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取用户使用时长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745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3:23
一种使用时长计算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S100,获取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打点数据,根据打点数据判断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类型;S200,根据该类型确定是否执行使用时长计算,若否则跳转S400;S300,根据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打点数据,计算使用时长,并计入第一使用时长;S400,根据当前事件的类型确定是否执行用户使用检测,若否跳转到S700;S500,确认当前事件后的设定时间内是否未发生新的使用事件,如是执行S600,否则返回S100;S600,检测用户是否在使用目标应用,并计算第二使用时长;S700,将第一使用时长和第二使用时长相加,结果作为目标应用的使用时长。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the usage time of us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获取用户使用时长的方法和装置所属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及互联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获取用户使用时长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可供用户使用的各类应用软件、应用程序(APP)越来越多,用户可以通过PC机使用各类应用软件,也可以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使用各种应用程序,从而丰富了用户工作和生活。使用时长,简单来讲就是用户在某个应用软件/应用程序上所花的时间,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应用软件/应用程序对用户的粘性。准确的测量用户对目标应用软件/应用程序(以下称为目标应用)的实际使用时长,可以帮助开发人员了解应用软件/应用程序的内容质量,作为优化和改进内容及展现方式的依据。现阶段对目标应用使用时长的计算主要通过Web服务日志和JavaScript页面嵌码的方式来获取数据。这2种方法使用的数据虽然来源不同,但是计算目标应用使用时长时的基本思路是相同的,即通过计算2个相邻访问请求时间戳之间的时间差值,来作为使用时长。比如用户12:00打开目标应用并保持目标应用打开状态,外出1小时后阅读页面内容1分钟,则计算出的目标应用使用时长是1小时1分钟。这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显然无法真实反映用户的实际浏览行为。如上面例子中,用户的实际使用时长仅为1分钟,但计算出的使用时长却长达1小时1分钟。这是由于计算目标应用使用时长时未考虑用户离开等行为的细节,导致计算目标应用使用时长未将其影响考虑在内,进而导致计算结果比用户实际使用时长要大。另外,这种时长计算方法通常在无法获取最后一个页面关闭时间时,赋予该页面一定定值作为访问时长;或者用户一次访问多个页面时,例如第n个页面的关闭时间无法收到,则将前(n-1)个页面的平均访问时长作为第n个页面的访问时长。然而该方法仍然不能准确的体现用户的真实访问行为,且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PC端,并不完全适用于移动端。可以看到,现有的计算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计算结果与用户实际使用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几乎无遗漏的、能够真实体现用户有效使用时间的使用时长获取方法和装置。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获取用户使用时长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在进行用户对目标应用使用时长计算时消除未实际使用行为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从而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用户对目标应用的有效使用时长。并且,进行目标应用使用时长计算时充分考虑到移动端的操作特性,从而使得该使用时长计算方法和装置同样适用于移动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获取用户使用时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0,获取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打点数据,根据打点数据判断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类型,其中打点数据包括打点时间和打点事件;步骤S200,根据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类型确定是否执行使用时长计算,如是则执行步骤S300,若否则跳转到步骤S400;步骤S300,根据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打点数据,计算当前使用时长,并将该计算出的当前使用时长计入第一使用时长;步骤S400,根据当前事件的类型确定是否执行用户使用检测;若是执行步骤S500,否则跳转到步骤S700;步骤S500,确认当前事件后的设定时间内是否未发生新的使用事件,如是则执行步骤S600,否则返回步骤S100;步骤S600,周期性地检测用户是否在使用目标应用,并计算第二使用时长;步骤S700,将第一使用时长和第二使用时长相加,结果作为目标应用的使用时长。其中,事件的类型包括开始事件、操作事件和关闭事件。步骤S200中根据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类型确定是否执行使用时长计算,包括,其中,当前事件的类型为开始事件和/或最近历史事件的类型为关闭事件时,不进行使用时长计算;当前事件的类型为操作事件或关闭事件,且最近历史事件的类型为非关闭事件时,进行使用时长的计算。其中,步骤S300中根据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打点数据,计算当前使用时长,包括,计算当前事件的打点时间和最近历史事件的打点时间之间的时差。其中,步骤S400中根据当前事件的类型确定是否执行用户使用检测,包括,当前事件的类型为开始事件或操作事件时执行用户使用检测;当前事件的类型为关闭事件时不执行用户使用检测。其中,设定时间为20秒。其中,步骤S600中检测用户是否在使用目标应用,包括,通过麦克风、摄像头、红外传感器中的一个或多个检测用户的存在。其中,在步骤S600后还包括,如检测到用户在使用目标应用则执行步骤S610:在第二使用时长中累加该设定时间,并将该检测事件标记为第二类操作事件,随后返回步骤S500;如未检测到用户在使用目标应用则执行步骤S620:在第二使用时长中加0,并将该检测事件标记为第三事件,随后返回步骤S50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获取用户使用时长的装置,包括:判断模块,用于获取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打点数据,并根据打点数据判断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类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类型确定是否执行使用时长计算;检测模块,用于在当前事件后的设定时间内未发生新的使用事件时,检测当前是否有用户正在使用目标应用;判断模块还用于根据当前事件的类型判断是否执行用户使用检测;确定模块还用于在判断模块判断出执行用户使用检测时,确认当前事件后的设定时间内是否未发生新的使用事件;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打点数据,计算当前使用时长,并将该计算出的当前使用时长计入第一使用时长中;还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进行第二使用时长的计算;并根据第一使用时长和第二使用时长计算总使用时长。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获取用户使用时长的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用于执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考虑到用户离开等实际未使用目标应用的行为对使用时长计算结果的影响,本专利技术将该实际未使用的时长从总时长中刨除,从而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用户对目标应用的有效使用时长。并且,进行目标应用使用时长计算时充分考虑到移动端的操作特性,从而使得该使用时长计算方法和装置同样适用于移动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获取用户使用时长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获取用户使用时长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获取用户使用时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00,获取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打点数据,根据打点数据判断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类型,其中打点数据包括打点时间和打点事件;/n步骤S200,根据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类型确定是否执行使用时长计算,如是则执行步骤S300,若否则跳转到步骤S400;/n步骤S300,根据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打点数据,计算当前使用时长,并将该计算出的当前使用时长计入第一使用时长;/n步骤S400,根据当前事件的类型确定是否执行用户使用检测;若是执行步骤S500,否则跳转到步骤S700;/n步骤S500,确认当前事件后的设定时间内是否未发生新的使用事件,如是则执行步骤S600,否则返回步骤S100;/n步骤S600,检测用户是否在使用目标应用,并计算第二使用时长;/n步骤S700,将第一使用时长和第二使用时长相加,结果作为目标应用的使用时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获取用户使用时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打点数据,根据打点数据判断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类型,其中打点数据包括打点时间和打点事件;
步骤S200,根据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类型确定是否执行使用时长计算,如是则执行步骤S300,若否则跳转到步骤S400;
步骤S300,根据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打点数据,计算当前使用时长,并将该计算出的当前使用时长计入第一使用时长;
步骤S400,根据当前事件的类型确定是否执行用户使用检测;若是执行步骤S500,否则跳转到步骤S700;
步骤S500,确认当前事件后的设定时间内是否未发生新的使用事件,如是则执行步骤S600,否则返回步骤S100;
步骤S600,检测用户是否在使用目标应用,并计算第二使用时长;
步骤S700,将第一使用时长和第二使用时长相加,结果作为目标应用的使用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事件的类型包括开始事件、操作事件和关闭事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S200中根据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类型确定是否执行使用时长计算,包括,
当前事件的类型为开始事件和/或最近历史事件的类型为关闭事件时,不进行使用时长计算;当前事件的类型为操作事件或关闭事件,且最近历史事件的类型为非关闭事件时,进行使用时长的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S300中根据当前事件和最近历史事件的打点数据,计算当前使用时长,包括,
计算当前事件的打点时间和最近历史事件的打点时间之间的时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S400中根据当前事件的类型确定是否执行用户使用检测,包括,
当前事件的类型为开始事件或操作事件时执行用户使用检测;当前事件的类型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冬王建业姚浩周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世纪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