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及投影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7410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3:12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及投影系统。显示设备包括屏幕,屏幕包括承载层、及设置于承载层一侧的功能层,功能层承载于承载层,功能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光反射部、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光反射部,多个第一光反射部与多个第二光反射部交错设置,多个第一光反射部与多个第二光反射部均相较于承载层倾斜设置,第一光反射部与预设方向之间的角度为钝角,第二光反射部与预设方向之间的角度为锐角,第一光反射部用于反射第一光线,第二光反射部用于反射第二光线。本申请的显示设备通过功能层分别反射第一光线、及第二光线,使得用户的双眼分别接收到第一光线、及第二光线,大脑相应地模拟出3D影像,从而实现了裸眼3D效果。

Display equipment and proje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设备及投影系统
本申请涉及3D成像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及投影系统。
技术介绍
3D成像技术让影像呈现出立体效果,使观影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传统的3D成像技术要求观影者佩戴特制的3D眼镜,该3D眼镜能够让不同的画面进入双眼,从而形成立体效果,但是佩戴3D眼镜给观影者带来了不便,增加了欣赏3D影像的疲劳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屏幕,所述屏幕包括承载层、及设置于所述承载层一侧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承载于所述承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光反射部、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光反射部,所述多个第一光反射部与所述多个第二光反射部交错设置,所述多个第一光反射部与所述多个第二光反射部均相较于所述承载层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与预设方向之间的角度为钝角,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与所述预设方向之间的角度为锐角,所述第一光反射部用于反射第一光线,所述第二光反射部用于反射第二光线。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投影系统。所述投影系统包括投影仪、及显示设备,所述投影仪包括第一投影仪、及第二投影仪,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屏幕,所述屏幕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光反射部、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光反射部,所述第一光反射部用于反射所述第一投影仪产生的光线,所述第二光反射部用于反射所述第二投影仪产生的光线。本申请的显示设备通过多个第一光反射部、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光反射部分别反射第一光线、及第二光线,使得用户的双眼分别接收到第一光线、及第二光线,大脑根据双眼接收到的第一光线、及第二光线模拟出相应的3D影像,从而实现了裸眼3D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光反射部的组成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光反射部相对承载层所成的倾斜角度的推导原理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光反射部相对承载层所成的倾斜角度的推导原理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收容装置的三维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收容装置在C方向视图。图9为图8所示的收容装置在D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收容装置释放或收容屏幕状态下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收容装置去掉收容框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导轮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导轮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导轮布置形式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驱动电机、及第二驱动电机布置形式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滑块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滑块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导向件在屏幕上的布置位置示意图。图20为图19所示的屏幕在C方向的视图。图21为本申请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所示的驱动组件在E-E截面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申请提供的投影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光反射部的组成示意图。所述显示设备10包括屏幕100,所述屏幕100包括承载层101、及设置于所述承载层101一侧的功能层102,所述功能层102承载于所述承载层101。所述功能层10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光反射部1021、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光反射部1022。所述多个第一光反射部1021与所述多个第二光反射部1022交错设置。所述多个第一光反射部1021与所述多个第二光反射部1022均相较于所述承载层101倾斜设置,当所述第一光反射部1021与预设方向之间的角度为钝角时,所述第二光反射部1022与所述预设方向之间的角度为锐角。所述第一光反射部1021用于反射第一光线201,所述第二光反射部1022用于反射第二光线211。需要注意,所谓多个,是指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可以理解的,当人的双眼注视同一个物体时,因双眼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双眼所看的景象并不完全一致,双眼所获得的景象事实上存在着细微差别,当大脑接收到双眼捕获的景象时,会对这两个存在细微差别的景象进行融合,并模拟出相应的具有立体感的景象,如此就能呈现出一个具有层次感、立体感的外部环境。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光反射部1021与第二光反射部1022均相较于承载层101倾斜设置,此处的倾斜程度应根据提供的第一光线201和第二光线211的入射方向而定,以使得第一光线201和第二光线211的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能够到达指定位置。当第一光反射部1021与预设方向之间的角度为钝角时,第二光反射部1022与预设方向之间的角度为锐角。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方向为X轴正方向,此处所描述的钝角为第一光反射部1021往背离承载层101的方向延伸时所指向的方向与预设方向间所成的角;此处所描述的锐角为第二光反射部1022往背离承载层101的方向延伸时所指向的方向与预设方向间所成的角。由此说明,相邻的第一光反射部1021和第二光反射部1022往背离承载层101的方向延伸时所指向的方向是背离的,也就是说,第一光线201和第二光线211被相邻的第一光反射部1021和第二光反射部1022分别反射后的传播路径是背离的,第一光线201和第二光线211在被反射后被分离开,从而汇聚到两个不同的位置,此处的两个不同的位置即为双眼所在位置,从而实现了双眼获得不同的图像。第一光反射部1021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反射第一光线201,可选的,第一光反射部1021包括衬底部1021a和透明部1021b,衬底部1021a设置于承载层101的一侧,透明部1021b设置于衬底部1021a背离承载层101的一侧,衬底部1021a用于反射第一光线201,透明部1021b用于保护衬底部1021a,衬底部1021a可以但不仅限于为铝材质,铝金属对光线的反射能力较强,可以提高3D显示质量。本申请的显示设备10通过多个第一光反射部1021、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光反射部1022分别反射第一光线201、及第二光线211,使得用户的双眼分别接收到第一光线201、及第二光线211,大脑根据双眼接收到的第一光线201、及第二光线211模拟出相应的3D影像,从而实现了裸眼3D效果。请参照图1至图2,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屏幕,所述屏幕包括承载层、及设置于所述承载层一侧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承载于所述承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光反射部、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光反射部,所述多个第一光反射部与所述多个第二光反射部交错设置,所述多个第一光反射部与所述多个第二光反射部均相较于所述承载层倾斜设置,当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与预设方向之间的角度为钝角时,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与所述预设方向之间的角度为锐角,所述第一光反射部用于反射第一光线,所述第二光反射部用于反射第二光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屏幕,所述屏幕包括承载层、及设置于所述承载层一侧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承载于所述承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光反射部、及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光反射部,所述多个第一光反射部与所述多个第二光反射部交错设置,所述多个第一光反射部与所述多个第二光反射部均相较于所述承载层倾斜设置,当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与预设方向之间的角度为钝角时,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与所述预设方向之间的角度为锐角,所述第一光反射部用于反射第一光线,所述第二光反射部用于反射第二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光反射部和所述第二光反射部首尾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层包括承载本体、及多个凸起件,所有的所述凸起件紧密排列于所述承载本体的表面,所述凸起件相对两侧分别承载所述第一光反射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层包括承载本体,所述承载本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光反射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部,所述承载本体、所述第一光反射部、及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三者形成间隙空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屏幕的一侧朝向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的方向布置的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与所述承载层所成的倾斜角度依次改变;
自所述屏幕的一侧朝向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的方向布置的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与所述承载层所成的倾斜角度依次改变。


6.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品群胡震宇许长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