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式茶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05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滤式茶盘。该种过滤式茶盘,包括茶盘本体,茶盘本体上开设有过滤槽,过滤槽内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水孔,还包括至少一组导水滤渣组件,导水滤渣组件设于过滤槽内,导水滤渣组件包括上表面形成有向下倾斜面的导流部及承接于导流部出水端设置的具有凹槽的滤渣部,滤渣部上端形成有可溢流的空间,进入过滤槽的茶水通过导水滤渣组件过滤后由排水孔排出。导水滤渣组件可过滤茶叶与茶水,避免了排水孔堵塞;导水滤渣组件由导水块堆叠形成,导水滤渣组件尺寸易于改变,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茶盘;导水滤渣组件上表面不会积水且茶渣隐藏于内部,茶盘整体美观性高。

A kind of filter tea tr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式茶盘
本技术涉及茶盘
,特别涉及一种过滤式茶盘。
技术介绍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泡工夫茶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茶盘是泡工夫茶必不可少的一件泡茶器具。泡茶时,多余的茶水会倾倒在茶盘上,茶水中可能含有茶渣,茶渣在出水孔堆积将会堵塞出水孔,使茶盘积水,影响使用体验。为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421856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易于清理的茶盘,包括盘体、盘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盘面为一块平板,在盘面的中间或边缘设有一个漏斗状的凹槽,该凹槽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排水管连接,所述凹槽上设有盖板,该盖板上设有过滤孔,所述盖板盖在凹槽上后的高度等于或低于盘面的高度。现有的茶盘,过滤后茶渣将会堆积在滤网上,造成茶盘面不整洁,影响了茶盘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分离茶水与茶渣,美观性高的过滤式茶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过滤式茶盘,包括茶盘本体,茶盘本体上开设有过滤槽,过滤槽内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水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组导水滤渣组件,导水滤渣组件设于过滤槽内,导水滤渣组件包括上表面形成有向下倾斜面的导流部及承接于导流部出水端设置的具有凹槽的滤渣部,滤渣部上端形成有可溢流的空间,进入过滤槽的茶水通过导水滤渣组件过滤后由排水孔排出。进一步的,导水滤渣组件由若干导水块组合形成,导水块包括具有凹槽的凹槽面、中部具有向外凸出的弧形面,导水滤渣组件包括第一导水层和第二导水层,第一导水层由多块凹槽面朝上且弧形面朝下的导水块间隔排列形成,第二导水层由多块凹槽面朝下且弧形面朝上的导水块间隔排列形成,第一导水层设于第二导水层下方,且导水块的凹槽面两端分别置于相对的两导水块的凹槽面内,第二导水层的导水块的弧形面形成导流部可将茶水引导流入第一导水层导水块的凹槽面形成的滤渣部内,第一导水层导水块的凹槽面可截留茶渣以过滤茶水,使茶水流入过滤槽并后从排水孔排出。进一步的,导水组件设置有多组,多组导水组件通过平行排列和堆叠排列以填充满过滤槽。进一步的,过滤槽可设有多个,多个过滤槽相互连通。进一步的,导水块采用滤水材料制成。进一步的,导水块由多孔陶板制成。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过滤式茶盘,导水滤渣组件可过滤茶叶与茶水,避免了排水孔堵塞;导水滤渣组件由导水块堆叠形成,导水滤渣组件尺寸易于改变,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茶盘;导水滤渣组件上表面不会积水且茶渣隐藏于内部,茶盘整体美观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过滤式茶盘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过滤式茶盘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导水滤渣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过滤式茶盘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识对应如下:茶盘本体1、过滤槽11、排水孔12、导水滤渣组件2、第一导水层21、第二导水层22、导水块3、凹槽面31、弧形面3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过滤式茶盘,包括茶盘本体1、导水滤渣组件2。茶盘本体1上开设有过滤槽11,过滤槽11内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水孔12,过滤槽11可设有多个,多个过滤槽11相互连通。导水滤渣组件2包括上表面形成有向下倾斜面的导流部及承接于导流部出水端设置的具有凹槽的滤渣部,滤渣部上端形成有可溢流的空间,进入过滤槽的茶水通过导水滤渣组件过滤后由排水孔排出。导水滤渣组2件由若干导水块3组合形成,导水块3包括具有凹槽的凹槽面31、中部具有向外凸出的弧形面32,导水滤渣组件2包括第一导水层21和第二导水层22,第一导水层21由多块凹槽面31朝上且弧形面32朝下的导水块3间隔排列形成,第二导水层22由多块凹槽面31朝下且弧形面32朝上的导水块3间隔排列形成,第一导水层21设于第二导水层22下方,且导水块3的凹槽面31两端分别置于相对的两导水块3的凹槽面31内,第二导水层22的导水块3的弧形面32形成导流部可将茶水引导流入第一导水层21导水块3的凹槽面31形成的滤渣部内,第一导水层21导水块3的凹槽面31可截留茶渣以过滤茶水,使茶水流入过滤槽11并后从排水孔12排出。导水块3采用滤水材料制成,例如多孔陶板。该种过滤式茶盘工作原理如下:泡茶时,多余的茶水自然流入过滤槽11内或直接倾倒入过滤槽11,茶水流经导水滤渣组件2时,由于导水滤渣组件2上表面向下倾斜的导流部,茶水将会沿着导流部流下至凹槽的滤渣部,在滤渣部内,由于阻力作用茶渣被阻挡而截留,茶水可从缝隙中流出或从滤渣部上端的溢流空间流出,从而茶水去除茶渣后进入过滤槽11内并从排水孔12排出;具体的,茶水进入导水滤渣组件2时,先进入第二导水层22,第二导水层22的导水块3是弧形面32朝上设置的并且弧形面32两端设置于下方第一导水层21的导水块3凹槽面31内,茶水不会在第二导水层22上方停留,会直接落至第一导水层21的导水块3的凹槽面31内,可保证位于最上方的第二导水层22顶部保持整洁,由于第二导水层22的导水块3间隔排列,且各导水块3均为贴近布置,导水滤渣组件2中会有较多的狭缝可截留茶渣并且最终截留于第一导水层21的导水块3的凹槽面31内;可根据茶盘的构造和适用范围,增大或减小过滤槽11的大小,填充满导水滤渣组2件后,可实现不同的最大过滤量和过滤速度;导水滤渣组件2由多个导水块3组合而成,可较好的适用不同的茶盘尺寸需求;导水块3采用滤水材料制成,例如多孔陶板,茶水亦可穿透导水块流出,可保证导水滤渣组件2最上层不积水并保持相对干燥,提升美观度。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式茶盘,包括茶盘本体,茶盘本体上开设有过滤槽,过滤槽内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水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组导水滤渣组件,导水滤渣组件设于过滤槽内,导水滤渣组件包括上表面形成有向下倾斜面的导流部及承接于导流部出水端设置的具有凹槽的滤渣部,滤渣部上端形成有可溢流的空间,进入过滤槽的茶水通过导水滤渣组件过滤后由排水孔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式茶盘,包括茶盘本体,茶盘本体上开设有过滤槽,过滤槽内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水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组导水滤渣组件,导水滤渣组件设于过滤槽内,导水滤渣组件包括上表面形成有向下倾斜面的导流部及承接于导流部出水端设置的具有凹槽的滤渣部,滤渣部上端形成有可溢流的空间,进入过滤槽的茶水通过导水滤渣组件过滤后由排水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过滤式茶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滤渣组件由若干导水块组合形成,导水块包括具有凹槽的凹槽面、中部具有向外凸出的弧形面,导水滤渣组件包括第一导水层和第二导水层,第一导水层由多块凹槽面朝上且弧形面朝下的导水块间隔排列形成,第二导水层由多块凹槽面朝下且弧形面朝上的导水块间隔排列形成,第一导水层设于第二导水层下方,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泉州市儒逸堂石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