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桂方专利>正文

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070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饭煲。它包括锅体、锅盖、内胆、沥水盘,内胆设在锅体内,沥水盘设在内胆内,所述内胆侧壁内表面突出有二根以上螺旋上升的导轨,各导轨间隔等距设置,各导轨的底端高度一致,各导轨的顶端高度一致,各导轨的螺旋方向一致。所述沥水盘端口周边的边沿间隔设有缺口,缺口与导轨数量一一对应,沥水盘位于内胆内时,缺口啮合导轨,缺口周边的边沿挂在导轨上,沥水盘端口设有提手,提手与沥水盘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如不需要蒸饭,只要拿开沥水盘,内胆可以直接煮饭,如果需要蒸饭,只要放入沥水盘,沥水盆装米,米汤煮沸腾后,电饭煲的智能控制装置启动电机,实现沥水盘提升,水汤位于沥水盘下方,实现蒸饭。

Rice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饭煲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饭煲。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带沥米汤功能的电饭煲,煮饭一段时间后,米汤被沸腾,米汤通过内胆底面的排汤孔排出内胆,沥水盘位置不变,实现所谓蒸米饭,这种结构的米汤始终被排出内胆,还无法实现蒸汽蒸米饭。现还一种智能饭煲,提前把米放入内胆,预计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饭煲开始工作,这种饭煲米一直泡在水里,时间久了,米粒易泡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沥水盘升降的电饭煲。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饭煲,包括锅体、锅盖、内胆、沥水盘,内胆设在锅体内,沥水盘设在内胆内,所述内胆侧壁内表面突出有二根以上螺旋上升的导轨,各导轨间隔等距设置,各导轨的底端高度一致,各导轨的顶端高度一致,各导轨的螺旋方向一致。所述沥水盘端口周边的边沿间隔设有缺口,缺口与导轨数量一一对应,沥水盘位于内胆内时,缺口啮合导轨,缺口周边的边沿挂在导轨上,沥水盘端口设有提手,提手与沥水盘转动连接。所述锅盖体内设有电机、转动机构,锅盖合盖后,转动机构与提手连接,电机驱动转动机构转动,转动机构通过触碰提手带动沥水盘沿导轨移动。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下述进一步完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减速齿轮组和转动盘,减速齿轮组由电机驱动,转动盘由减速齿轮组驱动,转动盘与锅盖之间转动连接,转动盘上设有提手插入空间。所述转动盘转动角度在20-50度之间。所述提手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受压能相对靠拢,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失去压力后能自身复位,第一支臂尾部穿过沥水盘侧壁上的通孔后向下弯折,第二支臂尾部穿过沥水盘侧壁上的条形孔后沿沥水盘圆周方向变折,条形孔也沿沥水盘圆周方向延伸。所述与提手位于同一纵向断面的导轨的下方设有弧形条,弧形条突出于内胆侧壁内表面,弧形条的延伸方向与位于它上方的导轨一致,弧形条的底端厚度大于顶端厚度,提手位于导轨底端时,第一支臂尾部与弧形条表面相互挤压,以使提手保持站立方向,提手位于导轨顶端后,第一支臂尾部与弧形条表面不相互挤压,提手向着沥水盘内腔转动,第一支臂尾部向上翘,第二支臂尾部转动。所述各导轨底端呈波浪状,以使边沿挂在导轨底端上时不会自行下滑脱落。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如不需要蒸饭,只要拿开沥水盘,内胆可以直接煮饭,如果需要蒸饭,只要放入沥水盘,沥水盆装米,米汤煮沸腾后,电饭煲的智能控制装置启动电机,实现沥水盘提升,水汤位于沥水盘下方,实现蒸饭。如果需要预设时间煮饭,先把装米的沥水盆提升,使水位于沥水盘下方,到达设定时间后,沥水盘下降浸入水中煮饭,此时电饭煲的智能控制装置还可以根据用户选择,在米汤煮沸后,沥水盘同样可以提升实现蒸饭,当然沥水盘不升直至米饭煮好也可以。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沥水盘升至最高处。图2为实施例的沥水盘降至最低处。图3为实施例转动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沥水盘结构示意图(其中提手处于站立)。图5为实施例沥水盘结构示意图(其中提手处于向沥水盘内腔转动)。图6为实施例内胆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沥水盘处于导轨底端俯视图。图8为A-A剖视图。图9为实施例沥水盘处于导轨顶端俯视图。图10为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结合附图,一种电饭煲,包括锅体1、锅盖、内胆3、沥水盘4,内胆3设在锅体1内,沥水盘4设在内胆3内,沥水盘中盛米。结合图6,所述内胆3侧壁内表面突出有四根螺旋上升的导轨30,各导轨间隔等距设置,各导轨的底端高度一致,各导轨的顶端高度一致,各导轨的螺旋方向一致,所述各导轨30底端呈波浪状31,以使沥水盘4的边沿40挂在导轨30底端上时不会自行下滑脱落。结合图4、5,所述沥水盘4端口周边的边沿40间隔设有4个缺口41,沥水盘4位于内胆3内时,缺口41啮合导轨30,缺口周边的边沿40挂在导轨30上,沥水盘转动时,缺口41沿着导轨30爬升。沥水盘4端口设有提手42,提手42与沥水盘转动连接,提手42包括第一支臂43和第二支臂44,第一支臂43和第二支臂44受压能相对靠拢,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失去压力后能自身复位,第一支臂43尾部穿过沥水盘4侧壁上的通孔45后向下弯折,第二支臂44尾部穿过沥水盘4侧壁上的条形孔46后沿沥水盘圆周方向弯折,条形孔46也沿沥水盘圆周方向延伸,条形孔的设计方便两支臂安装在沥水盘上。结合图3,所述锅盖(图中未示出)体内设有电机(图中未示出)和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减速齿轮组21和转动盘22,减速齿轮组21由电机驱动,转动盘22由减速齿轮组驱动,转动盘22与锅盖之间转动连接,转动盘22上设有提手插入空间23,合盖时,提手42插入空间23内,转动盘带动提手旋转,提手旋转带动沥水盘沿导轨移动。转动盘转动角度在20-50度之间,本实施例为33度。本实施例的空间只能带动沥水盘上升,如果空间另一侧也安装一限位档,使提手两侧都可以实现与转动盘连动,这样就可以实现沥水盘升降动作。结合图7至图10,所述与提手42位于同一纵向断面的导轨30的下方设有弧形条32,弧形条32突出于内胆3侧壁内表面,弧形条32的延伸方向与位于它上方的导轨30一致,弧形条32的底端厚度大于顶端厚度,弧形条从底端向着顶端逐浙变薄,提手42位于导轨30底端时,第一支臂43尾部与弧形条32表面相互挤压,以使提手保持站立方向,提手位于导轨顶端后,第一支臂尾部与弧形条表面不相互挤压,提手向着沥水盘内腔转动,防止沥水盘上升时提手向上顶锅盖,第一支臂尾部向上翘,第二支臂尾部转动。本电饭煲的智能控制装置,可以精确控制转动盘的转动角度,通过传感器检测米汤是否沸腾,传感器将信号传输给智能控制装置,智能控制装置启动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饭煲,包括锅体、锅盖、内胆、沥水盘,内胆设在锅体内,沥水盘设在内胆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侧壁内表面突出有二根以上螺旋上升的导轨,各导轨间隔等距设置,各导轨的底端高度一致,各导轨的顶端高度一致,各导轨的螺旋方向一致;/n所述沥水盘端口周边的边沿间隔设有缺口,缺口与导轨数量一一对应,沥水盘位于内胆内时,缺口啮合导轨,缺口周边的边沿挂在导轨上,沥水盘端口设有提手,提手与沥水盘转动连接;/n所述锅盖体内设有电机、转动机构,锅盖合盖后,转动机构与提手连接,电机驱动转动机构转动,转动机构通过触碰提手带动沥水盘沿导轨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饭煲,包括锅体、锅盖、内胆、沥水盘,内胆设在锅体内,沥水盘设在内胆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侧壁内表面突出有二根以上螺旋上升的导轨,各导轨间隔等距设置,各导轨的底端高度一致,各导轨的顶端高度一致,各导轨的螺旋方向一致;
所述沥水盘端口周边的边沿间隔设有缺口,缺口与导轨数量一一对应,沥水盘位于内胆内时,缺口啮合导轨,缺口周边的边沿挂在导轨上,沥水盘端口设有提手,提手与沥水盘转动连接;
所述锅盖体内设有电机、转动机构,锅盖合盖后,转动机构与提手连接,电机驱动转动机构转动,转动机构通过触碰提手带动沥水盘沿导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减速齿轮组和转动盘,减速齿轮组由电机驱动,转动盘由减速齿轮组驱动,转动盘与锅盖之间转动连接,转动盘上设有提手插入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转动角度在20-50度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方
申请(专利权)人:李桂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