冠;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3、端面。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描述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本技术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技术理解为涵盖落入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在下文中,可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A或/和B”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请参考图1至图3,一种牙套组件,包括牙冠套与连接件20,所述牙冠套包括基托10,所述基托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一牙冠11,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有牙桥12,所述牙桥12上设置有多个凹槽13,所述连接件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连接面与第四连接面,所述第三连接面与牙床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13相适应的第二牙冠30,所述凹槽13与所述第二牙冠30可拆卸地套合连接。上述,所述连接件20的第三连接面的形状与所述使用者的牙床的形状相适应,紧贴并固定于牙床上,第二牙冠30用于套合牙床上的剩余牙体并对剩余牙体进行保护,该第二牙冠30的形状与剩余牙体的基牙形状相适应。牙冠套中,包括用于咀嚼的第一牙冠11,以及用于与第二牙冠30套合连接的凹槽13,由于连接件20的第三连接面固定于牙床上,从而将第二牙冠30固定在牙床上,通过凹槽13与第二牙冠30套合连接,从而将牙冠套的第一牙冠11可拆卸地连接于牙床上,连接稳固,同时方便拆卸与连接,便于更换。上述,所述第一牙冠11包括至少一个义齿、成单排均匀排列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上,义齿个数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所述基托10优选为仿造牙龈结构采用硅胶制成,所述牙桥12部分或者全部镶嵌于所述基托10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牙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牙冠套与连接件,所述牙冠套包括基托,所述基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一牙冠,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有牙桥,所述牙桥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连接面与第四连接面,所述第三连接面用于与牙床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适应的第二牙冠,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牙冠可拆卸地套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牙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牙冠套与连接件,所述牙冠套包括基托,所述基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一牙冠,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有牙桥,所述牙桥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连接面与第四连接面,所述第三连接面用于与牙床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适应的第二牙冠,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牙冠可拆卸地套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牙冠为内部中空的柱体状,所述第二牙冠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凹槽套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端面以及与所述端面连接的第一周壁,所述端面与所述第一周壁连接处形成弧形面,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牙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周壁,所述第二周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周壁连接,另一端的边缘形成斜面肩台型,并与所述第四连接面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面被所述第二周壁覆盖处设置有用于牙床上的基牙穿过的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新致美精密齿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