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翻篮卤煮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07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烹饪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自动翻篮卤煮锅,其通过对锅体进行自动化倾倒,使第一腔体内材料铲出工作更加方便块接,节省人工操作时的体力,节省工作时间,同时防止锅体高温对人体造成烫伤的风险,提高实用性和安全性;包括锅体、导热仓、加热装置、锅盖、左支撑、右支撑、左立柱和右立柱,锅体和导热仓的形状均为半圆型,锅体与导热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的顶端和第二腔体的顶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烹饪口和加热口,导热仓位于锅体的下方,导热仓的顶端通过加热口与锅体外壁下侧连接并与锅体外壁密封;还包括齿轮柱、第一齿轮、固定螺母、托板、第一电机、第一减速器、第一转轴和第二齿轮。

Automatic turning basket 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翻篮卤煮锅
本技术涉及烹饪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自动翻篮卤煮锅。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自动翻篮卤煮锅是一种用于烹饪的辅助设备,其在烹饪设备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自动翻篮卤煮锅包括锅体、导热仓、加热装置、锅盖、左支撑、右支撑、左立柱和右立柱,锅体和导热仓的形状均为半圆型,锅体与导热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的顶端和第二腔体的顶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烹饪口和加热口,导热仓位于锅体的下方,导热仓的顶端通过加热口与锅体外壁下侧连接并与锅体外壁密封,加热装置的顶端与导热仓的底端连接,锅盖底端连通设置有盖装口,锅盖盖装在锅体顶端,盖装口与第一腔体顶端连通,左支撑的右端与锅体的左端上侧连接,左支撑的左端与左立柱的右端上侧连接,右支撑的左端与锅体的右端上侧连接,右支撑的右端与右立柱的左端上侧连接;现有的自动翻篮卤煮锅使用时,首先打开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对第二腔体内存在的导热油进行加热,导热油对锅体进行加热,第一腔体内温度升高,手动打开锅盖,然后通过烹饪口向第一腔体内投放烹饪材料,并人工对第一腔体内材料进行翻炒并同时添加调味料,第一腔体内材料翻炒完成后将锅盖盖装在锅体顶端,第一腔体内材料加热成熟后关闭加热装置,然后打开锅盖,人工将第一腔体内烹饪成熟的材料取出即可;现有的自动翻篮卤煮锅使用中发现,锅体内烹饪材料成熟后,需人工通过外界菜铲将材料取出,第一腔体内材料较多,人工需多次铲出菜料才能将第一腔体内材料全部取出来,体力消耗较大,花费时间较长,同时第一腔体内成熟的烹饪材料温度较高,人工铲出材料时,容易造成人体烫伤,导致实用性和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对锅体进行自动化倾倒,使第一腔体内材料铲出工作更加方便块接,节省人工操作时的体力,节省工作时间,同时防止锅体高温对人体造成烫伤的风险,提高实用性和安全性的自动翻篮卤煮锅。本技术的自动翻篮卤煮锅,包括锅体、导热仓、加热装置、锅盖、左支撑、右支撑、左立柱和右立柱,锅体和导热仓的形状均为半圆型,锅体与导热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的顶端和第二腔体的顶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烹饪口和加热口,导热仓位于锅体的下方,导热仓的顶端通过加热口与锅体外壁下侧连接并与锅体外壁密封,加热装置的顶端与导热仓的底端连接,锅盖底端连通设置有盖装口,锅盖盖装在锅体顶端,盖装口与第一腔体顶端连通,左支撑的右端与锅体的左端上侧连接,左支撑的左端与左立柱的右端上侧可转动连接,右支撑的左端与锅体的右端上侧连接,右支撑的右端与右立柱的左端上侧可转动连接;还包括齿轮柱、第一齿轮、固定螺母、托板、第一电机、第一减速器、第一转轴和第二齿轮,右支撑的右端穿过右立柱的上侧并伸出至右立柱右端上侧外界,右支撑与右立柱上侧可转动连接,齿轮柱的左端与右支撑的右端连接,齿轮柱的右侧外壁设置有螺纹,第一齿轮通过第一齿轮内孔套装在齿轮柱外壁上,第一齿轮的左端与右支撑的右端贴紧,固定螺母螺装套设在齿轮柱右侧螺纹上,固定螺母的左端与第一齿轮的右端贴紧,托板位于第一齿轮的下方,托板的左端与右立柱的右端上侧连接,托板的顶端右侧与第一电机的底端连接,第一电机的左端与第一减速器的右端连接,第一减速器的左端中部与第一转轴的右端连接,第二齿轮位于固定螺母底端,第二齿轮通过第二齿轮内孔套装在第一转轴外壁上,第二齿轮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固定螺母与第二齿轮啮合。本技术的自动翻篮卤煮锅,还包括支撑杆、第二减速器、第二电机、第二转轴、搅拌杆、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支撑杆位于烹饪口内部,支撑杆的左端与烹饪口的左端连接,支撑杆的右端与烹饪口的右端连接,第二减速器的底端与支撑杆的顶端中部连接,第二减速器的顶端与第二电机的底端中部连接,第二转轴位于第一腔体上侧,第二转轴的顶端穿过穿过支撑杆并与第二减速器的底端中部连接,第二转轴的底端与搅拌杆的顶端中部连接,第一搅拌叶的顶端右侧与搅拌杆的底端左侧连接,第二搅拌叶的顶端左侧与搅拌杆的底端右侧连接。本技术的自动翻篮卤煮锅,还包括双轴承、压盖、第一卡簧和第二卡簧,左立柱的右端上侧连通设置有插入孔,插入孔的右端连通设置有轴承孔,双轴承位于轴承孔内,双轴承的左端外圈与轴承孔的左端贴紧,双轴承的右端与左立柱右端平齐,压盖的中部设置有左右贯穿的通孔,压盖的左端与左立柱的右端上侧通过螺栓紧固连接,通孔的圆心与双轴承的圆心同轴,左支撑的左端穿过通孔和双轴承内孔并伸入至插入孔的左侧,双轴承右端左支撑外壁上环形设置有第一卡簧槽,第一卡簧安装在第一卡簧槽内,第一卡簧的左端与双轴承的右端内圈贴紧,双轴承的左端左支撑外壁上环形设置有第二卡簧槽,第二卡簧位于第二卡簧槽内,第二卡簧的右端与双轴承的左端内圈贴紧。本技术的自动翻篮卤煮锅,还包括排气管、排气阀、进油管和进油阀,排气管和进油管均位于导热仓左端,排气管位于进油管的上方,排气管的右端与第二腔体左端上侧连通,排气阀安装在排气管中部并与排气管连通,进油管的右端与第二腔体左端上侧连通,进油阀安装在进油管中部并与进油管连通。本技术的自动翻篮卤煮锅,还包括出油管和出油阀,出油管位于加热装置下方,出油管的顶端穿过加热装置并与第二腔体底端连通,出油阀安装在出油管下侧并与出油管连通。本技术的自动翻篮卤煮锅,还包括软管、出水管和水流开关,软管的底端与右立柱的顶端连接,软管的顶端与出水管的底端连通,出水管的右端中部与水流开关的左端连接。本技术的自动翻篮卤煮锅,还包括压力表,压力表的底端穿过锅盖顶端左侧并伸入至盖装口顶端左侧。本技术的自动翻篮卤煮锅,还包括泄压阀,泄压阀位于压力表的右端外界,泄压阀的底端穿过锅盖顶端右侧并伸入至盖装口顶端右侧。本技术的自动翻篮卤煮锅,还包括防护罩,防护罩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腔体,第三腔体左端连通设置有防护口,防护罩的左端与右立柱的右端上侧连接,齿轮柱、第一齿轮、固定螺母、托板、第一电机、第一减速器、第一转轴和第二齿轮均通过防护口伸入至第三腔体内。本技术的自动翻篮卤煮锅,还包括控制箱,控制箱的底端安装在防护罩顶端中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第一腔体内材料烹饪成熟后,控制第一电机正向转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减速器正向转动,第一减速器带动第一转轴正向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二齿轮正向转动,第二齿轮与固定螺母啮合,第二齿轮带动固定螺母正向转动,固定螺母通过齿轮柱和第一齿轮带动右支撑正向转动,右支撑带动锅体正向旋转,使锅体倾斜,第一腔体内材料通过烹饪口倾倒至外界收集装置内,控制第一电机反向转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减速器反向转动,第一减速器带动第一转轴反向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二齿轮反向转动,第二齿轮带动固定螺母反向转动,固定螺母通过齿轮柱和第一齿轮带动右支撑反向转动,右支撑带动锅体反向旋转,使锅体恢复至初始位置,关闭第一电机,通过对锅体进行自动化倾倒,使第一腔体内材料铲出工作更加方便块接,节省人工操作时的体力,节省工作时间,同时防止锅体高温对人体造成烫伤的风险,提高实用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自动翻篮卤煮锅,包括锅体(1)、导热仓(2)、加热装置(3)、锅盖(4)、左支撑(5)、右支撑(6)、左立柱(7)和右立柱(8),锅体(1)和导热仓(2)的形状均为半圆型,锅体(1)与导热仓(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的顶端和第二腔体的顶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烹饪口和加热口,导热仓(2)位于锅体(1)的下方,导热仓(2)的顶端通过加热口与锅体(1)外壁下侧连接并与锅体(1)外壁密封,加热装置(3)的顶端与导热仓(2)的底端连接,锅盖(4)底端连通设置有盖装口,锅盖(4)盖装在锅体(1)顶端,盖装口与第一腔体顶端连通,左支撑(5)的右端与锅体(1)的左端上侧连接,左支撑(5)的左端与左立柱(7)的右端上侧可转动连接,右支撑(6)的左端与锅体(1)的右端上侧连接,右支撑(6)的右端与右立柱(8)的左端上侧可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齿轮柱(9)、第一齿轮(10)、固定螺母(11)、托板(12)、第一电机(13)、第一减速器(14)、第一转轴(15)和第二齿轮(16),右支撑(6)的右端穿过右立柱(8)的上侧并伸出至右立柱(8)右端上侧外界,右支撑(6)与右立柱(8)上侧可转动连接,齿轮柱(9)的左端与右支撑(6)的右端连接,齿轮柱(9)的右侧外壁设置有螺纹,第一齿轮(10)通过第一齿轮(10)内孔套装在齿轮柱(9)外壁上,第一齿轮(10)的左端与右支撑(6)的右端贴紧,固定螺母(11)螺装套设在齿轮柱(9)右侧螺纹上,固定螺母(11)的左端与第一齿轮(10)的右端贴紧,托板(12)位于第一齿轮(10)的下方,托板(12)的左端与右立柱(8)的右端上侧连接,托板(12)的顶端右侧与第一电机(13)的底端连接,第一电机(13)的左端与第一减速器(14)的右端连接,第一减速器(14)的左端中部与第一转轴(15)的右端连接,第二齿轮(16)位于固定螺母(11)底端,第二齿轮(16)通过第二齿轮(16)内孔套装在第一转轴(15)外壁上,第二齿轮(16)与第一转轴(15)固定连接,固定螺母(11)与第二齿轮(16)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翻篮卤煮锅,包括锅体(1)、导热仓(2)、加热装置(3)、锅盖(4)、左支撑(5)、右支撑(6)、左立柱(7)和右立柱(8),锅体(1)和导热仓(2)的形状均为半圆型,锅体(1)与导热仓(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的顶端和第二腔体的顶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烹饪口和加热口,导热仓(2)位于锅体(1)的下方,导热仓(2)的顶端通过加热口与锅体(1)外壁下侧连接并与锅体(1)外壁密封,加热装置(3)的顶端与导热仓(2)的底端连接,锅盖(4)底端连通设置有盖装口,锅盖(4)盖装在锅体(1)顶端,盖装口与第一腔体顶端连通,左支撑(5)的右端与锅体(1)的左端上侧连接,左支撑(5)的左端与左立柱(7)的右端上侧可转动连接,右支撑(6)的左端与锅体(1)的右端上侧连接,右支撑(6)的右端与右立柱(8)的左端上侧可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齿轮柱(9)、第一齿轮(10)、固定螺母(11)、托板(12)、第一电机(13)、第一减速器(14)、第一转轴(15)和第二齿轮(16),右支撑(6)的右端穿过右立柱(8)的上侧并伸出至右立柱(8)右端上侧外界,右支撑(6)与右立柱(8)上侧可转动连接,齿轮柱(9)的左端与右支撑(6)的右端连接,齿轮柱(9)的右侧外壁设置有螺纹,第一齿轮(10)通过第一齿轮(10)内孔套装在齿轮柱(9)外壁上,第一齿轮(10)的左端与右支撑(6)的右端贴紧,固定螺母(11)螺装套设在齿轮柱(9)右侧螺纹上,固定螺母(11)的左端与第一齿轮(10)的右端贴紧,托板(12)位于第一齿轮(10)的下方,托板(12)的左端与右立柱(8)的右端上侧连接,托板(12)的顶端右侧与第一电机(13)的底端连接,第一电机(13)的左端与第一减速器(14)的右端连接,第一减速器(14)的左端中部与第一转轴(15)的右端连接,第二齿轮(16)位于固定螺母(11)底端,第二齿轮(16)通过第二齿轮(16)内孔套装在第一转轴(15)外壁上,第二齿轮(16)与第一转轴(15)固定连接,固定螺母(11)与第二齿轮(16)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翻篮卤煮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杆(17)、第二减速器(18)、第二电机(19)、第二转轴(20)、搅拌杆(21)、第一搅拌叶(22)和第二搅拌叶(23),支撑杆(17)位于烹饪口内部,支撑杆(17)的左端与烹饪口的左端连接,支撑杆(17)的右端与烹饪口的右端连接,第二减速器(18)的底端与支撑杆(17)的顶端中部连接,第二减速器(18)的顶端与第二电机(19)的底端中部连接,第二转轴(20)位于第一腔体上侧,第二转轴(20)的顶端穿过穿过支撑杆(17)并与第二减速器(18)的底端中部连接,第二转轴(20)的底端与搅拌杆(21)的顶端中部连接,第一搅拌叶(22)的顶端右侧与搅拌杆(21)的底端左侧连接,第二搅拌叶(23)的顶端左侧与搅拌杆(21)的底端右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翻篮卤煮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轴承(24)、压盖(25)、第一卡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桂刚
申请(专利权)人:诸城市桂冠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