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086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锅体、抽风装置、发热组件和风道装置,所述锅体与外壳底部之间形成第一风道,且外壳底部开有与第一风道连通的进风口;所述抽风装置位于锅体的一侧,且与第一风道连通;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抽风装置与风道装置之间;所述风道装置位于锅体和抽风装置的上方,且与锅体和抽风装置共同形成第二风道;风道装置的顶部开有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带走食物煎炸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外壳的温度;还可以控制排气的快慢程度,从而控制食物煎炸的干湿效果。

An air fr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炸锅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介绍
空气炸锅就是用空气替代原本煎锅里的热油,用近似太阳热风的对流加热,以热风在密闭的锅内形成急速循环的热流,让食物变熟;同时热空气还吹走了食物表层的水分,令食材无需滚油也能达到近似油炸的效果。目前,市场上的空气炸锅通过循环风道热空气加热食物,达到煎炸效果以降低油脂,但在产品煎炸食物过程中,食物的干湿程度无法加以控制,从而无法控制食物煎炸的干湿效果,影响到食物最终的煎炸效果;而且产品外壳的温度在煎炸食物的过程中不断累积升高,不仅存在烫伤使用者的隐患安全问题,还使得产品外壳的使用寿命减短。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空气炸锅,不仅能够带走食物煎炸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外壳的温度;还可以控制排气的快慢程度,从而控制食物煎炸的干湿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锅体、抽风装置、发热组件和风道装置,所述锅体与外壳底部之间形成第一风道,且外壳底部开有与第一风道连通的进风口;所述抽风装置位于锅体的一侧,且与第一风道连通;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抽风装置与风道装置之间;所述风道装置位于锅体和抽风装置的上方,且与锅体和抽风装置共同形成第二风道;风道装置的顶部开有出风口。由此,本技术所述的空气炸锅,通过抽风装置从外壳的底部开始抽风,风从第一风道经过,带走锅体底部产生的热量,并通过第二风道,由出风口排出,带走食物煎炸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而使外壳的温度降低;另外,通过控制排气控制组件的排气叶的开合状态来控制排气的快慢程度,从而控制食物煎炸的干湿效果。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风道装置的出风口下方设有排气控制组件,该排气控制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下方。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排气控制组件包括排气叶和排气叶拨钮,所述排气叶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下方,所述排气叶拨钮用于控制排气叶与出风口之间的开合。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排气叶拨钮设置在外壳顶部的外表面上,其底部穿过外壳与排气叶连接。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发热组件为多组发热丝串联的发热结构,该发热组件位于所述锅体的上表面的一侧。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锅体通过安装座设置在外壳内,其底部设有发热管,且所述发热管位于第一风道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锅体、抽风装置和风道装置之间设有连接风道,该连接风道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连通。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抽风装置包括直流电机和离心扇叶,所述直流电机安装在所述锅体的一侧,所述离心扇叶设置在直流电机的输出端。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离心扇叶位于所述连接风道中,且与发热组件隔离设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空气炸锅的排气叶打开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空气炸锅的排气叶合上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空气炸锅的排气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得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内设有锅体20、抽风装置30、发热组件40和风道装置50,所述锅体20与外壳10底部之间形成第一风道A,且外壳10底部开有与第一风道A连通的进风口;所述抽风装置30位于锅体20的一侧,且与第一风道A连通;所述发热组件40设置在抽风装置30与风道装置50之间;所述风道装置50位于锅体20和抽风装置30的上方,且与锅体20和抽风装置30共同形成第二风道B;风道装置50的顶部开有出风口51,该出风口51与第二风道B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风道装置50的出风口51下方设有排气控制组件60,该排气控制组件6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51的下方。其中,排气控制组件60包括排气叶61和排气叶拨钮62,所述排气叶61设置在所述出风口51的下方,所述排气叶拨钮62用于控制排气叶61与出风口51之间的开合。优选地,排气叶拨钮62设置在外壳10顶部的外表面上,其底部穿过外壳10与排气叶61连接。通过左右拨动排气叶拨钮62,带动排气叶61转动,从而实现排气叶61与出风口51的开合状态以及开合的程度,最终达到通过控制排气控制组件60的排气叶61的开合状态来控制排气的快慢程度,从而控制食物煎炸的干湿效果。其中,所述锅体20、抽风装置30和风道装置40之间设有连接风道C,该连接风道C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A和第二风道B连通。所述锅体20通过安装座设置在外壳10内,其底部设有发热管21,且所述发热管21位于第一风道A中。所述抽风装置30包括直流电机31和离心扇叶32,所述直流电机31安装在所述锅体20的一侧,所述离心扇叶32设置在直流电机31的输出端。优选地,离心扇叶32位于所述连接风道C中,且与发热组件40隔离设置。另外,所述发热组件40为多组发热丝串联的发热结构,该发热组件40位于所述锅体20的上表面的一侧,且位于所述连接风道C与第二风道B的连接处。以下说明本技术的空气炸锅的工作原理:接通电源后启动,直流电机31带动离心扇叶32转动抽风,冷风通过外壳10底部的进风口抽进来,经过锅体20的底部,再经过离心扇叶32及发热组件40,最后从第二风道B上的出风口51排出热风进行煎炸食物,煎炸食物产生的蒸汽通过排气叶61排出到出风口51外;锅体20底部的发热管21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热量,热量的累积会导致产品温升的升高,此风道循环过程中,由于冷风从进风口抽进后经过锅体20的底部,可带走发热管21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使外壳10温升降低;食物在煎炸过程中会产生蒸汽,此时可通过左右拨动排气叶拨钮62,实现排气叶61的开合程度,进一步控制蒸汽排出的快慢,从而实现食物的干湿煎炸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空气炸锅,通过抽风装置从外壳的底部开始抽风,风从第一风道经过,带走锅体底部产生的热量,并通过第二风道,由出风口排出,带走食物煎炸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而使外壳的温度降低;另外,通过控制排气控制组件的排气叶的开合状态来控制排气的快慢程度,从而控制食物煎炸的干湿效果。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空气炸锅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锅体、抽风装置、发热组件和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与外壳底部之间形成第一风道,且外壳底部开有与第一风道连通的进风口;所述抽风装置位于锅体的一侧,且与第一风道连通;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抽风装置与风道装置之间;所述风道装置位于锅体和抽风装置的上方,且与锅体和抽风装置共同形成第二风道;风道装置的顶部开有出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锅体、抽风装置、发热组件和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与外壳底部之间形成第一风道,且外壳底部开有与第一风道连通的进风口;所述抽风装置位于锅体的一侧,且与第一风道连通;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抽风装置与风道装置之间;所述风道装置位于锅体和抽风装置的上方,且与锅体和抽风装置共同形成第二风道;风道装置的顶部开有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装置的出风口下方设有排气控制组件,该排气控制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控制组件包括排气叶和排气叶拨钮,所述排气叶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下方,所述排气叶拨钮用于控制排气叶与出风口之间的开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叶拨钮设置在外壳顶部的外表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海达李华良
申请(专利权)人:台山市捷威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