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068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记载了一种新型炊具,包括彼此连接的锅体和把手,锅体设置有不粘涂层、节能复合锅底以及锅底螺纹结构;锅体的锅体侧壁为内倾斜式结构且由弧形侧壁、平面侧壁以及斜面侧壁构成,平面侧壁为三角形平面且垂直于锅体的锅底;锅体与把手均设置有人体工学设计的水晶切割面;把手上远离锅体的一端设置有平面底座,该平面底座与锅体的平面侧壁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更为合理的锅体、把手以及锅盖,实现了便于使用者烹饪前后的取放,节约运输、存储空间,洗涤过后可以快速沥干等有益效果。同时通过旋转锅盖来达到的锅内密闭与排气的设计,简化了烹饪的操作。最终达到了优化使用成本、简化使用操作等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炊具
本技术涉及厨房炊具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存放和烹饪操作的新型炊具。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饮食健康的要求也逐年提高,这使得应用于厨房餐饮的炊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锅作为一种基本炊事用具,以其可用于对食物进行烹、煮、煎、炸、炒等多种熟制工作而得以广泛应用。同时,锅也是一种拥有悠久使用历史的炊事用具,是中国人烹饪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目前,现有的炊事用锅主要包括锅底和环绕于锅底边缘向上的锅边,以便在锅体内形成烹饪食物的空间,同时还包括把手、锅盖等配件。然而,现有的锅边主要由完整的圆弧边包围而成,存储与放置只能保持水平状态,造成取放不便的问题。并且在运输与存储过程中,也较为浪费存储空间。同时,由于只能保持水平放置,清洗后残留于锅内的液体无法很好的排出,不利于锅体的快速沥干。此外,现有的锅盖也存在相似的问题。由于现有锅盖的轮廓与锅体的边缘同为正圆形,因此锅盖只能水平放置在台面上。而且如要排放烹饪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只能通过移动锅盖或者在锅盖上开孔的方式达到,不利于用户控制。加之电磁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锅具用于电磁炉和燃气灶的通用性,以及炒菜时的防粘锅等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浪费空间,不利于快速沥干和排放蒸汽,以及通用性和防粘锅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炊具,包括彼此连接的锅体和把手,所述锅体的内表面设置有不粘涂层,所述锅体的底部设置有节能复合锅底和锅底螺纹结构;其中:所述锅体的锅体侧壁为内倾斜式结构且由弧形侧壁、平面侧壁以及斜面侧壁构成;所述平面侧壁为三角形平面且垂直于所述锅体的锅底,所述把手通过斜面侧壁与所述锅体相连;所述锅体与所述把手均设置有人体工学设计的水晶切割面,所述水晶切割面分布于所述锅体与所述把手的外表面;所述把手上远离锅体的一端设置有平面底座,所述平面底座与所述锅体的平面侧壁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上述装置中,所述锅体的锅底螺纹结构为圆形结构且围绕于所述节能复合锅底的周围。上述装置中,所述锅体的斜面侧壁包括第一斜面侧壁和第二斜面侧壁。上述装置中,所述把手通过第一斜面侧壁与所述锅体相连;所述第二斜面侧壁位于所述平面侧壁与所述第一斜面侧壁之间。上述装置中,所述不粘涂层的表面为粗糙式结构。上述装置中,所述锅体的锅体侧壁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双手端拿的扇形把手。上述装置中,所述锅体的上方覆盖有锅盖。上述装置中,所述锅盖的边缘包括与所述锅体的弧形侧壁相对应的弧形边,以及与所述锅体的平面侧壁相对应的直边。上述装置中,所述锅盖设置有锅盖把手,所述锅盖把手的端部设置有平面顶端;所述平面顶端与所述把手的平面底座以及所述锅体的平面侧壁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上述装置中,所述锅盖把手的表面设置有人体工学设计的水晶切割面。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炊具,通过采用了结构更为合理的锅体、把手以及锅盖,实现了便于使用者烹饪前后的取放,节约运输、存储空间,洗涤过后可以快速沥干等有益效果。同时,通过采用了旋转锅盖来达到的锅内密闭与排气的设计,从而简化了烹饪的操作。最终达到了优化使用成本、简化使用操作等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未设置有锅盖的新型炊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设置有锅盖的新型炊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新型炊具处于竖直放置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锅体11.弧形侧壁12.平面侧壁13.斜面侧壁131.第一斜面侧壁132.第二斜面侧壁2.把手21.平面底座3.不粘涂层4.锅盖41.锅盖把手411.平面顶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记载了一种新型炊具,主要由彼此连接的锅体1和把手2构成。为了实现不粘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的锅体1的内表面设置有不粘涂层3。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的不粘涂层3采用了粗糙式结构的特氟龙涂层或陶瓷涂层,以此防止煮肉或煎炸时食物粘贴在锅体1底部造成的烧焦问题。同时在锅体1的底部设置有节能复合锅底和锅底螺纹结构。由于节能复合锅底具备了均匀导热导磁等特性,使得炊具可以同时适用于燃气灶和电磁炉,加之在节能复合锅底的周围设置了圆形结构的锅底螺纹结构,从而避免了炊具放置于燃气灶或电磁炉时滑动的问题,提高了炊具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本实施例中锅体1的锅体侧壁为内倾斜式结构且主要由弧形侧壁11、平面侧壁12以及斜面侧壁13构成,并将平面侧壁12设置为三角形平面,以此来匹配锅体侧壁的内倾斜式结构;且将平面侧壁12设置成与锅底垂直,以此来实现竖直放置的效果。把手2通过斜面侧壁13与锅体1相连;如此便可竖直放置于桌面上,再利用内倾斜式结构的侧壁,加快锅内液体的流出,从而达到快速沥干,避免生锈等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锅体1的斜面侧壁13包括第一斜面侧壁131和第二斜面侧壁132;其中,把手2通过第一斜面侧壁131与锅体1相连,而第二斜面侧壁132则位于平面侧壁12与第一斜面侧壁131之间,以此达到优化产品结构的目的,同时还可提高炊具的美观性。此外,本技术中的锅体1与把手2的外表面均分布有水晶切割面(未在图中示出),该水晶切割面采用了人体工学设计,可以在增加炊具美观性的前提下,提高使用者的握持、端拿等操作的手感,从而提高了炊具整体的使用价值和商业价值。为了增强炊具放置时的稳定性,在把手2上远离锅体1的一端设置有平面底座21,且该平面底座21与锅体1的平面侧壁1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以此实现如图3所示的放置状态,从而增强炊具竖直放置时的整体稳定性。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锅体1的上方还覆盖有锅盖4。由于锅体1的特殊结构,所以锅盖4的边缘采用了与锅体1的弧形侧壁11相对应的弧形边,以及与平面侧壁12相对应的直边。同时在锅盖4上表面设置了锅盖把手41,该锅盖把手41的端部设置有平面顶端411,该平面顶端411与锅体1的平面侧壁12以及把手2的平面底座21,三者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以此来进一步增强炊具竖直放置时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方案,在锅盖4的锅盖把手41同样采用了符合人体工学的水晶切割面。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的锅体1和锅盖4,所以当烹饪过程中需要排出蒸汽时,只需通过旋转锅盖4,使得锅体1与锅盖4之间产生一定错位空间,便可使内部的蒸汽排出。具体的排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炊具,包括彼此连接的锅体和把手,所述锅体的内表面设置有不粘涂层,所述锅体的底部设置有节能复合锅底和锅底螺纹结构;/n其特征在于:/n所述锅体的锅体侧壁为内倾斜式结构且由弧形侧壁、平面侧壁以及斜面侧壁构成;所述平面侧壁为三角形平面且垂直于所述锅体的锅底,所述把手通过斜面侧壁与所述锅体相连;/n所述锅体与所述把手均设置有人体工学设计的水晶切割面,所述水晶切割面分布于所述锅体与所述把手的外表面;/n所述把手上远离锅体的一端设置有平面底座,所述平面底座与所述锅体的平面侧壁位于同一水平面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炊具,包括彼此连接的锅体和把手,所述锅体的内表面设置有不粘涂层,所述锅体的底部设置有节能复合锅底和锅底螺纹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的锅体侧壁为内倾斜式结构且由弧形侧壁、平面侧壁以及斜面侧壁构成;所述平面侧壁为三角形平面且垂直于所述锅体的锅底,所述把手通过斜面侧壁与所述锅体相连;
所述锅体与所述把手均设置有人体工学设计的水晶切割面,所述水晶切割面分布于所述锅体与所述把手的外表面;
所述把手上远离锅体的一端设置有平面底座,所述平面底座与所述锅体的平面侧壁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锅底螺纹结构为圆形结构且围绕于所述节能复合锅底的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斜面侧壁包括第一斜面侧壁和第二斜面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通过第一斜面侧壁与所述锅体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德邻美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