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组装件以及电连接器尾罩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7663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组装件结构及其尾罩处理方法,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缆组装件结构中的导线同焊杯焊接处受力、进而发生质量事故,且尾罩处理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缆组装件结构包括电连接器、电缆、尾罩和热缩套管,电缆外表面和尾罩夹紧处具有自粘胶带层,自粘胶带为丁基橡胶自粘胶带或乙丙橡胶自粘胶带。尾罩处理方法包括前处理工艺、清除多余物、自粘带填充缠绕、尾罩装配和尾罩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确保尾罩尾夹部位能够同电缆夹紧,保证电缆牢固不晃动,进而保证焊杯不受额外应力,确保焊杯焊点的长久可靠,提升了尾罩处理的工作效率。

A processing method of cable assembly and tail cover of electric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组装件以及电连接器尾罩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组装件以及电连接器尾罩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电缆组装件是由电连接器和电缆加工而成的整体,其大量用于武器装备系统的内部连接上,主要用做信号传输、电源电力输送等。电缆组装件质量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系统工作的稳定性。电缆组装件质量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连接器焊点的可靠性。尾罩处理是连接器同电缆芯线焊接合格后利用尾罩及其尾夹对电缆进行夹紧的工作。尾罩处理做不好,电缆会在尾罩及尾夹部位晃动,导致导线同焊杯焊接处受力,久而久之,极易引起焊杯焊点的断裂,进而发生质量事故。尾罩处理的常规方法为在尾罩同电缆空隙处缠绕橡胶板,待其填充到能够将尾罩同电缆间缝隙全部塞满时用锦丝线对其进行绑扎,并涂胶,然后将尾夹的安装螺钉紧固好。常规的尾罩处理需事先对橡胶板进行裁剪,且橡胶板自身之间没有粘性,需要用锦丝线进行绑扎,绑扎后再用胶进行涂抹,该处理过程工作效率较低,操作流程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电缆组装件以及电连接器尾罩的处理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电缆组装件的电缆会在尾罩及尾夹部位晃动,导致导线同焊杯焊接处受力,极易引起焊杯焊点的断裂,进而发生质量事故,以及尾罩处理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组装件,该电缆组装件包括电连接器、电缆、尾罩和热缩套管,尾罩的前端与电连接器的头部相连,尾罩的后端装配有尾夹,尾罩中部周向与热缩套管前端贴合连接,热缩套管的后端与电缆的电缆出线端贴合连接,热缩套管覆盖尾夹外边沿,电缆外表面和尾罩连接处设置有自粘胶带层,所述自粘胶带为丁基橡胶自粘胶带或乙丙橡胶自粘胶带。进一步地,所述自粘胶带层包括周向缠绕在电缆外表面的多层自粘胶带缠绕层构成,单层自粘胶带缠绕层由多个自粘胶带缠绕圈组成,后一缠绕圈覆盖前一缠绕圈的宽度的85%~95%。即单层自粘胶带缠绕层采用逐圈递进缠绕的方式,后一缠绕圈覆盖前一缠绕圈的宽度的85%~95%,单层自粘胶带缠绕层缠绕完成后,折返进行下一层自粘胶带缠绕层的缠绕。进一步地,以缠绕前进的方向为基准,所述缠绕角度为60~90度。进一步地,所述自粘胶带层还包括向电缆和尾夹连接处两侧延伸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长度为5mm~10mm。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缆组装件的电连接器尾罩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前处理工艺完成前端工序,包括电缆处理和电连接器处理;S2:清除多余物对尾罩内圈和电缆外表面进行清洁处理,自然风干后清除连接器内部多余物;S3:自粘胶带缠绕填充用自粘胶带对电缆与尾罩夹紧处缠绕,并用尾罩进行试穿,直至尾罩与电缆外表面之间的空隙完全填充;S4:尾罩装配尾罩与电缆外表面之间的空隙完全填充后,将尾罩装配至电连接器头部,进行固定,并点胶进行胶封;S5:尾罩保护取长度大于尾罩长度的热缩套管,然后将连接器头部从热缩套管中穿入,对热缩套管进行热缩处理,使热缩套管同尾罩及电缆贴合紧密,且热缩范围覆盖尾夹。进一步地,所述S1中,前端工序包括导线下线、端头处理、电缆屏蔽层处理和电连接器焊接。进一步地,所述S2包括如下步骤:用镊子夹取蘸有无水乙醇的棉球对电缆出线口的尾罩内圈及出线口的电缆外绝缘皮进行清洁,清洁完毕后自然风干,然后用真空吸尘器将连接器内部的多余物进行吸除。进一步地,所述S3包括如下步骤:S31:从缠绕起始端开始,按照圈圈递进的方式进行逐圈缠绕,相邻缠绕圈中,后一缠绕圈覆盖前一缠绕圈的宽度的85%~95%,逐圈缠绕至结束端;S32:折返缠绕,即从结束端开始,按照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逐圈缠绕,相邻缠绕圈中,后一缠绕圈覆盖前一缠绕圈的宽度的85%~95%,逐圈缠绕直至起始端;S33:重复步骤S31、S32,直至尾罩与电缆外表面之间的空隙完全填充。进一步地,所述S4中,采用扳手将尾罩外螺纹和连接器内螺纹进行螺装,用旋具将尾夹上的螺钉紧固到位,尾夹螺钉拧出尾罩外螺纹至少1扣,并点螺纹胶进行胶封。进一步地,所述S5包括如下步骤:S51:用剪刀截取热缩套管,热缩套管的长度比尾罩长度大50~100mm;S52:将连接器头部从热缩套管中穿入,直至超出尾罩部分50~100mm;S53:用热吹风对热缩套管进行热缩处理,处理后热缩套管同尾罩及电缆贴合紧密,并且热缩范围覆盖尾夹。进一步地,热缩套管内壁有胶,加热状态下具有强粘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1、现有电缆组装件中,在尾罩和电缆之间设置有缠绕橡胶板,并且含有对橡胶板进行绑扎的棉丝线以及胶,本专利技术在电缆和尾夹夹紧处设置有自粘胶带层的电缆组装件结构,由于采用了自粘胶带层对尾罩和电缆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避免了后续的绑扎和涂胶过程,且固定效果好,能很好地固定电缆,保证焊杯不受额外应力,确保焊杯焊点的长久可靠。且尾罩处理过程简单,效率高。2、自粘胶带层由周向缠绕在电缆外表面的多层自粘胶带缠绕层构成,单层自粘胶带缠绕层由多个自粘胶带缠绕圈组成,后一缠绕圈覆盖前一缠绕圈的宽度的85%~95%。即单层自粘胶带缠绕层采用逐圈递进缠绕的方式,后一缠绕圈覆盖前一缠绕圈的宽度的85%~95%,单层自粘胶带缠绕层缠绕完成后,折返进行下一层自粘胶带缠绕层的缠绕,如此反复直至尾罩与电缆外表面之间的空隙完全填充后的缠绕方式,并保证相邻圈之间的覆盖面以及缠绕角度,确保自粘带缠绕的牢固、可靠性和紧实度,力学性能更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定位效果,不易造成缠绕层、电缆和尾罩之间的相对攒动和位移,从而保证整个接触面的均匀接触,保证电缆牢固不晃动,进而保证焊杯不受额外应力,确保焊杯焊点的长久可靠。3、通过清除多余物,保证了电缆表面和尾罩内壳的清洁度,使得自粘带与电缆和尾罩之间的贴合度,从而更加牢固地固定电缆,进而保证焊杯不受额外应力,确保焊杯焊点的长久可靠。4、通过电缆连接器尾罩内及出线部位采取自粘胶带缠绕填充,实现了确保尾罩尾夹部位能够同电缆夹紧,保证电缆牢固不晃动,进而保证焊杯不受额外应力,确保焊杯焊点的长久可靠;另一方面是提升尾罩处理的工作效率,将尾罩处理的时间缩短70%以上。5、通过尾罩与电缆外表面之间的空隙完全填充后,将尾罩装配至电连接器头部,进行固定,并点胶进行胶封,全方位保证了电缆牢固不晃动。6、自粘带通常用于密封或绝缘处理,本申请创造性地将其用在尾罩处理上。尤其是选用丁基橡胶自粘胶带或乙丙橡胶自粘带作为缠绕材料,该自粘胶带电气性能及防水效果良好,价格低廉,且其物理性能和电性能不受拉伸程度的影响,使用方便,工艺简单,由于它兼具优良的延展性和弹性,在进行尾罩空隙处填充时,能够确保尾夹内圈、自粘胶带及电缆之间贴合紧密,完全夹紧,且环境适应性良好,具有较高的工艺可靠性。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组装件,所述电缆组装件包括电连接器、电缆、尾罩和热缩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罩的前端与电连接器的头部相连,所述尾罩的后端装配有尾夹,所述尾罩中部周向与热缩套管前端贴合连接,所述热缩套管的后端与电缆的出线端贴合连接,所述热缩套管覆盖尾夹外边沿,所述电缆外表面和尾罩连接处设置有自粘胶带层,所述自粘胶带为丁基橡胶自粘胶带或乙丙橡胶自粘胶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组装件,所述电缆组装件包括电连接器、电缆、尾罩和热缩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罩的前端与电连接器的头部相连,所述尾罩的后端装配有尾夹,所述尾罩中部周向与热缩套管前端贴合连接,所述热缩套管的后端与电缆的出线端贴合连接,所述热缩套管覆盖尾夹外边沿,所述电缆外表面和尾罩连接处设置有自粘胶带层,所述自粘胶带为丁基橡胶自粘胶带或乙丙橡胶自粘胶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组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胶带层包括周向缠绕在电缆外表面的多层自粘胶带缠绕层,单层自粘胶带缠绕层由多个自粘胶带缠绕圈组成,后一缠绕圈覆盖前一缠绕圈的宽度的85%~9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组装件,其特征在于,以缠绕前进的方向为基准,所述缠绕角度为60~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组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胶带层还包括向电缆和尾夹连接处的两侧延伸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长度为5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缆组装件的电连接器尾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前处理工艺
完成前端工序,包括电缆处理和电连接器处理;
S2:清除多余物
对尾罩内圈和电缆外表面进行清洁处理,自然风干后清除连接器内部多余物;
S3:自粘胶带缠绕填充
用自粘胶带对电缆与尾罩夹紧处缠绕,并用尾罩进行试穿,直至尾罩与电缆外表面之间的空隙完全填充;
S4:尾罩装配
尾罩与电缆外表面之间的空隙完全填充后,将尾罩装配至电连接器头部,进行固定,并点胶进行胶封;
S5:尾罩保护
取长度大于尾罩长度的热缩套管,然后将连接器头部从热缩套管中穿入,对热缩套管进行热缩处理,使热缩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马兵兵王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