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扶手的升降结构,主要包括有一固定座、一固定板、一轨接于固定座外部的滑动套,一滑座、以及一经由滑座卡掣固定座内部卡槽的摇臂,该摇臂顶端设有驱动钮,该驱动钮轴心是跨置在滑座顶端的枢耳中并架设在滑动套顶端镂空成型的枢耳座内,并于轴心下方延伸一开设斜孔的摆动杆,该斜孔供一可穿入卡槽的卡掣块,且在摆动杆相对卡掣块凸出的背侧凹设配置弹簧的凹槽,由固定板结合滑动套而覆盖,以令固定座底端、固定板顶面分别供与扶手支架、扶手座结合而构成一扶手,该扶手可以经由滑动套外露的驱动钮驱使摇臂底端的卡掣块脱离或卡入固定座不同高低位置的卡槽中,形成扶手座相对固定座相对调整升降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扶手的升降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扶手,特别是指一种便于对进行调整的扶手的升降结构。
技术介绍
扶手的升降结构顾名思义就是提供座椅的扶手座进行升、降调整的结构体,以利不同体型、需求的使用者都可以获得最舒适的手臂靠置作用。然而习用的扶手升降结构大多是将调整钮设置在滑动套的外侧,而且升降结构的调整限于习用卡掣块都是单纯配置弹簧且顺着上升调整而被动的往复伸缩,因此扶手座在升降调整时都是只能逐渐上调至最顶端后,就必须将扶手座下压至最底端(卡掣块位于扶手座最顶端位置时会进入一个死点,并在扶手座下压至最底端时才能脱离,造成扶手座的升降调整具有单向循环的限制),才能再度开始进行扶手座的上升调整,也就是说习用的升降结构不仅在制造上有左、右扶手的不同零件而浪费成本,且在上升、下降的调整时也是不能突然改变升降方向的,这对于制造业者和使用者来说都是极不好的。本创作人鉴于上述的缺失,深觉习用扶手的升降结构必须能一体适用于左、右扶手的安装才能降低零件备料和制造上的困扰,而且操作型式必须符合使用者的方便需求,因此遂以其多年从事扶手升降结构的研发、制造经验,积极进行改良,在各方条件的审慎考量下,终于开创出本结构的组成,将可解决习用的各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扶手的升降结构,使用者可以随时依其需求而立即将扶手座进行升、降调整。基于此,本技术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扶手的升降结构,主要包括有一固定座、一轨接于固定座外部的滑动套、一滑座、以及一经由滑座卡掣固定座内部卡槽的摇臂,该摇臂顶端设有驱动钮,该驱动钮的轴心是跨置在滑座顶端的枢耳中并架设在滑动套顶端镂空成型的枢耳座内,由固定板结合滑动套而覆盖,以令固定座底端、固定板顶面各别供与扶手支架、扶手座结合而构成一可升降调整的扶手,其中,该固定座穿入并轨接于该滑动套内,该滑动套顶端两侧镂空成型有枢耳座;该固定座凹设有一滑动槽,在滑动槽两边内凹有封闭的轨沟,于滑动槽一侧面设有多个相通的卡槽;该滑座为顶端两侧设有向上开放状枢耳的长条框,于框底两侧凸伸对应轨沟的肋片,对应置入滑动槽中而滑动,该框底一侧凹设对应卡槽的缺口,并沿着缺口高度在相邻的框面上开设长透孔;该摇臂在该轴心的两端设有驱动钮,并于轴心下方延伸一底端开设斜孔的摆动杆,该摆动杆由滑座顶端穿入,该斜孔供一可穿入卡槽的卡掣块的轴予以穿置、连动,且在摆动杆相对卡掣块凸出的背侧凹设配置弹簧的凹槽,该弹簧抵制于凹槽及滑座的内壁;该固定板为对应覆盖滑动套顶面并与滑动套顶面结合的板;该卡掣块的轴经由斜孔而穿入该长透孔内,该卡掣块由该缺口凸出,该卡掣块推入、内缩该滑座内,该滑座的肋片伸入轨沟中定位,该固定座穿入滑动套中轨接,该摇臂的驱动钮外露于该滑动套的顶端两侧而构成扶手;该驱动钮驱使摇臂的摆动杆摆动、压缩弹簧,卡掣块内缩、脱离卡槽,自由进行扶手座相对固定座的升降操作,松放驱动钮经由弹簧的复位,该卡掣块外凸伸入一卡槽中形成定位。进一步,该固定座的一外侧上方、下方是设有凸点及外凸的弹簧件,该弹簧件抵顶滑动套的内壁。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后,本技术的升降结构以驱动钮的拨动而驱使摇臂底端的卡掣块脱离或卡入固定座的卡槽中以进行高低位置的升降调整,借以提供扶手座及其连结的滑动套相对固定座予以升降,因此使用者可以随时依其需求而立即将扶手座进行升、降调整,解决习用扶手座只能依特定操作方向的单向循环限制。本技术的升降结构令摇臂顶端的驱动钮跨置于滑座顶端的枢耳中、滑动套的枢耳座内,再以固定板结合滑动套顶端以覆盖驱动钮,构成驱动钮凸出在滑动套两侧的对称操作外观,所以整个升降结构具有左右对称的特性,因此在制造时只需生产相同的升降结构就可安装在座椅的左、右侧形成左、右扶手,可供使用者由扶手内、外侧的驱动钮进行升降调整,降低零件备料和制造上的困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扶手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升降结构分解图之一。图3为本技术升降结构分解图之二。图4为本技术升降结构分解图之三。图5为本技术的组成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的操作示意图。【符号说明】1滑动套11枢耳座2固定座21滑动槽22卡槽23轨沟24凸点25弹簧件3滑座31枢耳32肋片33缺口34长透孔4摇臂41驱动钮42轴心43摆动杆44斜孔45卡掣块46轴47凹槽48弹簧5固定板6扶手支架7扶手座10扶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审查人员能确实明了本技术的结构组成及其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兹配合图式列举实施例,详细介绍说明如后:本技术一种扶手的升降结构,主要包括有一轨接于固定座2外部的滑动套1(如图1所示),以及一经由滑座3卡掣固定座2内部卡槽22的摇臂4(如图2所示),该摇臂4顶端的驱动钮41的轴心42是跨置在滑座3顶端的枢耳31中并架设在滑动套1顶端镂空成型的枢耳座11内(如图3、图4所示),由固定板5结合滑动套1而覆盖,以令固定座2底端、固定板5顶面分别与扶手支架6、扶手座7结合而构成一扶手10,其中:滑动套1:供固定座2穿入、轨接的中空套,于顶端两侧镂空成型有枢耳座11。固定座2:凹设有一滑动槽21的杆座,在滑动槽21两边内凹有封闭的轨沟23,于滑动槽21一侧面设有多个相通的卡槽22。滑座3:顶端两侧设有向上开放状枢耳31的长条框,于框底两侧凸伸对应轨沟23的肋片32,可以对应置入滑动槽21中而滑动,该框底一侧凹设对应卡槽22的缺口33,并沿着缺口33高度在相邻的框面上开设长透孔34。摇臂4:以一轴心42的两端设有驱动钮41,并于轴心42下方延伸一底端开设斜孔44的摆动杆43,该斜孔44供一可穿入卡槽22的卡掣块45的轴46予以穿置、连动,且在摆动杆43相对卡掣块45凸出的背侧凹设配置弹簧48的凹槽47。固定板5:对应覆盖滑动套1顶面予以结合的板。借由上述的构件,令摇臂4的摆动杆43由滑座3顶端穿入,促使驱动钮41的轴心42跨置在枢耳31中,弹簧48抵制于凹槽47及滑座3的内壁,所以卡掣块45的轴46经由斜孔44而穿入长透孔34内时,卡掣块45可由缺口33凸出,此时在卡掣块45推入内缩的状态时,可以由滑座3面对固定座2的滑动槽21予以置入,令滑座3的肋片32伸入轨沟23中(由于轨沟23是内凹的封闭结构(没有开放延伸出)所以滑座3在滑动槽21中滑动时,肋片32可以防止滑座3滑脱出滑动槽21),且令卡掣块45受到弹簧48的回复力而外凸伸入一卡槽22中形成卡掣定位(如图5所示),此时将固定座2穿入滑动套1中轨接,即可令滑座3的枢耳31架设在滑动套1顶端镂空成型的枢耳座11内,并使得摇臂4的驱动钮41外露于滑动套1的顶端两侧,续由固定板5结合滑动套1予以覆盖后,固定座2底端、固定板5顶面就可以分别与扶手支架6、扶手座7结合而构成一扶手10。因此本技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扶手的升降结构,主要包括有一固定座、一轨接于固定座外部的滑动套、一滑座、以及一经由滑座卡掣固定座内部卡槽的摇臂,该摇臂顶端设有驱动钮,该驱动钮的轴心是跨置在滑座顶端的枢耳中并架设在滑动套顶端镂空成型的枢耳座内,由固定板结合滑动套而覆盖,以令固定座底端、固定板顶面各别供与扶手支架、扶手座结合而构成一可升降调整之的扶手,其特征在于:/n该固定座穿入并轨接于该滑动套内,该滑动套顶端两侧镂空成型有枢耳座;/n该固定座凹设有一滑动槽,在滑动槽两边内凹有封闭的轨沟,于滑动槽一侧面设有多个相通的卡槽;/n该滑座为顶端两侧设有向上开放状枢耳的长条框,于框底两侧凸伸对应轨沟的肋片,对应置入滑动槽中而滑动,该框底一侧凹设对应卡槽的缺口,并沿着缺口高度在相邻的框面上开设长透孔;/n该摇臂在该轴心的两端设有驱动钮,并于轴心下方延伸一底端开设斜孔的摆动杆,该摆动杆由滑座顶端穿入,该斜孔供一可穿入卡槽的卡掣块的轴予以穿置、连动,且在摆动杆相对卡掣块凸出的背侧凹设配置弹簧的凹槽,该弹簧抵制于凹槽及滑座的内壁;/n该固定板为对应覆盖滑动套顶面并与滑动套顶面结合的板;/n该卡掣块的轴经由斜孔而穿入该长透孔内,该卡掣块由该缺口凸出,该卡掣块推入、内缩该滑座内,该滑座的肋片伸入轨沟中定位,该固定座穿入滑动套中轨接,该摇臂的驱动钮外露于该滑动套的顶端两侧而构成扶手;/n该驱动钮驱使摇臂的摆动杆摆动、压缩弹簧,卡掣块内缩、脱离卡槽,自由进行扶手座相对固定座的升降操作,松放驱动钮经由弹簧的复位,该卡掣块外凸伸入一卡槽中形成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扶手的升降结构,主要包括有一固定座、一轨接于固定座外部的滑动套、一滑座、以及一经由滑座卡掣固定座内部卡槽的摇臂,该摇臂顶端设有驱动钮,该驱动钮的轴心是跨置在滑座顶端的枢耳中并架设在滑动套顶端镂空成型的枢耳座内,由固定板结合滑动套而覆盖,以令固定座底端、固定板顶面各别供与扶手支架、扶手座结合而构成一可升降调整之的扶手,其特征在于:
该固定座穿入并轨接于该滑动套内,该滑动套顶端两侧镂空成型有枢耳座;
该固定座凹设有一滑动槽,在滑动槽两边内凹有封闭的轨沟,于滑动槽一侧面设有多个相通的卡槽;
该滑座为顶端两侧设有向上开放状枢耳的长条框,于框底两侧凸伸对应轨沟的肋片,对应置入滑动槽中而滑动,该框底一侧凹设对应卡槽的缺口,并沿着缺口高度在相邻的框面上开设长透孔;
该摇臂在该轴心的两端设有驱动钮,并于轴心下方延伸一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彦全,赖彦辑,
申请(专利权)人:赖彦全,赖彦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TW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